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9:27
文档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推荐度:
导读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三年级上册

全册备课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9、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1、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2、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2、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6、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7、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8、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9、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措施

(一)备好课。

1.找到本课孩子的兴趣点及疑惑点;

2.试着在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对每篇课文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3.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减少,但每一环节中学生具体可行的内容充足,活动有效。

(二)上好课。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也做好课前准备;

2.课堂上,我将严格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少讲或不讲废话,所说的每一句话清楚有效,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保证学生有大量练习实践的时间;

3.上课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尽量避免“有教案无学生”;

4.留意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并加以良好的处理和利用。

(三)将学生带入阅读的世界。

在上学期广泛发动家长和学生买书的基础上,本学期将在读书的基础上,尝试开好读书会,并定期评比。

(四)会写、乐写。

本学期由写话转入作文,重点是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运用多种方法保证学生有写的兴趣和愿望。

(五)组织好实践活动。

利用好课本中的实践资源,结合生活和季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各单元授课时限:

单元主题内容课时内容课时
多彩的生活1、我们的民族小学

22、金色的草地

2
3、爬天都峰

24、槐乡的孩子

1
语文园地一3
名人故事5、灰雀

26、小摄影师

2
7、奇怪的大石头

28、我不能失信

1
语文园地二3
心中的秋天9、古诗两首

210、风筝

2
11、秋天的雨

212、听听,秋的声音

1
语文园地三3
留心

观察

13、花钟214、蜜蜂2
15、玩出了名堂

216、找骆驼

1
语文园地四3
中华传统文化17、孔子拜师

218、盘古开天地

2
19、赵州桥

2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
语文园地五3
壮丽的祖国山河21、古诗两首

2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24、,璀璨的明珠

1
语文园地六3
科学的思维方法25、矛和盾的集合

226、科利亚的木匣

2
27、陶罐和铁罐

228、狮子和鹿

1
语文园地七3
爱的奉献29、掌声

230、一次成功的实验

2
31、给予树

232、好汉查理

1
语文园地八3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槐乡的孩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措施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教学准备

课件  多媒体资料   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1课时

汇报与展示3课时

保太镇中心校活页备课纸

姓名年级时间编号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学科语文
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 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词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文字的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

                 民族小学               (美丽)

                 各民族学生团结         (好学)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请同学们边听边欣赏各民族服饰。播放flash《爱我中华》。

2.正像歌里唱的那样“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3.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预习探究

1.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合作交流

1、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所在的小学 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抓民族小学的特点上来。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四、品读体验

1、通过你对文章的阅读,你觉得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使得作者如此自豪。

2、自主、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寻求答案。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看法。

老师适时点拨,归纳,指导朗读。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上学路上,来到学校 

上学路上,环境美;民族团结,心灵美;穿戴鲜艳,服装美;热情有礼,行为美。

想象读

第二段(第二、第三自然段)上课、下课 

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值得称赞,引以为豪;

课下尽情玩耍、游戏,为孩子们拥有如此快乐的、自由的童年而高兴。

思考: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

想象读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点题 

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通过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想象读

五、拓展延伸

作者怀着自豪之情赞美了自己的民族小学,校园美丽,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虽然我们不是民族小学,但是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特点,谁能介绍一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旧知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4.再读课文,把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作业

A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ú  dié     kǒng  què    cū zhuàng   chuān  dài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坪(  )    铜(  )  粗(  )

评(  )    桶(  )  组( )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条条)小路

(   )教室  (   )猴子  (   )老师(    )国旗

B卷

四、选词填空。

               带      戴

 ( )红领巾   (  )领    穿(  )    (  ) 手表    领(  )   

  爱(  )       彩(  ) (   )书包  (  )帽子

五、选词填空。

         鲜艳        鲜红

1、旗杆上飘扬着(  )的国旗。

2、同学们穿着(  )的民族服装。

中心校活页备课纸

姓名年级时间编号
课题金色的草地学科语文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晨   中午   傍晚

           绿色   黄色   绿色

              细心  观察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浪)金色的(童年)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预习探究

1、 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2、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语,自学生字。

3、默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三、合作交流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自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 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1)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2)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3)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4)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4.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5.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四、品读体验

   交流读书成果

1、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3、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4、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五、拓展延伸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展示。

2、自读喜欢的句子,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斟词酌句,体会表达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

