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大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这主要是指( )。
A、国共对峙取代了南北对峙 B、新军阀统治取代了北洋军阀统治
C、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的对象 D、封建军阀已经被
2、“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上述中国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 )。
A、中国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党确定了武装反抗的方针 D、中国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3、1927年南昌的最大意义在于( )。
A、开始与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4、较之南昌,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最明显的特征是( )。
A、不再用国民军的名义,而公开打出了工农军的旗帜
B、不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而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目标
C、不仅是党创建人民的开端,而且揭开了土地战争的序幕
D、不再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而是由党领导
5、南昌、秋收、广州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打响了反抗统治的第一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开始有了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的绝对领导
6、南昌、秋收、广州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 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7、下列事件中,没有国际代表直接参与的是( )。
A、中国党成立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C、南昌 D、广州
8、八七会议前后,发动的几次大规模武装均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这种情况表明( )。
A、我党在城市拥有相对强大的力量 B、敌人在某些大城市力量不足
C、我党的道路脱离实际 D、我党尚未充分认识到农民是的动力
9、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确立党对的绝对领导
C、是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是土地战争时期的开始标志
10、1927年下半年,中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
A、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发动武装夺取城市
C、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统治 D、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11、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主要取决于( )。
A、中国农民人口多 B、中国的发展趋势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12、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
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13、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文章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反对本本主义》 D、《井冈山的斗争》
14、全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是( )。
A、井冈山根据地 B、鄂豫皖根据地C、左、右江根据地 D、洪湖根据地
15、国共十年对峙前期,建立的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 )。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根据地
16、确立党对人民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是在( )。
A、古田会议 B、三湾改编C、《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战争和战略问题》
17、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都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这两次错误路线产生的根源在于( )。
A、国际错误指导 B、错误领导人排挤
C、处于幼年时期,理论思想尚不成熟 D、分化破坏活动
18、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的方针( )。
A、这表明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
C、这是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 D、是开创夺取胜利道路的开端
19、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党领导的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
20、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党领导的土地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21、在土地战争时期,中国党领导下的土地( )。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 B、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人民的土地所有制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 D、变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2、标志中国党在政治上成熟的会议( )。
A、八七会议 B、六大 C、七大 D、遵义会议
23、中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
A、兴国土地法 B、井冈山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土地问题
24、1929年4月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一个原则性纠正是( )。
A、改土地归工农民主所有为归农民自己所有
B、改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C、改按人口平分土地为按劳动力分配土地 D、改“抽多补少”为“抽肥补瘦”
2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 )。
A、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26、下列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的统治的是( )。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六大” D、晋绥干部会议
27、遵义会议是中国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的统治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的正确领导
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 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1 .提出“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 )
A 、四一二政变时 B 、南昌时 C 、八七会议 D 、秋收时
2 、国共十年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B 、地处敌人空隙,有回旋余地
C 、坚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D 、敌人忙于混战,无力围剿
3 、土地时期,实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其直接目的是( )
A 、分化资产阶级阵营B 、粉碎的经济封锁C 、农村生产力D 、集中力量消灭地主富农
4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主要是指( )
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的统治
C 、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D 、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的正确领导
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
A 、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 、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D 、仍未找到夺取胜利的道路
6 、说“长征”是宣传队,意思是指( )
A 、长征使中国转危为安 B 、红军战胜了党内的危机
C 、长征途中,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和抗战的主张 D 、长征为中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7 、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 、中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 、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 、中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8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哪一项是对八七会议的发展?( )
A 、根据地建设 B 、武装斗争 C 、土地 D 、中国党的领导
9 . 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政权 B 、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 、地主阶级政权 D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10 .下列土地符合 1931 年制定的土地路线的是( )
A 、“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人民所公有”
B 、“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C 、“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
D 、“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
11 .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是( )
A 、 1928 年 B 、 1934 年 C 、 1935 年 D 、 1936 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会议避免了“左”的错误
C、提出“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D、会议确定土地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2、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B、批评了“城市中心论”的思想C、提出了红色政权巩固和扩大的路线
D、强调了坚持农村根据地建设的意义
3、武装斗争、土地、根据地建设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各自的地位是( )。
A、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土地是基本内容B、根据地是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的战略依托
C、以建立和扩大根据地为中心工作D、土地是中心工作
4、从1928年到1930年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5、1930年5月,撰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下列重要思想( )。
A、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D、中国斗争要靠中国同志了解情况
6、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的错误指导B、中国党不够成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C、主观主义D、对急于求成
7、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事实上确立了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8 . 1928 年底张学良“通电”内容有( )
A 、遵守三民主义B 、遵守五权C 、服从国民D 、同日本断绝关系E 、改易旗帜
9 . 1928 年南京国民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其原因在于( )
A 、新军阀继续拥兵自重,各占一方B 、建立了大小几十块农村根据地
C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D 、、、澳门仍分别处在英、日、葡的殖民统治下
E 、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依然存在,行使的政治、经济、司法等权力
10.“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 )
A 、城市B 、土地C 、武装斗争D 、根据地建设E 、农民
11 .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 、确定开展土地的方针
C 、决定将重心由城市转入到农村D 、确定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E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的临时政治局
12 . 1931 年制定的土地的路线的内容是( )
A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B 、联合中农、富农C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 、消灭地主阶级
E 、团结地主阶级
1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前提条件包括(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 、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C 、武装力量的壮大
D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E 、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14.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是( )
A 、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纲》B 、通过了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C 、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会D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E 、当选为执行委员会
15.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统治的表现是( )
A 、建立庞大的来人民和消灭异己B 、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C 、推行保甲制度D 、厉行文化主义E 、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
16.认为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是( )
A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 、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C 、全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 、坚持中国党的正确领导
E 、城市的失败
17. 1930 年 5 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
A 、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B 、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提出了“中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D 、反对教条主义,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E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CAAC 6-10 DCCAA
11-15 CDAAB 16-20 ACBDA
21-25 DDBB A 26-27 BB 1 C 2 B 3 D 4 D 5 C 6 C 7 C 8 C 9 D 10 B 11 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 BCD 3ABD . 4ABCD 5ABCD 6 ABC 7ACD 8 ACE 9 ABCDE 10 BCD 11 ABDE 12 ABCD 13 ABCE 14 ABCDE 15 ABCDE 16 ABCD 17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