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探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8:36
文档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探究

一、课证融通的内涵(一)含义“课证融通”主要是指,在高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将会计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会计证书是会计从业的资格证书,只有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证明其具备了对应的从业资质。同时,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学习学生的会计素养可以得以提升,以更好适应会计工作。比如,会计类资格考试相对较多,包括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册会计师等,每种资格考试对应的内容不同,对从业资质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根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方案,通过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
推荐度:
导读一、课证融通的内涵(一)含义“课证融通”主要是指,在高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将会计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会计证书是会计从业的资格证书,只有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证明其具备了对应的从业资质。同时,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学习学生的会计素养可以得以提升,以更好适应会计工作。比如,会计类资格考试相对较多,包括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册会计师等,每种资格考试对应的内容不同,对从业资质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根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方案,通过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
一、课证融通的内涵

(一)含义

“课证融通”主要是指,在高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将会计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会计证书是会计从业的资格证书,只有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证明其具备了对应的从业资质。同时,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学习学生的会计素养可以得以提升,以更好适应会计工作。比如,会计类资格考试相对较多,包括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册会计师等,每种资格考试对应的内容不同,对从业资质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根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方案,通过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意义

首先,课程融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融通”并非单纯的教学模式,而是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学生考试技巧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把握资格证书对应的知识内容。资格证书考试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就业状况以及薪酬待遇,这些与毕业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学生所关心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有利于学生会计核心素养的培育。“课证融通”对会计专业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具有融合性、渗透性等特征,通过教学改革,能够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课证融通”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提升实践探索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素养和专业经验。另一方面,“课证融通”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工作态度,掌握正确的会计从业规范和操作方法。例如,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真实环境的营造,让学生置身其中,增强操作技能。

再次,有利于学生证书获取率的提升。“课证融通”实现了教学与资格证书考试的相互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会加大考试方面的投入力度,帮助学生提升考试技能和考试知识点的把握,这样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就会大幅提升。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现存问题

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有所不同,在从事相关岗位前需要具备对应的资格证书,其中初级会计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只有具备这一证书才能从事会计工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会计从业人才,一旦学生毕业就能够具备对应的从业资质,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因此,考取资格证书对会计专业发展以及学生未来发展密切相关。但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课证融通”配套机制不健全

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离不开对应的配套机制,只有构建完善的制度,才能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提供坚实保障。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开展,并无完善的制度体系。首先,缺乏完整的课程规划。课程规划影响着学生证书考试的最终结果,不同年级所学的会计知识有所不同,对应的会计资格证书考试也存在差异,学生在这方面并不熟悉,这就需要学校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考取证书指明方向。多数高职院校,虽然为学生指明了需要考取的资格证书,但没有具体落实到教学体系当中,多数学生毕业也没有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资格证书的考取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资格证书等级影响着未来就业学生的薪酬福利,等级越高具备的从业机会就越多,获取的福利待遇就会越高。在实践调研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虽然开展了“课证融通”,但是没有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学生毕业时是否能够考取资格证书,没有强制性规定。这导致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一些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时连初级会计资格证都没有获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二)“课证融通”缺乏应有重视

“课证融通”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在近年来才逐渐兴起发展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关于这方面的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度有限,探究力度不足。首先,高职院校在这些方面缺乏经验,部分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课证融通”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将其纳入到学生学业考核当中;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对“课证融通”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课证融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证书考虑通过率不高。“课证融通”意识影响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探究

孙小婷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有效参与到会计工作当中。“课证融通”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为主题,在简要分析“课证融通”内涵基础上,重点探究“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现存问题,并提出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问题;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康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课题“课证融通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编号:AZJKY2018033)的研究成果。

07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课证融通”的执行效率,思想上的忽视会导致结果的不同,甚至影响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

(三)“课证融通”推进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运用“课证融通”进行课程教学活动推进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难以充分满足学习实践探索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多数高职院校建立的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也与部分企业进行合作,但是模式单一,途径单一,且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学校自身构建的实训基地,教学设备与软件无法及时更新,很多会计电算化设备、软件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其次,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合作,通常以实践的方式开展,企业作为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以自身利润为核心,往往不会投入较大的精力、时间对实践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这也导致实践活动并未发挥应有作用,不仅不利于“课证融通”模式的推进,而且影响了学生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会计核心素养。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融合模式在构建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创新当中,要充分结合“课证融合”的现状以及特征,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入手进行模式创新。在实践研究中发现,一体双结合课程方案在高职教学活动中应用较为广泛,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特征,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通过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全新学习理念。所谓“一体”主要是指将理论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并将会计工作实践等融入到理论教学当中,采取此类模式实现理论与时间的有效统一。所谓“双结合”主要是指在教学实践当中,一方面要将实际案例、实验教学相互衔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实现综合实训、岗位实训的衔接统一,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探索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全面提升,并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

(二)实现证书与课程的双重考核,完善制度体系

“课证融通”是为了提升学生工作素养,满足毕业学生就业需求。首先,在“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当中,要实现证书考试与课程培训之间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的考试技能,降低频繁考试情况的发生。例如,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考试纳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符合学习要求的学生就不需要再进行统一考试,并将日常学习成绩与其挂钩,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优化毕业制度,将资格证书与毕业相挂钩,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重视度,更好参与到“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当中,例如,对于资格证书获取的学生,可以准其提前毕业或者为其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得以激发。其次,完善课程制度体系,根据“课证融通”的发展需求,制定对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制度参与对应的教学活动。再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课证融通纳入到学生考核体系当中,一方面,要设立专业的考核制度,确立考核责任,明确会计专业教师主体的监管责任,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业期间达到对应的考核要求,考取相应会计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制定奖罚机制,对在学业期间顺利完成考核要求的学生给予奖励,或者为其推荐较好的企业,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树立“课证融合”理念,增强全员重视度

高职院校要有效推动“课证融合”体系改革的全面实施,就必须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并通过宣传推广提升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重视度。首先,高职院校管理方要树立“课证融合”理念,并将该理念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体系改革当中,只有管理人员充分重视,才能够确保对应教学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和落实;其次,做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将“课证融合”与教师素质提升进行结合,通过培训帮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树立这一理念,这样教师才能将其纳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并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最终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再次,扩大宣传力度,“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同时学生也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只有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才能发挥“课证融合”的最大价值。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通过校园公众号、校园官网、抖音短视频等途径进行“课证融合”的解释、宣传,让所有学生均意识到这一模式对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全员“课证融合”课程改革体系理念的树立,将会形成良好的实施环境,在推动课程改革方面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还要注重“双师型团队”的构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保障。

四、结语

“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高职院校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推动会计专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现存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人员意识增强、制度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龙峰.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课证融通实施路径研究[J].上海商业,2021(05):154-155.

[2]李玉环.高职会计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218-219.

[3]吴脊.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研究——以初级会计实务为例[J].时代金融,2020(15):138-139.

[4]陈苗苗.浅谈“课证融通”导向下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纳税,2020,14(04):179.

[5]王慧.构建高职会计专业“阶梯式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会计师,2019 (02):73-74.

作者简介:

孙小婷(1986.06-),女,汉族,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院级“双师型”教师,负责讲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专业课程。

07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文档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探究

一、课证融通的内涵(一)含义“课证融通”主要是指,在高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将会计证书考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为,会计证书是会计从业的资格证书,只有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证明其具备了对应的从业资质。同时,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学习学生的会计素养可以得以提升,以更好适应会计工作。比如,会计类资格考试相对较多,包括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册会计师等,每种资格考试对应的内容不同,对从业资质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根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方案,通过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