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运动分析)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2.(参照物)甲、乙两人分别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见楼房在上升,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他们运动的状态是(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在下降,乙在上升
C.甲、乙都在下降,但甲比乙快 D.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快
3.(参照物)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 B.从飞机上看,物体在沿直线下落
C.从地面上看,物体在沿曲线下落 D.从地面上看,物体在沿直线下落
4.(平均速度)两小球在两条平行直线上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两小球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一小球经过另一小球旁边时认为两小球相遇,则由图片知两小球相遇了( )
A.3次 B.2次 C.1次 D.两小球没有相遇
5.(重心)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不可伸长的绳索重为G,A.B两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今在最低点C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将绳缓慢拉至D点,在此过程中绳索AB的重心位置将(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终不变
6.(重心)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C.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物体的形状有关
D.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7.(力和运动)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运动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一定不等于零 D.运动越快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一定越大
8.(受力分析)如图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 B.木块受到静摩擦力
C.木块所受合力为零 D.木块所受合力为2N,方向向左
9.(摩擦力)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做“拔河”游戏.两人分别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长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两侧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处的粗糙程度相同,且乙端的凳面上放四块砖,下列判断正确的时( )
A.谁用的力气大就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B.由于甲端比较轻,甲容易将凳子拉向自己
C.拔河过程中甲、乙的手受凳子对它的摩擦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由于乙端比较重,可以和手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乙可以将凳子拉向自己
10.(摩擦力)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物体C上,C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B,使A、B、C一起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情况是( )
A.B对C有向左的摩擦力 B.C对A有向左的摩擦力
C.物体C受到三个摩擦力作用 D.C对地面有向右的摩擦力
11.(摩擦力)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
12.(摩擦力)如图所示,有两条黑、白毛巾,黑毛巾对折,白毛巾放在黑毛巾的两层之间,白毛巾通过细线与墙壁连接,黑毛巾的中部用细线拉住.细线均水平,黑毛巾的质量为2m,白毛巾质量为m,毛巾之间及毛巾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欲将黑、白毛巾分离开来,则将黑毛巾匀速拉出开始时需加水平力为( )
A.6μmg B.5μmg C.4μmg D.3μmg
13.(摩擦力)如图所示,重力均为G的两条形磁铁分别用细线A和B悬挂在水平的天花板上,静止时,A线的张力为F1,B线的张力为F2,则( )
A.F1=2G,F2=G B.F1=2G,F2>G
C.F1<2G,F2>G D.F1>2G,F2>G
14.(物体平衡)如图所示,四根完全一样的木条,长度均为L,叠放静止,则相对地面最大伸出量L′为( )
A.L B.5L/6 C.11L/12 D.7L/8
15.(力与运动)在广场游玩时,一小孩将一充有氢气的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静止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若水平的风速逐渐增大(设空气密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B.地面受到小石块的压力逐渐减小
C.小石块滑动前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滑动后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小石块有可能连同气球一起被吹离地面
16.(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壁上,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一起匀速向上运动.则物体A和物体B的受力个数分别为( )
A.2,3 B.3,4 C.4,4 D.5,4
17.(受力分析)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如图所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重量均为G,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 )
A.3G/4 B. 7G/8 C. 5G/4 D. 3G/2
18.(弹力)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他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的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
A.L2>L1 B.L4>L1 C.L1>L3 D.L2=L4
19.(力学单位制)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空气的密度ρ、压强P有关.下列速度表达式中,k为比例系数,无单位,则这四个表达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力与运动)关于运动与力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
21.(力与运动)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某同学利用压敏电阻的这种特性设计了一个探究电梯运动情况的装置,该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电梯内,其受压面朝上,在受压面上放一物体,电梯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当电梯做四种不同的运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电梯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图表示电梯可能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丙图表示电梯可能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丁图表示电梯可能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2.(机械能)如图 (甲) 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 (乙)所示,则( )
A.t1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t2~t3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23.(分子热运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 2.5 μm的悬浮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对人体形成危害.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是形成PM2.5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PM2.5的尺寸与空气中氧分子尺寸的数量级相当
B.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C.PM2.5的无规则运动是由空气中大量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对其撞击的不平衡引起的
D.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煤和石油等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的浓度.
