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疼痛科建设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8:21
文档

关于疼痛科建设

引进疼痛专科,加速收入发展一认识疼痛挑战疼痛疼痛不仅是症状,也是疾病.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2002年7月完成的我国六城市慢性疼痛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一个月内,六个城市中到医院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多达13.6万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人类降低劳动能力和减少出勤
推荐度:
导读引进疼痛专科,加速收入发展一认识疼痛挑战疼痛疼痛不仅是症状,也是疾病.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2002年7月完成的我国六城市慢性疼痛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一个月内,六个城市中到医院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多达13.6万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人类降低劳动能力和减少出勤
引进疼痛专科,加速收入发展

一  认识疼痛 挑战疼痛

    疼痛不仅是症状,也是疾病.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2002年7月完成的我国六城市慢性疼痛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一个月内,六个城市中到医院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多达13.6万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人类降低劳动能力和减少出勤日的最普通、最直接的因素。IASP将疼痛定义为“真实存在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类似情况所带来的不愉快感觉及情绪体验”。

2002 年8月,在IASP于美国加州圣迭哥召开的第十届世界疼痛大会上,与会专家达成了基本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慢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幻肢痛、癌症痛等顽固性慢性疼痛;还有一些慢性疼痛,如偏头疼、腰背痛、关节炎所致的疼痛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也会由局期的普通疼痛,变成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或中枢性疼痛, 使疼痛变得非常剧烈,成为难治的疼痛病。

顽固性慢性疼痛导致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力低下而诱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当疼痛使人丧失工作能力,致经济收入下降,进而使人格的性受到威胁时,病人就会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和意义,从而导致家庭破裂、自杀甚至危及社会。

由于疼痛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重要性,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目前在美国、欧洲各国和***,疼痛诊疗被规定为医院的一项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疼痛诊疗中心和疼痛科遍及各级医院,的疼痛专科医院和诊所形成网络,有疼痛诊疗医生考试和管理制度,负责疼痛医生的注册、年检、考试和监督。国际疼痛学会(IASP)出版《疼痛诊疗中的必备条件》,并不断更新。2001年,美国第106次国会正式将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命名为“疼痛研究与治疗的十年” (Decade of pain control and research),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疼痛医疗的技术与研究。

  二  疼痛医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疼痛医学(Pain clinic)与神经内科学、麻醉学、放射介入治疗学、骨科学等等都有密切关系,是由这些学科的疼痛分支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1976年美国《医学世界信息》上介绍美国有17个有关疼痛治疗机构。1977年美国麻醉学会统计就已超过了200个。近十几年,在影像学、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疼痛医学发展迅速、成长极快且成绩斐然,至今已在全球范围形成规模,成为一个新的医疗专业。目前,有1800个疼痛临床机构分布在36个国家,其中美国1000到1200个,加拿大 75个,西欧200~225个,亚洲、澳州80个。1992年美国全国82所大学医院中只有三所没有设立疼痛治疗诊所。1973年建立的最有权威的国际疼痛学会(IASP),到1999年已有6500个会员分布在86个国家当中,54个 国家有它的下属机构。

疼痛医学作为专治“疼痛性疾病”的临床学科,与其它相邻学科治疗“疼痛”既相互配合,又有明确区别分工。比如,麻醉科以手术中止痛和治疗急性疼痛为主;西医骨科主要以手术治疗骨损伤,中医骨科则是以手法治疗为主;神经科和肿瘤科主要以药物治疗相关疼痛;康复理疗科则以物理方法治疗为主。疼痛医学的治疗手段,则已经从单纯药物治疗,转向多学科综合治疗,其中影像学介入微创性神经治疗方法发展很快,效果比较突出,很受患者欢迎。

