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适用专业:各专业
开课院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是全日制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创新实践乃至就业创业奠定理念基础。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2)理解创新方法。
(3)熟悉创业基本认知。
(4)了解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5)理解创业知识与创业风险。
(6)了解创业资源的概念,认识创业的基本模式。
(7)了解创业计划书的相关内容,掌握创业计划书的编写步骤。
(8)了解新企业创建的流程。
(9)了解并理解新企业各个方面的运营管理。
(10)理解企业战略、营销、产品、服务创新的相关内容。
【能力与职业素养目标】
(1)能结合所学知识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能掌握典型创新思维方法和典型创新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能在生活和实践中培育创业精神,同时理性对待创业。
(4)提高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和技能。
(5)能够识别身边的创业机会及其风险,并提出常见风险的应对措施。
(6)能进行创业资源整合并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及创业模式。
(7)能根据所学内容书写创业计划书。
(8)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创建。
(9)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新企业进行日常管理。
(10)能利用企业战略、营销、产品和服务创新知识分析一些优秀企业成功的原因。
(二)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等方式,完成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统一。
四、学时分配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程学时分配表:
| 章序 | 课程内容 | 课 时 | 备 注 | ||
| 理论 | 实践 | ||||
| 1 | 创新与创新意识 | 1 | |||
| 2 |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 2 | |||
| 3 | 创业认知 | 2 | |||
| 4 |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 2 | |||
| 5 | 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 3 | |||
| 6 | 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 | 3 | |||
| 7 | 创业计划书 | 2 | 2 | ||
| 8 | 新企业的创建 | 3 | 4 | ||
| 9 | 新企业的运营管理 | 2 | 4 | ||
| 10 | 企业创新经营 | 2 | 4 | ||
| 合计 | 22 | 14 | |||
(一)课程考核方式
过程化考核。
(二)成绩评定
(1)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平时成绩构成:40%,其中到课率10%+课堂表现10%+课后作业20%。
(3)期末成绩构成:60%,理论闭卷考试成绩。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含实践教材或指导书)
[1]李肖鸣,朱建新.大学生创业基础(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家华.创业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吴运迪.大学生创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张玉利.创业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李时椿,常建坤.创新与创业管理:过程·实践·技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吴晓义.创业基础:理论、案例与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李秋斌.大学生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祥.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9]杨敏.创新与创业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10]李纲,张胜前.大学生创业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新的含义、过程、原则、类型;创新意识含义,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重点
创新的原则;创新的类型;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难点
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创新的含义,掌握创新的过程、原则和类型。
(2)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和影响创新思维的枷锁。
(3)掌握激发创新思维潜能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能力目标】
(1)能结合创新的含义、过程、原则和类型等进行创新思考。
(2)能结合本章所学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第二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新思维的概念和形式,以及典型的创新方法。
(二)重点
创新思维的形式;创新方法。
(三)难点
创新方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掌握创新思维的形式。
(2)了解典型创新方法的特点及用法。
【能力目标】
(1)掌握典型创新思维方法,能用这些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2)掌握典型创新方法,能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第三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业的概念、要素、分类、过程,大学生创业的意义;创业精神的本质、影响因素、作用及其培育;大学生创业环境和创业优惠。
(二)重点
大学生创业的分类、过程;创业精神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环境与优惠。
(三)难点
创业精神的培育。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创业的概念和要素,了解创业的各种分类,掌握创业的过程。
(2)理解创业精神的本质和影响创业精神的因素,熟悉创业精神的作用和培育途径。
(3)了解大学生创业环境,熟悉大学生创业优惠。
【能力目标】
(1)理解创业的一般过程,理性对待创业。
(2)在生活和实践中培育创业精神。
(3)熟悉最新的大学生创业优惠,为创业做准备。
第四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业者的概念、分类及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创业动机;创业团队的概念、组成要素、分类,组建优秀创业团队的要点,创业团队的管理和领导者。
(二)重点
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组建优秀创业团队的要点;创业团队的管理;创业团队的领导者。
(三)难点
组建优秀创业团队的要点。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创业者的各种分类,熟悉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了解创业动机的相关知识。
(2)理解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组成要素,了解创业团队的分类和组建优秀创业团队的要点,熟悉创业团队的管理。
【能力目标】
(1)注重日常行为举止,使自己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和必备能力。
(2)树立正确、合理的创业动机。
(3)能够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
第五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业机会的概念与特征、分类、来源、识别、评价,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机会;创业风险的概念、分类、防范,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
