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6:27
文档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2085)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2节,周学时4,学分4,开课学期:71、课程性质:《近世代数》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基础课,是现代数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合格中学数学教师与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了解现代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最基本的知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严格的代数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代数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
推荐度:
导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2085)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2节,周学时4,学分4,开课学期:71、课程性质:《近世代数》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基础课,是现代数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合格中学数学教师与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了解现代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最基本的知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严格的代数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代数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162085)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72节,周学时4, 学分4,开课学期:7

1、 课程性质:

《近世代数》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基础课,是现代数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合格中学数学教师与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了解现代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最基本的知识。

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严格的代数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代数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理解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有限与无限等辨证关系。能应用所学理论指导中学数学教学以及其它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素质,同时为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3、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0课时

第二章  群论                                          22课时

第三章  环与域                                        20课时

第四章  整环里的因子分解                              12课时

第五章  扩域                                           8课时

4、 使用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张禾瑞,《近世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参考书目:

(1)  吴品三,《近世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2)  刘绍学编著,《近世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3)  邓方安主编,《近世代数》,2001年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

(4)  丁石孙、聂灵绍编,《代数学引论》,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 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科学出版社出版。

(6)  Shafarevich I R Basic Notions of Algebra, Encyclopaedia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Berlin: Spring-Verlag, 1990.

(7)  Artin M.Algebra.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99.

 (8) Nikulin V V, Shafarevich I R. Geometries and Groups. Beijing: Spring-Verla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 

 (9) T. W. Hungerford著,冯克勤译,代数学,1998年湖南出版社出版。

 (10) Nathan Jacobson. Basic Algebra (I).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85.

5、 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群、正规子群、商群、循环群、环、理想、商环、同态基本原理等。 

难点:商群、理想、商环等。 

6、课程教学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群、环、域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群、环、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也以笔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集合与映射:集合的概念及例子,集合的交运算、并运算、差运算、余运算的概念,各种运算满足的算律;幂集合,集合的笛卡尔积概念。映射的概念及例子,映射相等的概念,单射、满射和双射的概念及判断方法;映射的象、映射合成的概念及性质;可逆映射的概念,可逆映射与双射的关系定理;置换的概念及表示,置换的运算。

    2、代数系统:代数系统的概念,交换律的定义及性质,结合律的定义及性质,分配律的定义及性质,恒等元素及可逆元素的定义,代数系统的同态、同构定义及性质,单一同态和满同态的概念。

    3、等价关系及集合的分类:代数运算的概念及例子,结合法、二元关系的定义及例子;等价关系的定义及例子;集合分类的概念,等价关系及集合分类的关系定理;用等价关系进行集合分类的例子。

    第二章  群论

    1、群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半群定义及例子,半群中乘法运算基本性质,左(右)单位元及左(右)可逆元的定义,子半群概念,群的定义,群的等价定义及群的例子,子群概念,子群的判别法,生成子群概念,子群的例子,元素周期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有限群  与无限群的定义,群的阶的概念。

    2、循环群与变换群、群的同构:循环群的概念及例子,群同构概念及例子,循环群的子群也是循环群的定  理,由已知群判断一个带有运算的集合为群的定理,变换群的概念,置换群及其运算。

    3、不变子群与商群:陪集的概念及例子,左(右)陪集的关系,子群关于群的指数的定义,Lagrange定理,不变子群的定义及例子,商群,不变子群的判别法。

    4、群的同态、同态基本定理:群同态的概念,单同态、满同态的例子,群同态映射的基本性质,同态映射的核的定义,群同态基本定理,一个群与其商群的子群对应关系定理。

    第三章  环与域

    1、环的定义及基本性质:环的定义,常见环的例子,环的简单运算性质,零因子的概念,消去律,几种特殊类型的环的概念,域的四则运算性质,四元数除环,子环的概念,生成子环的元素构成。

    2、理想与商环:理想子环概念,主理想子环,生成理想,商环(剩余类环)的定义及例子环同构的定义及例子,左(右)理想概念,域上n阶方阵环是单环定理,有单位元的环是除环的判别定理。

3、环的同态、同态基本定理:环的同态映射概念,单同态与满同态介绍,环的同态基本定理,环的三个同构定理,一个环与其商环的子环之间的对应关系定理。

第四章  整环里的因子分解

    1、分式环:整环的分式环的构造,挖补定理,分式环的定义,整环含于域中的定理。

    2、素理想与极大理想:素理想的概念及例子,交换环关于素理想的商环是整环的定理,极大理想的概念及例子,有单位元的可换环关于极大理想的商环是域的定理。

    3、单一分解环:因子、相伴、既约元的概念,相伴分解的概念,单一分解整环的概念,有单位元的环是单一分解环的充分必要条件,主理想整环与欧氏环的概念,主理想整环是单一分解环定理。

    4、单一分解环上的多项式环:本原多项式的概念,高斯引理,单一分解环上的多项式环也是单一分解环的定理。

        第五章  域的扩张

        最小子域的概念及其结构,域的特征概念,添加子集到域P产生的子域概念,单纯代数扩域和单纯超越扩域的定义,单纯扩域的结构定理,多项式的域的存在定理,有限扩域与代数扩域概念,代数闭域的存在定理介绍。

文档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近世代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62085)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2节,周学时4,学分4,开课学期:71、课程性质:《近世代数》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必修基础课,是现代数学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合格中学数学教师与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了解现代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最基本的知识。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严格的代数方法,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代数处理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