“影像学介入微创性神经治疗”的确切表述应为“影像学和电生理引导介入微创神经外科”。影像学和电生理引导微创技术是治疗神经痛的一项新技术,即参照靶区的电生理反应、在X线透视或CT引导下行选择性、毁损性神经阻滞或精确病灶治疗,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或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影像学和电生理引导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原来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的顽固性疼痛得到缓解或消除;过去需要在颅内进行有创治疗的幻肢痛、卒中后疼痛、中枢性疼痛等复杂性疼痛的患者,现在不做开颅手术疼痛就能得到治疗。 疼痛医学治疗的范围极广,从内科服药,到外科手术,均可应用,而“影像学介入微创性神经治疗”则介于两者之间。后者不仅能治疗顽固性神经痛、癌性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幻肢痛等疼痛性疾病,还有一些无痛的神经疾病,例如面肌或眼肌痉挛、麻痹,眩晕,耳鸣,过敏性鼻炎,视网膜血管闭塞症,顽固性嗝逆,心绞痛,脑血管痉挛,血栓,梗塞,末梢血管疾患,高血压,甲亢,月经失调等,也可以通过神经刺激或阻滞加以治疗。

  三  我国疼痛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已有治疗疼痛的书面记载。改革开放以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疼痛门诊”就在我国出现了,比美国最早的“疼痛门诊”晚了20多年。国际疼痛学会(IASP)是1973年成立的,我国19年就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CASP),1992年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十多年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每年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疼痛研讨会、继续教育讲座和技术,有效地推动了疼痛医学的发展。目前,全国共有20个省市成立了地方疼痛(学会)专业委员会,不少医院已经或正在建立疼痛诊疗中心、疼痛科或疼痛门诊;一批疼痛专科医院和诊所也在全国各地出现。据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调查和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专门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医生有九万人之多,正在为大量的疼痛患者解除痛苦。

“疼痛医学”作为世界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至今只有70多年历史。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仅仅比世界晚起步二、三十年。但应该看到,我国疼痛医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非疼痛专科的医务工作者不了解疼痛医学的现象也不少见,不少人对疼痛的认识还停留在“疼痛只是一种症状” 的旧观点上,每遇到不明病因的疼痛,或自己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时,很少想到请疼痛科会诊。当然,我们也应该承认,由于目前我国多数疼痛诊疗机构的治疗手段,仍是镇痛药物加传统的按摩、牵引、热敷、针刺等方法,能直接针对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病根”进行治疗的还不多,神经痛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还没能广泛应用,致使疼痛医学治疗顽固性慢性疼痛的独到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在全国数万家医院中,真正按现代疼痛医学理论和技术设置装备的疼痛科、尤其是建有疼痛专科病房的还不普遍。这就难怪有不少人误解治疗疼痛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解决问题”。其实,慢性顽固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疼痛医学研究、治疗的正是各种慢性顽固性的疼痛病。对于长期以慢性顽固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能解除他(她)们的疼痛,当然就是治了“本”。

受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委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已组织编写了《临床疼痛诊疗指南》和《临床疼痛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以规范全国的疼痛诊疗原则和技术。疼痛治疗学专业,已被首批列入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业组名录(第53号专业)。今后,还将逐步建立疼痛诊疗专科医生的培训、准入和注册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配合规范疼痛诊疗市场,使我国的疼痛医学事业健康有序地快速发展。 

我国人口众多,病人的数量庞大。在采用胶原酶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实践中,我国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如果我们尽快更多地采用先进的医疗手段正确开展疼痛治疗,中国将会形成庞大的疼痛医疗体系。这些基于巨大人群的医学资料,将在国际交流中为国际同行所分享,广泛造福于人类

  四  疼痛科的中国特色

    疼痛学并非国产,而是“舶来品”。从19年韩济生院士发起成立“中国疼痛学会”到2007年疼痛科正式,疼痛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还不足20年。目前,我国疼痛学科的发展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但这并非意味着中国疼痛学的发展要照搬照抄国外模式。

