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
C.草地退化 D.生物多样性锐减
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下列防治措施中合理的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大力发展水电
C.积极开垦梯田 D.提高植被覆盖率
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乙地位于东南丘陵,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第2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会造成环境污染;黄土高原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河流落差小,不适合发展水电;开垦梯田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植被覆盖率可减少土壤侵蚀。]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 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④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灾害发生频率
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D.减少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3.A 4.C [第3题,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第4题,湿地面积减少,使该区域蒸发量减少,影响局部气候,但不会带来土地荒漠化。]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中得到的产品或惠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持续地提供木材产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娱乐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其服务价值约占陆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8%~46%。数据显示,我国三峡库区的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已由31.72%增至53.48%。据此完成5~6题。
5.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森林最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是( )
A.提供建材 B.文化娱乐
C.调节气温 D.固碳释氧
6.三峡库区的森林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是( )
A.保持水土 B.调节气候
C.提供木材 D.涵养水源
5.D 6.A [第5题,森林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固碳释氧的效果,这是其他陆地生态系统不具备的。故D正确。第6题,三峡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且位于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该地森林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主要是保持水土。故A正确。]
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示意龙感湖地区位置与范围。据此完成7~9题。
7.推测龙感湖与鄱阳湖分离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泥沙淤积
C.地壳抬升 D.围湖造田
8.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维持生物多样性
9.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温和多雨 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 ③食物来源充足 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B 8.D 9.C [第7题,图示地区地江中下游平原,长江所携带泥沙进入湖区后,在江水和湖水的顶托作用下,泥沙在河流入湖口地区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水下堆积体持续接受堆积最终露出水面,使龙感湖和鄱阳湖分离。第8题,由材料“湖区内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微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可知,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第9题,龙感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温和,但降水较少,排除①;龙感湖地区作为自然保护区,而人类活动少,对环境影响小,②正确;除气候温和外,食物来源充足是候鸟越冬地的重要条件之一,③正确;鸟类一般处于食物链的底端,该地区应该有以候鸟为食的其他动物,排除④。]
10.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双选)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有( )
A.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图中的哪些?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④地区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即地势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项不属于共同原因,B项不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第(2)题,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第(3)题,根据图中各数码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做出选择。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第(4)题,④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答案] (1)CD
(2)风力作用。
(3)③⑤。土地荒漠化。
(4)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水热条件好。
[素养培优练]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读图,回答11~13题。
11.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可能有( )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程度减轻 ②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 ③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 ④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东营市曾经盐碱地广布,主要是因为( )
A.地势较低洼,河水带来大量盐碱物质
B.旱涝交替频繁,盐碱物质逐渐累积
C.工业生产过程中,盐碱物质排放量高
D.耕作历史悠久,盐碱物质集聚地表
1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
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11.B 12.B 13.D [第11题,近年来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加强了水土流失治理,采取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水土流失减轻,加之上中游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致使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①②④正确。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会使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加快,③错误。第12题,东营市曾经盐碱地广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势较低洼,旱涝交替频繁,水多时土壤中盐分随水上移至土壤表层,旱季水分蒸发,盐碱物质在地表逐渐累积,土地发生盐碱化。第13题,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地处沿海,主要功能不是涵养水源;沿海海水不能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沿海海洋水域面积广,三角洲湿地面积相对较小,调节气候功能相对较弱,更不能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三角洲湿地可以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是( )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15.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14.A 15.D [第14题,由图可知,①②③④⑤分别位于荒漠化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河源区、云贵高原、森林地带,故其相应的生态保护区依次是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第15题,④功能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岩石中的碳酸盐易淋溶,成土缓慢;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山高坡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亚热带地区不可能多冻雨灾害天气。]
16.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
材料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其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变化呈________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
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变化呈加快的趋势。第(2)题,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是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人为原因是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第(3)题,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许多生物人们了解得不够,利用价值还有待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第(4)题,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可以迁地保护,即建设动物园、植物园等,保护物种多样性;可以采取离体保护措施,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第(5)题,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三类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不同,所以其划分依据是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A对;每个自然保护区的位置都不同,不是划分标准,B错;三类自然保护区不能体现级别、经济价值的差异,C、D错。
[答案] (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等);离体保护(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