2.“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4.齐读本段

三、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字的结构。

3、教室重点提示:

a.耍:上面是 “而”,不是“西”。

B.绒:右边不是“戒”。

C.钓:不要与“钩”混淆。

D.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学生写字姿势。

四、作业:

A卷

1、看拼音写词语。

Wánshuǎ  jiǎzhuāng  shǒuzhǎng  yǒuqù

 (        )  (       )  (         )(       ) 

róngmáo  shǐjìn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装(  )   钓(  ) 瓣(  ) 耍(  ) 拢(  )

   壮(  )   钩(  ) 辫(  ) 要(   )扰(  )

3、给多音字组词。

     假{        朝{

B卷

4、选词填空。

               查      察

   观( )   检( )    觉( )     检( )院     调( )

5、读读写写。

  一本正经   一言难尽  一目了然    引人注目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目不转睛  目中无人

                         

保太镇中心校活页备课纸

姓名年级时间编号
课题爬天都峰学科语文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2..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3.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搜集黄山图片
板书设计            又高又陡    互相鼓励

爬天都峰    奋力向上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天都峰生的故事。

二、预习探究

1.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回顾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2. 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知道什么,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交流

1.指名按自然段读文,检查自学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笔陡  石级  发颤  奋力  攀着  仰起脸  鲫鱼  纪念  鼓舞  居然  笑呵呵  小辫子  汲取力量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文指努力向上登攀。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2.自由读文,巩固生字词。

3. 围绕课题,质疑。

  谁爬天都峰?

  怎样爬天都峰?

  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4.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5.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四、品读体验

  1.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2.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5.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五、课外拓展。

    (1)开展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为话题的讨论会,可搜集一些典型事例交流。 

    (2)开展“黄山风景图片展”活动或出一期墙报、手抄报专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指名读 齐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问题回顾,学习写法。

a.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b.找出文中描写天都峰险陡的句子,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

4.说说学习了这课,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字的结构。

3.教室重点提示:

“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

“颤”用动作来理解;

“辫”和“辩”的区分:有丝线可以扎小辫儿,有语言可以辩论;

“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

4.单个字集体指导后,逐个练习,全班写好后,再进行下一个字的书写。

三、练习积累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诵。

四、作业

A卷

 1.读拼音,写生字。

  hū    chàn         fèn        pān        似(  )  (  )抖    (   ) 力  (    )登   (   )      jì()鱼    铁liàn (   )

   niàn         biàn            yǒng         bìng        

纪(    )   (     )子     (   )气    合(    )    

2.给多音字组词。

应 yīng         发  fā            相 xiàng

Yìng            f à             xiāng

3.比一比,再组词。

峰(  ) 苍(  ) 仰(  ) 辫(  ) 勇(   ) 顶(   )

锋()   (  ) 迎 (   )  辩(  ) 桶(   ) 钉(   )

B卷

4.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

(2)坚定不移的意志。(   )

(3)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

5.读一读,抄一抄。

 白发苍苍   凉风习习   怒气冲冲

                    

千里迢迢     文质彬彬    生机勃勃

                     

 

保太镇中心校活页备课纸

姓名年级时间编号
课题槐乡的孩子学科语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槐乡的孩子   满载而归  

勤劳能干  快乐

教学反思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从方法上说,老师要放手,主要靠学生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的基本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预习探究

1.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读准字音。此处可以运用已经掌握了的识字方法认识理解生字词。

2.参照连接语提示,阅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孩子采摘槐米的事。)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出来?

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重点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中哪些描写可以体会出来?

1、 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再读出来。

3.全班交流,老师及时总结。

(1)勤劳懂事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2)吃苦耐劳

“八月,天多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此处有一句描写天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自己的感觉。

(3)以苦为乐

“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此处写孩子们劳动的场面,写得轻松、欢快、活泼,一点儿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读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这一点。

四、 拓展延伸

1.摘抄描写天气热的句子。

2.说一说自己在课余时所从事过的劳动以及收获。

汇报与展示

五、作业

1.在大写字母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

N(  )  T(  )  P(  )  G(  )  B(  )  Q(  ) 

M(  )  L(  )  Y(  )  D(  )  F(  )  R (  ) 

2.近义词。

仔细——(  )   快乐——(  )

甜蜜——(  )   勤劳——(  )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孩子   (  )的歌声

(  )的孩子    (   ) 的歌声

4.读一读,写一写。

满载而归     随风舞动    惹人注意

                                 

文档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三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教材分析: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8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