  韩院士指出,欧美国家的疼痛门诊多用止痛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如果没有效果则采取外科手术。近年来,麻醉性止痛药的广泛应用确实缓解了不少人的病痛,但是这种方法也导致了医源性药物依赖问题。目前,国外的研究机构也在研究麻醉性止痛药致人上瘾的问题。至于外科手术,虽然很有效,但很难大范围开展。如果完全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发展,不仅要面对医源性药物依赖问题,而且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广泛开展手术治疗也不可能。

  相比之下,我国疼痛科的医生大多采用定点注射微量药物,或者进行微创手术、温控冷冻技术、高温选择性破坏局部感觉神经、局部注射损毁特定组织等等破坏性小、疗效好的方法。

  全国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说:“疼痛学要想实现本土化,就应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药、针灸等疗法对于治疗各种疼痛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我们应该在发展疼痛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最近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针麻镇痛在特定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及其原理,列为‘973’重大研究专项基金项目进行系统研究,已经在这方面开了好头。”

  韩济生院士说,必须承认,在许多问题上,我们习惯于跟着国外走,那样比较安全,风险较少。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科学领域正在走向国际前列。以美国而论,只有一些全国或国际著名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等大学的附属医院设有疼痛科,一般医院只设疼痛门诊,没有病床。当然也有一些专科医院专治疼痛病人。有的医院光是埋置自动注射镇痛药物的注射泵一项技术,就获得大量利润。但就全美国而论,还是着眼于解决广大疼痛病人的痛苦,尚未将普遍成立疼痛科提上日程。有人指出,卫生部成立“疼痛诊疗科”的决定,是开世界之先河。国际疼痛学会有关负责人获此喜讯后表示,中国卫生部做出这一决定,必将促进西方国家卫生部门加速步伐。无论如何,从关心广大疼痛病人的实际措施上来说,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五  我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历程  

    通常把“病”和“痛”连在一起,称为“病痛”。这不是偶然的。据统计,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中一半以上是由于身体某处疼痛,正是这种疼痛引起人们对健康的注意,因此疼痛往往是身体有病的信号。如果一个人丧失了“疼痛”的功能(患有“无痛症”),他就不知道躲避危险,往往夭折。以上主要是指急性痛而言。实际上,急性痛危害较浅,一般来说,伤口愈合了,痛也自然消失。但慢性痛的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偏头痛,腰背痛等等,长期不愈,有的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身,痛苦不堪。临床上这种慢性痛很常见,也很难治疗,危害较大。有鉴于此,在许多国际著名的疼痛医学专家倡导下,于1976年发起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IASP)”,把多个学科的医护人员联合起来,向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研究发起“进攻”。1980年代我国疼痛医学地开创者、奠基人韩济生院士,把IASP的概念引进国内,于19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IASP中国分会,也称中华疼痛学会(CASP),到会1人,成为奠基会员,由韩济生院士担任IASP中国分会。IASP的秘书长J Loeser教授专程由美国赶来,表示祝贺。在此基础上,许多医院逐渐成立疼痛门诊,提高了疼痛诊疗技术。一些国外学习回来的医生,起了带头作用。特别是麻醉科医师中有不少专门投身于疼痛诊疗事业,成为开创我国临床疼痛医学的先锋。关于疼痛的基础医学研究,我国具有较好的背景。这是因为上一世纪5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针刺麻醉(针麻)新事物,吸引了不少研究者投身这一领域。CASP的成立把这两方面人才集中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CASP成立后,把推进疼痛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作为学会的努力方向。1992年根据陈敏章的指示,CASP归属中华医学会,成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会于1995年创办《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对提高我国疼痛医学的医疗和科研质量起到巨大促进作用:CASP每年举办高级学术研讨会,提出当前最重要的疼痛医学问题,集中各方面力量加以分析,求得解决方案,然后举办大型将上述研讨成果加以推广;每次参加者都是自始至终坚守会场,毫不松懈。经过十年努力,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科(麻醉科,骨科,神经内、外科·康复理疗科等)医生对疼痛医学中的许多问题取得共识。既提高了业务,培养了人才,也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团结。CASP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疼痛医学中的地位得到了公认。

