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题目:
结合您在本次培训中选定的课程,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方案,并作为终结性成果以作业形式提交。
1.作业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被判定为“不合格”。
(2)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3)对于优秀作品,我们会进行整理并予以展示,请各位老师认真完成并学习其他学员提交的优秀作品。
*请下载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模板)编写作业,为方便批改,建议先在文档编辑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不要超过20分钟。
2.成果模板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 教学设计方案 | ||||||
| 课题名称 |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 |||||
| 姓名 | Wang lian zhi | 工作单位 | Nan lin hua lin wan xiao | |||
| 年级学科 | 三年级数学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 ||||||
| 单纯的计算带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的,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计算课充满活力,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鼓励和引导学生经历笔算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设计在教学256÷6的笔算过程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以下问题:(1)256÷6,先用6去除几?(2)当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该怎么办?(3)25个十除以6,商应写在哪位上?当学生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在讨论、交流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2.合理安排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合理安排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散思维的一项经常性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本教案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方法,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竖式计算的算理后,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笔算技巧。练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既巩固了新知,又提升了计算技能,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 ||||||
|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 ||||||
|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1.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的时候,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 ||||||
| 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本班学生学习成绩总的来说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好。优生19名,他们学习的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爱思考,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学困生8名,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情浮躁,学习不爱动脑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差,害怕困难,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完成作业马虎,书写不工整,有的甚至不能按时完成。 | ||||||
|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 ||||||
|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用ppt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明确数学目标,为后面的自学打下铺垫。 (三)用ppt2出示学习指导(3分钟) [设计意图]:指定自学的方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 (四)自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2. 用ppt3互学和导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并解决疑难问题之后,理解了笔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二次笔算,验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就感。选取班上的学生板演,能起到更好的示范效果。生生问、答,全班汇报互动,让做数学与说数学融为一体 (五)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在掌握算例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能力提升题,体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渗入“优化思想”。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六)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既关注学到了什么,又关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以及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 ||||||
|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 学生积极思考 | 承接新课 | ||||
| 出示学习目标 | 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 告知学习内容 | ||||
| 学习指导 | 学生解决问题 | 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 | ||||
| 梳理回顾,课堂总结 |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 积极主动地参与 | ||||
|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 ||||||
| 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的实施,以师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提高数字的思维能力,增强自信,认识不足。 项目 | A级 | B级 | C级 | 个人评价 | 同学评价 | 教师评价 |
| 认真 |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 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 |||
| 积极 |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多做多练。 |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多做多练。 | 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多做多练。 | |||
| 自信 |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 |||
| 善于与人合作 |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 |||
| 思维的条理性 | 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解决问题 | |||
| 思维的创造性 |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思考 |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解决问题 | |||
| 我这样评价自己:
| ||||||
| 同伴眼里的我:
| ||||||
| 老师的话:
| ||||||
板书设计:
笔算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余数要比除数小。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两位数。
| 3、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