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5 23:31:10| 分类: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取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测法。
二、实验原理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为了方便起见,在设计实验时将反应物CH3COOC2H5和NaOH采用相同的浓度c作为起始浓度。当反应时间为t时,反应所生成的CH3COO-和C2H5OH的浓度为x,那么CH3COOC2H5和NaOH的浓度则为(c-x)。
CH3COOC2H5+NaOH CH3COONa+ C2H5OH
t=0 c c 0 0
t=t c-x c-x x x
t∞ 0 0 c c
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x/dt=k(c-x)(c-x)
积分得:kt=x/c(c-x)
t=t时, x=(G0-Gt)
t=∞时,c=(G0-G∞)
则kt=(G0-Gt)/c[(G0-G∞)- (G0-Gt)]= (G0-Gt)/c (G0-G∞)
或ckt= (G0-Gt)/ (G0-G∞)
以(G0-Gt)/ (G0-G∞)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由斜率即可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值,k的单位是min-1·mol-1·L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1.仪器:
数字式电导仪 | 停表 | 恒温水浴 |
移液管 | 双管电导池 | 碘量瓶 |
2.药品:
NaOH(分析纯) | CH3COONa(分析纯) | CH3COOC2H5(分析纯) |
四、实验步骤
1.G0和G∞的测定
将电导池洗净洪干,加入0.0100mol·l-1的NaOH溶液,液面约浸没铂黑电极1cm。 再将铂黑电极从电导水电取出,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淋洗电极, (注意:不要碰电极上的铂黑)。然后将电导池置于25℃恒温水浴中,恒温10min,并接上电导率仪,测其电导率值,更换溶液重复测量,取其平均值即为G0。
实验测定中,不可能等到t→∞,故通常以0.0100mol·l-1CH3COONa溶液的电导值作为G∞,G∞的测量方法与G0相同。必须注意,每次更换电导池中的溶液时,都要先用电导水淋洗电极和电导池,然后再用被测溶液淋洗2至3次。
2.Gt的测量
电导池和电极的处理方法同前,用移液管移取25ml 0.0200mol·L-1NaOH溶液注入1号电导池中,再用另一台移液管移取25ml 0.0200mol·L-1 CH3COOC2H5注入2号电导池中,放入25℃恒温10min后,将其混合均匀并立即记时,同时用该溶液冲洗电极三次,开始测量其电导率值,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开始时会有所降低,因此一般从第6min开始读数,每隔2min测量一次,半小时后每隔5min测量一次,直到电导率数值变化不大时(约1小时),可停止测量。
反应结束后,倾去反应液,洗净电导池及电极,将铂黑电极浸入蒸馏水中。
3.反应活化能的测定
如果实验时间允许,可按上述操作步骤和计算方法,测定另一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活化能。
lnk2/k1=E[(T2-T1)/T1T2]/R
五、数据处理
G0 | 0.48 | 0.48 | 0.48 | 平均值:0.48 |
G∞ | 0.10 | 0.09 | 0.10 | 平均值:0.095 |
Gt: 30℃
时间 | 0:27 | 2:44 | 4:40 | 6:42 | 8:53 | 10:46 | 12:40 | 14:47 |
Gt | 2500 | 2200 | 2100 | 1980 | 1910 | 1755 | 1705 | 1655 |
时间 | 16:38 | 18:34 | 20:42 | 22:45 | 24:46 | 26:48 | 28:40 | 30:53 |
Gt | 1625 | 1575 | 1548 | 1510 | 1458 | 1450 | 1428 | 1410 |
时间 | 32:42 | 34:39 | 36:42 | 38:43 | 40:54 | 42:43 | 44:42 | 46:34 |
Gt | 1380 | 1350 | 1340 | 1333 | 1325 | 1300 | 1290 | 1290 |
时间 | 0:27 | 2:44 | 4:40 | 6:42 | 8:53 | 10:46 | 12:40 | 14:47 |
(G0-Gt)/ (G0-G∞) | 1.484 | 2.08 | 2.348 | 2.738 | 3.011 | 3.783 | 4.100 | 4.461 |
时间 | 16:38 | 18:34 | 20:42 | 22:45 | 24:46 | 26:48 | 28:40 | 30:53 |
(G0-Gt)/ (G0-G∞) | 4.704 | 5.160 | 5.440 | 5.875 | 6.579 | 6.700 | 7.054 | 7.306 |