    然而,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一些致命的内部矛盾逐渐突出:由于从事疼痛专业的医生要拿出主要精力钻研疼痛业务,难免对原来的(麻醉科、骨科等等)业务有所疏远,而晋升职务时仍然要考核原有专业的水平,以致升级发生困难。特别对年轻医生,这一矛盾逐渐突出,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有关疼痛诊疗及研究其他问题,诸如科研课题立项及评审、成果鉴定及推广、专业技术研究及推广、人员培训及考核等等,由于疼痛科没有“正式户口”,相应的各种评价、考核只得依托其他专业进行。导致专门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务人员,每遇上述问题就无所适从,常常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这些情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疼痛医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成立疼痛医学专业,使疼痛医师放心大胆钻研业务,成为疼痛医学的专门人才。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一方面组织专家编写《临床诊疗指南 疼痛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疼痛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为培养疼痛专科医师打好基础,并着手编写《疼痛医学》教科书(将于2007年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方面向中华医学会和卫生部提交成立疼痛科的申请。

    应疼痛学分会的请求,中华医学会召集有关医学专家就建立“疼痛科”的申请进行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临床上有此需求是肯定的。但顾虑到“若真成立疼痛科,能养活自己吗?”。这一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有的医院每周设1-2个半天开设“疼痛门诊”,发现就诊病人寥寥无几。此现象原因何在?疼痛学会的调查结果是:并非没有疼痛病人,而是病人痛苦不堪,等不到开诊时间,已转向别的科室就诊。如果疼痛科每天开诊,而且医疗效果良好,病人就会源源不断前来求医。事实证明,目前已经成立疼痛科的不少医院中,该科不是“养活不了自己”,而是面对太多病人,深感应接不暇。就此问题疼痛学会的专家们借各种机会向专家解释,向媒体呼吁,向领导汇报。后来,在吴阶平院士支持下向科学院提议,获得与疼痛医学有关的18位院士亲自签名和强烈支持。韩启德副委员长在2005年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际疼痛日活动中提出:要求得到疼痛治疗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医师的崇高职责”。更把顽痛病人渴望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愿望,提高到人道主义水平来认识。卫生部领导,特别是医政司领导,及时听取了这些来自基层(疼痛患者和疼痛医师)的意见和呼吁,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深入研究疼痛建科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做出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建立疼痛科的决定。这一喜讯,使长年受到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感到庆幸:终于有了可以信赖的专业医师来照顾自己的病痛!使疼痛专科医师感到鼓舞:从此可以轻装前进,把毕生献给“为民除痛”的神圣事业!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许多问题上,我们习惯于跟着国外走,那样比较安全,风险较少。但是经济上站起来的中国,在许多科学问题上正在走向国际前列。以美国而论,只有一些全国或国际著名的大学,如哈佛、耶鲁等大学的附属医院设有疼痛科,一般医院只设疼痛门诊(Pain clinic)。但也有一些专科医院专治疼痛病人。就全美国而论,不是基于某一单项技术赢取暴利,而是着眼解决广大疼痛病人的痛苦,来考虑成立疼痛科,似乎尚未提上日程。有人深情地指出,中国成立“疼痛诊疗科”的决定,是开世界之先河,不是锦上添花的招式,而真正是“雪中送炭”的政德。IASP有关负责人获悉此喜讯后表示,中国卫生部做出此决定,必将促进西方国家卫生部加速步伐,快速跟进。无论如何,从关心广大疼痛病人来说,中国已经明显走在世界前列。

