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1.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2.解调: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3.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中节点相互连接的方式和形式称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型结构。
4.VPN:虚拟专用网。是指使用公共网络传递信息,但通过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以维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访问。
5.URL:统一资源定位器,使用数字和字母来代替网页文字在网上的唯一地址,从而帮助用户在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所需的资料。
6.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用来制作超文本文档的简单标记语言,它主要用来描述Web文档的结构。用HTML描述的文档有两部分构成:一种是HTML标记,另一种是普通文本。
7.CSF:关键成功因素法
8.BSP:企业系统规划法,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略的全过程。
9.UML:是良好沟通需求、体系结构和设计的工业标准语言。
10.MIS:管理信息系统。
11.DSS: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决策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人机交互方式辅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信息系统。
12.MRP:物料需求计划。它是一种计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的计算器。
13.MRP2:制造资源计划,是一个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工程技术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P210
14.ERP:是一种有效组织、计划、和实施企业人、财、物管理的系统,它通过IT技术和手段的实施以保证企业信息的集成、实施和统一。
15.CRM:客户关系系统。一种帮助企业跟踪客户状态和分析客户需求的系统。
16.SCM:供应链管理。P204
17.eHR:是一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人力资源系统。P238
18.B2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P259
19.B2G:企业对的电子商务。
20.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21.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
22.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23.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P71
24.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P193
25.集成测试:又称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系统,主要对与设计相关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构造进行测试。P194
26.模块测试:又称单元测试,集对用源代码实现的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程序模块是否正确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P194
2、简答题
1、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
答: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总线型结构。 P61
2、AD霍尔模型?
答:美国学者霍尔(H. hall)提出“三维结构体系”
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答:按管理的层次划分,将管理信息分为业务信息、战术信息和战略信息;按照信息稳定性划分,可分为固定信息和流动信息。
4.诺兰模型?P20
答: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诺兰在总结美国企业管理计算机应用的情况下,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6阶段论:初始期(初始阶段)、普及期(推广阶段)、控制期(控制阶段)、整合期(集成阶段)、数据管理期(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期(成熟阶段)P51
5、光纤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在发送端通过发光二极管,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在光纤中以全反射的方式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还原成电信号。
6、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
答:分为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其中主机终端模式的系统结构属于集中式,其他的系统结构属于分布式。 P70
7、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分为哪两个阶段?
答:立项与可行性论证阶段和项目实施管理阶段。 P117
8、简述生命周期法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并说明其优缺点。
答: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系统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系统调查、可行性研究和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系统设计和程序设计;
系统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系统硬件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制和调试、系统的调试等。
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整个开发过程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阶段和步骤均有明确的成果,并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整个项目按阶段和步骤可以划分为许多组成部分,各个部分可各自地展开工作,这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控制。
生命周期法的缺陷: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开发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系统开发成本高,效率低。P103
9、简述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并说明其主要优点及局限性。
答:开发过程:确定初步需求阶段;开发初始原型阶段;原型试用评价阶段;原型修改提高阶段。
原型法的优点:侧重于不断完善需求和估算需要,具有较好的用户交互参与机制,在进行快速的小系统开发时比较有效。
原型法的缺点:很难明确确定系统实施阶段的起始;极有可能在缺少充分需求分析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编码阶段; 对于规模较大的系统,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会引起无限期的循环,最终导致系统失控。P105
10、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方法,他们各自的优缺点,适合哪种情况?
答:自主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购买和租用软件包。
自主开发: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开发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便于维护; 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容易受业务工作的,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临时开发团队的人员在其原部门还有其他工作,容易造成系统开发时间长;开发人员调动后,系统维护工作没有保证的情况。用户自主开发方式又称最终用户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信息技术队伍的企业。
委托开发:优点是省时、省事,开发的系统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
委托开发方式适合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单位。
合作开发:优点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企业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易出现扯皮现象,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
适合于企业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人员,但可能对信息系统开发规律不太了解,或者是整体优化能力较弱,希望通过信息系统的开发完善和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后期的系统维护工作。
购买和租用软件包:目前,软件的开发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批专门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批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专项业务信息系统软件。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购买信息系统的成套软件或开发平台,如财务管理系统、小型企业信息系统、进销存信息系统等。
此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和费用、技术水平较高。
缺点是通用软件的专用性较差,根据用户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力量做软件改善和接口工作等二次开发工作。
11、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答:信息系统的积极作用:
信息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信息收集、传递与处理的效率和有效性,从而增强了企业对内外环境变化相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了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是实现企业目标与战略的重要保证。
信息系统加强了业务、管理流程和数据的规范化,减少了随意性和人为失误,改善了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条件,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信息知识交流与协作,加强了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团结、学习、创新的企业文化。
减少管理层次,下放权力,实现组织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是企业改革任务之一。信息系统加速了组织内部信息的传递与共享,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组织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改造成为可能。
信息系统的负面影响:
信息系统是在人们预先设定的范围内收集、存储、处理信息的当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超出预定范围时,组织对变化响应的敏捷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将受到影响。
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员工之间、普通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之间通过信息系统交流的机会多了,而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少了,可能导致非正式渠道信息活动与非正式组织作用的弱化和人们之间的感情疏远。
信息系统提高了效率与有效性的同时,许多以前由人进行的工作由信息系统替代,可能使得一些工作人员丧失工作机会。
12、用图描述企业系统计划法的主要步骤。
13.关键成功要素法的主要步骤?
答:简述关键成功因了解组织的目标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标准;
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1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答: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级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机和终端设备组成,负责数据处理,向网络提供可供选用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通信子网负责整个网络的通信管理和控制,如数据交换、路由选择、差错控制和协议管理等,通信控制与处理设备和通信线路属于通信子网。P59
15、系统测试以及它的目的?
答: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P193
16.代码设计中,主要代码有哪些?
答:顺序码、区间码、助忆码、缩写码、尾数码。P180
17、系统维护的分类?
答: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P199
系统转换的方式有哪些?
直接转换、平行转换、分段转换。P196
程序调试的目的?
20.UC矩阵?
答:BSP方法是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的,它尽量把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了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具体的作法是用U/C图,U表示使用(Use),C表示产生。P139
21、组织结构?
答:一般分为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立体型组织结构。 (书本P31页,看模型学会辨识类型。)
22、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总体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P171
23.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答:目的:保证资源合理利用,避免浪费;也是项目一旦开始以后能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内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P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