(二)重点
创业机会的来源、识别、评价;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机会;创业风险的防范;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
(三)难点
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机会的评价;创业者风险承担能力的估计。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创业机会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2)熟悉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的方法。
(3)熟悉适合大学生的各种创业机会。
(4)理解创业风险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创业风险的防范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与合理评价身边的创业机会。
(2)能够识别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风险。
(3)能够针对创业过程中的常见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第六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业资源的概念、分类、获取、整合;创业融资的概念、过程、渠道、选择策略,创业所需资金的计算;创业的基本模式。
(二)重点
创业资源的获取;创业资源的整合;创业所需资金的计算;创业融资的渠道;创业融资的选择策略;创业的基本模式。
(三)难点
创业资源的整合;创业融资的选择策略;创业的基本模式。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创业资源的分类,掌握创业资源的获取途径和整合过程。
(2)熟悉创业融资的过程,掌握创业所需资金的计算方法和创业融资渠道。
(3)熟悉创业的基本模式。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创业所需的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创业所需的资金,并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
第七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创业计划书的概念、作用、基本结构;编写创业计划书的准备工作;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原则、具体内容的编写及其检查。
(二)重点
创业计划书的基本结构;编写计划书的准备工作;创业计划书的编写及检查。
(三)难点
编写创业计划书的原则;创业计划书具体内容的编写。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创业计划书的作用,熟悉创业计划书的基本结构。
(2)了解编写创业计划书的准备工作。
(3)掌握创业计划书各项具体内容的编写方法与检查要点。
【能力目标】
(1)能够或与人合作编写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
(2)能够对创业计划书进行检查与修改。
第八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新企业组织形式;新企业的注册流程;新企业相关文件的编写;新企业选址的重要性、影响因素、策略和技巧;新企业必须考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二)重点
新企业的组织形式;新企业注册的流程;新企业相关文件的编写;新企业选址的策略和技巧;新企业必须考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三)难点
新企业的注册流程;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特征与设立条件。
(2)熟悉新企业的注册流程。
(3)掌握企业相关文件的内容与编写技巧。
(4)熟悉影响新企业选址的因素,掌握新企业选址的策略与技巧。
(5)熟悉新企业必须考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新企业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2)能够模拟进行新企业的注册。
(3)能够编写新企业所需的相关文件。
(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企业选址。
第九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式、方向、流程;有关营销的经典理论,目标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构建营销渠道;财务管理的观念、注意事项、关键;制作岗位说明书,招聘合适的员工,管理员工,寻找企业顾问;企业成长周期,新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及管理策略。
(二)重点
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式、方向、流程;品牌建设,构建营销渠道;财务管理的注意事项、关键;招聘合适的员工,管理员工;新企业成长管理的策略。
(三)难点
新产品开发的流程;品牌建设;财务管理的关键。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方式,熟悉新产品开发的方向和流程。
(2)理解营销的基本理论,掌握目标市场定位、品牌建设、构建营销渠道的相关知识。
(3)熟悉新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4)理解新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掌握新企业成长管理的策略。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产品开发流程。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企业成长管理的策略。
第十章
(一)教学基本内容
重新确定企业的商业定义、顾客、产品或服务、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方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策略创新,细分市场创新,应用领域创新,营销创新的四个原则;产品创新策略及途径;服务创新的途径、思路。
(二)重点
重新确定企业的商业定义、顾客、产品或服务、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方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策略创新,细分市场创新,应用领域创新,营销创新的四个原则;产品创新策略及途径;服务创新的途径、思路。
(三)难点
产品创新途径。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企业战略创新的内涵。
(2)了解企业营销创新所包含的内容。
(3)了解产品创新的策略和途径。
(4)了解服务创新的途径、思路和误区。
【能力目标】
(1)能利用企业战略、营销、产品和服务创新知识分析一些优秀企业成功的原因。
二、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内容
以创业模拟实训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岗演练,自主编写创业计划书、组建团队与架构公司、项目确定与公司注册、市场分析与战略规划、成本预算与营销策划、资金规划与销售管理、财务培训与财务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估、创业计划与开业准备。
(二)实践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创业实训。
(三)实践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如何创设更加真实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能够专注于投入实训。
(四)实践教学目标
(1)通过实训,学生根据模拟公司不同岗位的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岗位设置与要求、掌握基本工作技能,从而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缩短与社会的差距,有效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2)通过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学生亲身体验营销、团队、规划、采购、谈判、管理、产品、资本、财务等方面的创业操作过程,从而培养其领导力、团队管理能力、经营规划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营销能力、谈判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
执笔人:
审核人:
审批人:(系主任)
XXX系(部)(盖章)
2017年10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