    疼痛科的建制这一创举带来的只有赢家,没有输家。最大的赢家是广大慢性痛患者。可以明确地认为,疼痛科的建立丝毫不影响病人就医的格局,原来到各科就诊的病人一切如常。差别在于:以往久治不愈、投医无门的疼痛病人,现在有了一条新路;各科医师遇到顽痛难治的病人,现在可以介绍到疼痛科,作为另一个选择。当然,疼痛科医师并非百病皆治。疼痛医师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慢性疼痛患者。对于许多慢性疼痛患者来说,疼痛本身就是疾病。举例说,对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腰腿疼患者,治好了疼痛,就是治好了疾病。癌症病人的一句常用语就是,“不怕死,就怕痛”,“痛不欲生”是最确切的描述。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疼痛的发生愈益多见: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连衣服接触也引起剧痛,因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的带状疱疹痛发病率随年龄直线增长。治疗这些慢性痛,都是疼痛医师的专长。但遇有疼痛作为症状,掩盖了更深层疾病(如癌症)的情况,疼痛医师应该有足够的警觉,及时推荐给相关专科医师进行治疗。另一方面,为已经明确的癌症病人去除疼痛,则是疼痛医师的天职。

    

    关于疼痛医师与兄弟科室的关系,应该认为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麻醉科医师的专长是围手术期急性痛的治疗,他们的专长依然在围手术期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麻醉医师一如既往必然成为新型疼痛医师成员中的中坚力量;骨科医生是疼痛科医师的坚强后盾,有选择地进行某些骨科手术是解决疼痛问题的最后途径之一;神经外科医师对经过优选的病人进行手术,能取得其它办法不可能达到的效果;神经内科医生的细致诊断技能是疼痛科作为多学科合作特点的不可或缺的保证。

    毫无疑问,一个由多学科医师组成的疼痛科,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哈佛大学在这方面的经验是,这位领导的原有专业并不重要,可以是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医师,重要的是能把各方专家团结成一个战斗集体,共同为顽固难治的疼痛患者解决问题。一个高水平的疼痛科,必然是一个多学科医师精诚合作的典范单位。而就诊疼痛病人的满意度,则是该科室存在和发展的金标准。

 成立疼痛科的文件下达以后,很多相关任务即将发生。医学院校将有必要开设疼痛学课程;各地关于训练疼痛专业医师的要求会迅即提上议事日程;建立一个良好的疼痛医学继续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在疼痛科建制和疼痛医师大量涌现的基础上,创建中国医师协会的疼痛医师分会可谓水到渠成。

   放眼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任重道远;展望为民除痛的神圣事业:前途无限!

六  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

    卫医发[2007]2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根据中华医学会和有关专家建议, 经研究决定: 

  一、 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文附件1)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二、 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应有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三、 目前,只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具有符合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条件执业医师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申请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其他类别医疗机构暂不设立此项诊疗科目。 

  四、 拟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二级以上医院应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严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 

  五、 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开展“疼痛科”诊疗 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疼痛科治疗的疾病有哪些?

  (一)疼痛门诊主要业务: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配合药物等治疗以下疾病:

  1. 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和腰穿后头痛等。

  2.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3. 骨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足跟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等。

  4. 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

  5. 癌性疼痛:晚期癌症疼痛、骨转移性疼痛等。

  6. 痛经、慢性盆腔痛。

  7. 无痛人工流产。

  8. 非疼痛性疾病: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9. 麻醉咨询:手术前麻醉检查和准备,麻醉和手术后镇痛方案制定。

  (二)疼痛科病房住院治疗主要业务:多是采用CT或C型臂X线影像介入治疗以下疾病:

  1.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CT或数字显影C型臂介入下行颈、腰椎间盘突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射频微创神经介入镇疼术、介入下臭氧治疗,可以对高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颈源性头痛、对低位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肩上肢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有截瘫倾向的患者得到早期控制和治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盘外、盘内髓核化学溶解术或盘内盘外联合溶解术、介入下射频靶点治疗、介入下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后支酚甘油毁损治疗等,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公认,远期效果甚至优于手术。

  2. 三叉神经痛:采用药物和/或温控射频电凝术在CT介入下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毁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3. 晚期癌症剧烈疼痛。对一般药物控制不太理想的癌症疼痛采用影像介入下神经毁损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

  4. 带状疱疹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采用持续性神经阻滞治疗控制疼痛和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的剧烈疼痛,并能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采用影像介入下神经毁损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有效控制。

  5. 脉管炎、雷诺氏病等交感神经相关性疾病。采用CT影像介入下行交感神经阻滞或毁损治疗控制或改善疼痛。

  什么情况下需要看疼痛科医生?

