课题 |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 课时 | 1 | 课型 | 新 学 随 笔 | ||
教学 目标 |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 教 学 随 笔 | |||||
教学 重点 |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智慧。 | ||||||
教学难点 | 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摹景状物的方法。 | ||||||
教学 方法 | 读—讲—读—赏—读。 | ||||||
教学 资源 | 多媒体 | ||||||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目标导学 |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 (设计情境进行导课)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
二、自主学习 |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2、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3、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 过:超过。顾:回头看。 委:丢下、抛弃。 4、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 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儿童的聪明、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 |
三、合作探究
四、归纳提升 |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 | |
板 书 设 计 | 陈太丘:与友其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 (守时) 期 友人:过中不至 (无信) 守时 行 对子骂父 (无礼) 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据 | ||
推荐作业 | 背诵两则古文 | ||
教 学 反 思 |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