时间 | 32:42 | 34:39 | 36:42 | 38:43 | 40:54 | 42:43 | 44:42 | 46:34 |
(G0-Gt)/ (G0-G∞) | 7.953 | 8.625 | 8.872 | 9.052 | 9.267 | 10.000 | 10.324 | 10.324 |
k=0.39259min-1·mol-1·L
Gt: 35℃
时间 | 0:20 | 2:15 | 4:12 | 6:14 | 8:07 | 10:11 | 12:23 | 14:13 |
Gt | 2700 | 2400 | 2210 | 1855 | 17 | 1691 | 1543 | 1501 |
时间 | 16:07 | 18:09 | 20:08 | 22:04 | 24:09 | 26:08 | 28:24 | 30:06 |
Gt | 1456 | 1430 | 1412 | 1398 | 1355 | 1345 | 1335 | 1320 |
时间 | 32:30 | 34:28 | 36:39 | 38:34 | 40:38 | 42:48 | ||
Gt | 1315 | 1305 | 1300 | 1295 | 1290 | 1290 |
时间 | 0:20 | 2:15 | 4:12 | 6:14 | 8:07 | 10:11 | 12:23 | 14:13 |
(G0-Gt)/ (G0-G∞) | 1.200 | 1.655 | 2.056 | 3.254 | 3.730 | 4.196 | 5.492 | 5.987 |
时间 | 16:07 | 18:09 | 20:08 | 22:04 | 24:09 | 26:08 | 28:24 | 30:06 |
(G0-Gt)/ (G0-G∞) | 6.609 | 7.021 | 7.333 | 7.593 | 8.506 | 8.747 | 9.000 | 9.405 |
时间 | 32:30 | 34:28 | 36:39 | 38:34 | 40:38 | 42:48 | ||
(G0-Gt)/ (G0-G∞) | 9.548 | 9.845 | 10.000 | 10.159 | 10.323 | 10.323 |
k=0.75471 min-1·mol-1·L
E=12198.71J/mol
六、思考题
1.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袄要预先恒温?
答: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影响很大,故反应过程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
2.为什么要使两种反应物的浓度相等?如何配制指定浓度的乙酸乙酸溶液?
答:(1)为了处理问题方便,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将反应物CH3COOC2H5和NaOH 取相同的初浓度a作为起始浓度。在此条件下存在下式:以(G0-Gt)/ (G0-G∞)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等于 ,由此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2) 找出室温下乙酸乙酯的密度,进而计算出配制100mL 与NaOH同浓度的乙酸乙酯水溶液所需的乙酸乙酯的毫升数V,然后用1mL 移液管吸取VmL 乙酸乙酯注入1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即可。
3.为什么要使两溶液尽快混合完毕?开始一段时间的测定时隔期为什么要短?
答:(1)实验过程中,要记录不同反应时间时体系的电导率,因此两溶液要尽快混合,且在混合时开始按下秒表计时。
(2)反应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体系的电导率下降较快,因此这段时间测定的时间间隔期要短。
4.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反应级数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试问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反应为二级反应?
答:选择不同的乙酸乙酯浓度和氢氧化钠浓度,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5.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处置这一影响而使实验得到较好的结果?
答:在恒温水浴中进行,并尽量采用稀溶液已控制反应速率,并不断搅拌。
6.如果CH3COOC2H5和NaOH溶液均为浓溶液,试问能否用此方法求得k值?为什么?
答:不能。这时体系的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大量放热使体系温度不恒定,溶液较大的粘度对反应也有影响。
七、注意事项
1.本实验需用电导水,并避免接触空气及灰尘杂质落入。
2.配好的NaOH溶液要防止空气中的CO2气体进入。
3.乙酸乙酯溶液和NaOH溶液浓度必须相同。
4.乙酸乙酯溶液需临时配制,配制时动作要迅速,以减少挥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