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6:03
文档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5.3满堂脚手架计算5.3.1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3.2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7-1)、式(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5.3.3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2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
推荐度:
导读5.3满堂脚手架计算5.3.1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3.2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7-1)、式(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5.3.3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2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5.3.1 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

.3.2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7-1)、式(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

5.3.3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

2 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3 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荷载售后服务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

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5.3.4)

式中: ——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5.3.4采用;  

  ——步距;

μ——考虑满堂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什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C表C-1采用。

表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m)

H≤2020<H≤30

30<H≤36

 1.1551.1911.204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 =1。

5.3.5 满堂脚手架纵、横向水平杆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2.1~第5.2.5条的规定。

5.3.6 当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5×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建筑的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并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距不大于4.5m,竖向间距不大于3.6m时,可按本规范第5.2.6~第5.2.10条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进行计算。

5.4  满堂支撑架计算

5.4.1 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层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

5.4.2 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设置不同分为普通型构造与加强型构造,其构造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9.3条规定,两种类型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符合本规范第  5.4.6条规定。

5.4.3 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

5.4.4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1.4ΣNQk                  (5.4.4-1)

组合风荷载时

N=1.2∑NGk+0.9×1.4ΣNQk             (5.4.4-2)

式中:∑NGk——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

Σ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

5.4.5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满堂支撑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与顶层立杆段;

2  应符合本规范第5.3.3条第2款、第3 款的规定。

5.4.6 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取整体稳定计算结果最不利值:

顶部立杆段:  (5.4.6-1)

非顶部立杆段:  (5.4.6-2)

式中: ——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5.4.6采用;  

  ——步距;

a——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0.5m。当0.2m<a<0.5m时,承载力可按线性插入值;

μ1、μ2——考虑满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什计算长度系数,普通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4采用;加强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C表C-3、表C-5采用。

表5.3.4   满堂支撑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高度H(m)

H≤88<H≤10

10<H≤20

20<H≤30

 1.1551.1851.2171.291
   注: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 =1。

5.4.7 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当架体未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按本规范附录C表C-2~表C-5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建筑楼层高度,且不应超过5.2m;

2  架体上永久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不应7.5Kn/m2;

3  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不应大于7kN/m。

5.5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5.5.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k=Nk/A≤fg (5.5.1)

式中:pk——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Pa);

Nk——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

A——基础底面面积(m2);

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本规范公式5.5.2条规定采用。

5.5.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探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0.4;

2 由载荷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

5.5.3 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文档

5.3 满堂脚手架计算

5.3满堂脚手架计算5.3.1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式(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本规范式(5.2.9)计算。.3.2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5.2.7-1)、式(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5.3.3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2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