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技术特点
地面硬化剂是合理调配的极耐磨骨料、特种胶结材料,经添加少量改性剂、膨胀剂、减水剂、色素加工而成。当混凝土地面初凝后,经检查或处理后达到耐磨地面耐磨层施工要求时,将地面硬化剂分两次按事先规定的量均匀散布在混凝土表面,然后使用专用的设备进行压实、研磨、压光,形成混凝土耐磨地面。混凝土硬化地面系由一体性地面装饰材料构成,不论是一般非金属矿物材料地面,还是加厚金属型硬化耐磨材料,其产品对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平整度以及和易性的要求,均要高于目前国家建筑规范标准,
与其它耐磨地面相比,本耐磨地面具有高耐磨、高密度、高强度性能,地面的抗冲击性及抗油污性均得到显著提高,施工周期短、地面整体性好,减少灰尘、易于清洁,本身固有色彩、表面美观,提高工效、缩短工期、简化工序、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质量验收标准要求;施工过程简便易行、成本底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要求高耐磨、抗冲击、需洁净的地面,具体包括:
(1)A类场所:大型机械制造车间、仓储物流库房、汽车、铲车、堆高机及其它机械行走的硬化耐磨混凝土地面。
(2)B类场所:医药、电子、食品等没有重载行走的一般性场所。
3、技术要求
3.1对基层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1、A类场所:
1)混凝土强度应高于C25;
2)采用一次性浇注而成的混凝土施工方法;
3)混凝土厚度大于200 mm;
4)铺设≥φ12双层双向或单层双向钢筋网;
5)回填土要求充分夯实。
2、B类场所:
1)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的方法,厚度应大于5cm,强度应大于C20以上,使用中粗砂及高标号水泥;
2)混凝土强度应大于C20;
3)混凝土厚度应大于120mm;
4)铺设≥φ6mm单层双向钢筋网;
5)回填土要求充分夯实。
(3)其他要求:
1)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抗渗剂或其他减水剂等;
2)混凝土塌落度:商混时不可大于180mm,自拌时不可大于100mm;
3)现场自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滚筒搅拌机每盘达到100秒,强制搅拌机每盘达到70秒以上。
3.2相关技术指标
耐磨地面的相关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相关技术指标
| 序号 | 名 称 | 指 标 |
| 1 | 耐磨硬化剂用量 | 5Kg/m2 |
| 2 | 颜色 | 中国建筑标准色(02J503)—14-5-6 |
| 3 | 莫氏硬度 | 非金属骨料为7~8,金属骨料为8 |
| 4 | 耐磨性 | 0~950mg(磨损轮CS-17,轮重量1kg,回转数1000转,同样条件下混凝土面为9740mg) |
| 5 | 抗压强度 | 非金属地面75N/mm2 |
| 6 | 基层厚度 | 50mm |
4、施工方法
4.1施工准备
对混凝土原材料、耐磨地面硬化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准备足够的槽钢模板、膨胀螺栓及混凝土机械、地面镘磨机械等机械设备。
4.2施工操作过程
1、基层处理
在混凝土基层上设置5×5米的方格网,测定各区域标高,保证面层混凝土厚度≥5cm。
对于旧的混凝土基层,由于受周围环境和其他专业施工作业影响,表面有灰尘、油污、落地砂浆、油漆等污染物,为达到表面粗糙、洁净的要求,表面必须进行垃圾清运、凿毛,清洗等工作。
对局部标高超高部分以及受到油料污染部分,由人工凿除;对需大面积凿毛的地面采用机械施工,人工清扫碎渣。
人工清渣后,用吸尘器将灰尘吸干净,局部吸尘器无法清理时,可采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干净后,不得有积水,污水排放要有组织进行。施工区域应当围蔽、禁行,严格控制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防止踩踏造成新的污染,在浇筑混凝土前,提前24小时洒水湿润,保证基层潮湿,混凝土浇筑前,涂刷优质界面处理剂,防止结合不牢,形成空鼓。
2、测量放线
(1)平面控制
基层处理完成后,依据初始定位点,恢复建筑物轴线,按照耐磨地面分格图在基层上进行弹线,确定地面分割和每次混凝土浇筑范围。
(2)标高控制
在基层处理前,在方格网四角钉打钢钎(如配合后期支模,可使用电锤预先打眼)长度约10cm左右,打入深度以稳固为宜。进行抄平测量,在钢钎上标出混凝土上面的设计标高位置线(可用红铅笔)应准确为+2mm。然后将设计标高线用线绳拉紧系牢固,中间不能产生下垂,不能扰动钢钎,位置要正确。找出混凝土高出处,并进行标记处理。
地面混凝土铺筑标高控制,主要以控制模板上口标高进行控制。
3、模板安装