  并不是我们一感觉到疼痛就要到医院看病的,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呢?主要是以下四种情况出现时才需要到医院的:|

  1 疼痛的病因未明

  2 疼痛的性质、规律发生变化

  3 止痛方法不见成效

  4 了解治疗方法上的新进展

    

 七 医院开展疼痛科的意义     

1 疼痛科作为一个新兴科室早期开展可以使医院在相关学科领域里走在前端。促使医院在这一学科里与国内先进的诊疗理念接轨。

2给以往久治不愈、投医无门的疼痛病人,开了一条新路,扩大社会影响力。

3针对大部分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科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采用介入治疗, 与其他疗法相比较病人更容易接受,然而医院的成本较低,可以给医院带来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附:疼痛科主要介入治疗方法                   

 、

  射频微创神经介入镇疼术

  介入下臭氧治疗

  颈、腰椎间盘突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介入下神经阻滞    等等

一  射频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

 1  治疗原理

• 是利用可控温度使其蛋白质凝固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一种物理性神经组滞疗法射频能量输送到目标组织

•目标组织内的电离子快速运动,电离子快速运动的摩擦产生热量损毁目标组织。

•射频电极可感应目标组织的温度从而控制射频能量的输出。

2治疗范围

顽固性疼痛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脊神经相关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3  射频损毁适应症

▪长期慢性疼痛影响正常生活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患者无精神或药物相关疾患

▪患者了解射頻損毀治疗及手术风险

▪诊断性神经阻滞成功

4射频疼痛治疗的作用部位

●疼痛治椎间盘突出物

●三叉神经半月节

●背根传入区

●背根节

●后内侧支

●交感神经

5射频的治疗方法

A  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针对突出间盘的位置,形态,向突出最大位置、层面进针,在影像引导下确认针尖位置后,实施射频治疗。

   B  治疗神经损伤性疼痛

      在影像引导下确认针尖位置后,实施射频治疗,阻断痛感神经传入大脑的回路。

6射频治疗的优点

   在不同患者产生准确一致的损伤,可控制损伤程度,能进行电刺激并记录电阻,一种射频针可用于多种脊髓损伤,射频损伤可在麻醉管理下实施,大多数射频损伤的恢复时间短,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 。风险小,创伤小,疗效高,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

二   臭氧治疗

  1   治疗机理。 

(1)  O3注入椎间盘后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髓核细胞膜和细胞内结构破坏,造成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多糖的功能下降或丧失,使髓核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份丢失,髓核体积缩小。因此,有人将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这一方法称为臭氧溶核术(ozone chemonucleolysis)。 

(2)抗炎作用: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压迫硬脊膜、神经根及周围静脉,引起回流障碍,出现渗出和组织水肿。纤维环断裂后释放的糖蛋白和β蛋白等作为抗原物质,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无菌性炎症。臭氧可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中和炎症反应中过量产生的反应性氧化产物,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回流,减轻神经根周围的水肿。 

(3)镇痛作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神经根,刺激椎间小关节突、邻近韧带和椎间盘表面存在的神经末梢释放致痛物质(如P物质、磷脂梅A2等)产生疼痛。 

O3注射后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捎,并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达到镇痛作用,这是O3治疗软组织痛的依据。

2治疗范围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手术失败综合症,椎间盘突出其他微创治疗复发症状,关节炎疼痛,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疼痛,创伤及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足)等疾病的治疗,以及妇科炎症等等。

3臭氧治疗适应症

(1)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

   a   经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确诊为:颈,腰椎间盘突出,膨出,椎间盘脱垂小于2度及合并根性压迫症状者。b 临床症状明显,包括持续性腰腿疼,跛行等。 c 脊神经受压体征阳性或皮肤感觉异常,如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等。d 经四周以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

4  臭氧治疗的作用部位

   a   治疗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内,椎管内,神经根周围(自动弥散)。b  关节腔,软组织痛点。

5  臭氧治疗的方法

   a 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在影像引导下确认针尖到达盘内用精确浓度的臭氧循环氧化髓核,退针到盘外在椎管内及神经根周围注入精确浓度的臭氧(神经根周围是自动弥散)b   治疗关节炎,软组织疼痛          在门诊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注入关节腔或痛点。

6  臭氧治疗的优点

●   臭氧30分钟内降解成氧气,其作用在瞬间完成,只作用于髓核对其他组织无影响,无残留,由于臭氧微创治疗的前提是定性、定量、定位,充分分析了解病情,所以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治疗后效果立竿见影。手术过程短,创伤小(几乎等于无创),无并发症,疗效高,费用低,病人容易接受。

7臭氧治疗的安全性

  1980 年,德国医学界组织 4 位专家对 5,579,238 例次臭氧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其中40 例出现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发生率为十万分之七。此研究表明臭氧疗法仍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手段。附二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及疗效

保守治疗(缓解)------微创治疗(根治)----手术治疗(根治) 

1保守治疗:服药(中西药),外用药,推拿,按摩,牵引,骶疗,针灸,埋线,封闭,输液等等。这些疗法只能缓解一时的痛苦,效果是暂时的,当受凉,劳累,姿势不正确时就容易复发或加重。长期服药会掩盖病情,使症状持续加重。

2手术治疗:手术需要一层层切开皮肤,肌肉,全椎板,半椎板,椎间开窗等入路行椎间盘摘除术,以达到解除对神经根的减压的目的,但存在麻醉意外,创伤大,出血,伤口感染,误伤其他组织等危险,术后脊柱失稳等并发症,并大多数伴有粘连及瘢痕等所致的神经疼.

3微创介入治疗:此疗法利用CT或C臂全程引导监控下操作,定位准确,并能在电视屏幕上目睹全过程。仅有0.7mm的针眼,短时间内把复杂的手术变为简单化,彻底化,安全化,进而取代了开刀式手术。微创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高,风险小,费用低等特点逐渐赢取了广大患者的青睐。

八 科室建设

1   人员配置:一般需要麻醉医生、骨科医生(要求能读懂CT片、X光影像、会正骨、手法、针灸最好)针刀(或水针刀)医生、推拿按摩师、护士若干。以上这视科室规模而定

2   场地要求:25-30平方米手术室、更衣柜、接诊室、治疗室、观察室、病房数量视科室规模而定

3   设备要求:射频热凝器、臭氧发生器、C型臂X光机、手术室、空调、治疗床、理疗设备、环境消毒设备

4   宣传手段:科室内广告宣传画、电视媒体广告、下级医院医生座谈会等

5   资金要求:根据科室规模而定

九 我公司扶助

1   优惠提供设备

2   提供科室包装

3   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单位、内容及办班形式: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   针刀射频臭氧联合治疗各种疼痛疼痛

北京汉章针刀研究院   针刀培训

中国中医研究院

南阳水针刀研究院     水针刀臭氧联合治疗各种疼痛疾病

界首市骨科医院       针刀射频臭氧联合治疗各种疼痛疼痛

4   专家支持

技术指导老师:

王晋生

袁明省

何峙军

刘洪

李俊

董小宝

王守礼

崔振芳

                       徐州永泰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夏康宁科技有限公司

文档

关于疼痛科建设

引进疼痛专科,加速收入发展一认识疼痛挑战疼痛疼痛不仅是症状,也是疾病.疼痛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每3个门诊就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疼痛患者,多数疼痛患者均经过不止一个专科的诊断或治疗。2002年7月完成的我国六城市慢性疼痛调查结果发现,在短短一个月内,六个城市中到医院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多达13.6万人。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疼痛已经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也是造成人类降低劳动能力和减少出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