基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装模板。模板采用[50×50槽钢制作,采用膨胀螺栓打孔固定,膨胀螺栓间距1000mm,用水平仪检测上口高度,用楔形块调整,使模板的顶面与地面顶标高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平并充分密实。模扳顶面和内侧面应紧贴导线,上下垂直,不能倾斜,确保位置正确。模板支设应牢固,保证混凝土在浇注、振捣过程中,模板不会移位、下沉和变形。模扳的内侧面应均匀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经过严格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4、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及材料的性能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混凝土坍落度为100±20m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石子采用5~25mm碎石,砂子采用洁净中砂,混凝土中掺加高效减水剂,混凝土采用输送泵运输,和易性好,无泌水。
(2)混凝土浇筑
施工时采取跳格式施工方法,规划区域合理分格,分格的宽度按照分格图进行,分格长度以每作业班组的作业能力合理展开工作面,混凝土浇注中要振捣密实后,再使用直径15cm提浆滚轴碾平提浆。混凝土凝固一段时间后,当用脚踩上时下陷2~4mm,即可使用磨光机器安装提浆圆盘打磨一到二遍。
5、钢筋绑扎
为了防止地面裂缝,混凝土内配置有Φb4@150双向钢筋,钢筋按照地面分格要求分块配置,分格缝处钢筋应断开,钢筋安装采用压入法进行,钢筋保护层为15mm。
6、耐磨地面施工
(1)去除浮浆
如混凝土振捣后,表面出现浮浆,应使用圆盘机均匀地将混凝土表面浮浆除掉。
撒布材料:依据板块面积,计算好耐磨料用量,将规定用量2/3的耐磨料按事先划好的板块面积均匀撒布在初凝的混凝土表面上,耐磨材料吸收一定的水分后,采用机械进行镘磨,第一层耐磨材料硬化到一定阶段,进行第二次撒布(1/3材料),撒布方向应与第一次垂直。撒布材料投入施工时机,必须掌握混凝土凝结性能,组织人员不失时机地投入硬化剂撒料及后续施工。投入时机过早会造成工作面践踏严重,颜色污染,平整度受损;投入时机过晚会造成硬化剂与混凝土结合不好,引起起皮空鼓,严重时无法进行硬化剂施工。
硬化剂用量要足量,撒料厚薄一致。撒布方向分明,无遗漏,无堆积,对边角处撒料得当。抛撒时不得对墙面、柱面及其他成品产生污染。
(2)镘磨作业
机械抹光机带盘负责对大面硬化剂压实找平,同时提浆。抹光机于一角上机、上人,操机手沿与硬化剂撒料垂直方向移动机具,然后沿该方向的垂直方向再盘抹一次。使用边角专用机器带圆盘研磨边角,手工抹灰工负责对边角机器处理不到区域进行人工研磨抹光,并对接茬处平顺过度,处理得当。机手负责大面压实、抹光和收光。抹灰工负责边角等机械收不到部位的压实、打磨和收光,抹灰工负责角、设备基础、接茬的细部处理平直。
镘磨后的地面平整度控制在3mm/2m以内,无麻面,无明显起伏,无抹痕,针眼每平方米小于或等于5个。边角平直,接茬平顺,接茬偏离中心线±2mm。收光纹理清晰不错乱,收光均匀一致,无过抹发黑。
7、地面分缝
混凝土耐磨地面变形缝设置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及建筑结构应力产生对地面的破坏,如裂缝、空鼓等,按照规范要求所设的变形缝。采用切割方法施工,其特点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可以采用整体和表面无明缝浇筑,施工方便,易于控制平整度,地面整体性好。
地面分缝的缝宽为5mm,切割缝采用高分子胶填塞,由于纵向缩缝全部在施工缝位置,切割深度2~3cm即可,横向缩缝由于混凝土厚度较薄,可切透。
8、养护
混凝土采用洒水养护,并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小于14d。设专门的养护班组,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
9、混凝土试块留置
每一施工层的每一作业班,混凝土每100m3(包括不足100 m3) 取样不得少于一组抗压试块。并留适量同条件试块。
10、清理及成品保护
耐磨地面完成并达到养护龄期后,及时对表面进行清理,并分若干检验批进行验收。
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要注意对成品的保护,可采用30厚聚氯乙烯泡沫板加彩条布保护,供施工人员通行,其他专业施工作业面,采用30厚聚氯乙烯泡沫板加彩条布加九夹板保护
5、施工重点
由于水泥标号不够或使用过期水泥、水灰比过大、抹压遍数不够、养护期间过早进行其它工序操作,都易造成起砂现象;在抹压过程中耐磨料撒布不均匀,有厚有薄,未与混凝土很好的结合,会造成面层起皮;铺细石混凝土之前基层没有处理干净或末进行充分湿润,会造成面层空鼓裂缝。这些是施工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