24.(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大量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所组成,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如果( )
A.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将减小 B.温度升高,每一个分子的速率都将增大
C.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 D.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的势能一定减小
25.(安培定则)如图所示,小磁针放置在螺线管轴线的左侧.当螺线管通以恒定电流时,不计其它磁场的影响,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是( )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D.向下
26.(电流磁场)如图所示,一束带电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的上方,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这一带电粒子束可能是( )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束
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束
C.向左飞行的负离束
D.无法确定
27.(电流磁场)如图所示为磁场作用力演示仪中的线圈,在线圈中心处挂上一个小磁针,且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则当线圈中通以如图所示顺时针的电流时( )
A.小磁针N极向里转 B.小磁针N极向外转
C.小磁针在纸面内向左摆动 D.小磁针在纸面内向右摆动
28.(电流磁场)如图所示(N、S为地磁极),地球内部磁感线由地磁S极指向地磁N极,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若地磁场是由于地球表面带电产生的,则地球表面带电情况为( )
A.正电 B.负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29.(电流磁场)一根通电直导线平行于条形磁铁,放置在磁铁的正上方,磁铁固定,导线可以自由移动和转动.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向左,如图所示.若不计导线的重力,它的运动情况是( )
A.俯视顺时针转动,同时靠近磁铁 B.俯视逆时针转动,同时离开磁铁
C.向纸内平移 D.不作任何运动
30.(电流磁场)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根条形磁铁,把一根通电长直导线固定在条形磁铁的右上方,若在导线中通以图所示方向的电流,则条形磁铁受到水平桌面给它的摩擦力方向应该是( )
A.无摩擦力 B.水平向左 C.水平向右 D.无法确定摩擦力方向
31.(电流磁场)如图所示,一个带负电的粒子沿着逆时针方向作匀速圆周运动,则此粒子的运动( )
A.在圆周外侧不产生磁场 B.圆心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圆心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在圆周内部不产生磁场
32.(光的折射)一束由红、紫两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三棱镜.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复色光经三棱镜分离成两束单色光的是( )
A. B. C. D.
33.(光速)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地测出了光速,其过程大致如下,选择两个距离已经精确测量过的山峰(距离为L),在第一个山峰上装一个强光源S,由它发出的光经过狭缝射在八面镜的镜面1上,被反射到放在第二个山峰的凹面镜B上,再由凹面镜B反射回第一个山峰,如果八面镜静止不动,反射回来的光就在八面镜的另外一个面3上再次反射,经过望远镜,进入观测者的眼中.如图所示,如果八面镜在电动机带动下从静止开始由慢到快转动,当八面镜的转速为时,就可以在望远镜里重新看到光源的像,那么光速等于( )
A. B. C. D.
34.(光的反射)如图在xoy平面内,人的眼睛位于坐标为(3,0)的点,一个平面镜镜面向下,左右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2,3)和(0,3)一个点光源S从原点出发,沿x轴负方向匀速运动.它运动到哪个区域内时,人眼能从平面镜中看到S的像点,像做什么运动( )
A.0~-7区间,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
B.-3~一7区间,沿x轴负方向匀速运动
C.-3~-7区间,沿x轴负方向加速运动
D.-3~-区间,沿x轴正方向加速运动
35.(光的折射)设大气层为均匀介质,当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时,则有大气层与没有大气层时,太阳光被盖地球的面积相比( )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36.(摩擦力)三个物体叠放起来,在如图所示的F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B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 ,B对C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 .
37.(合力)如图所示,某物体在4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若将F4的方向逆时针转过90°,而保持大小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方向都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38.(摩擦力)物体放在斜面上,当斜面倾角逐渐增大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大小变化情况是 ,物体所受摩擦力f大小的变化是 .
39.(摩擦力)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力F1=6N和F2=2N作用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力F1,则物体所受合力大小为 .
40.(摩擦力)如图所示,三块质量均为m的长方体物体被夹在两竖直木板之间保持静止.图中物体A受到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为 .
41.(物体平衡)如图所示,OAB为均匀直角尺,重为2G,且OA=AB,直角尺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为使杆的OA部分保持水平,则在B端施加的最小作用力应为 ;若施力于A端,则最小作用力为 .
42.(物体平衡)如图所示,将粗细均匀直径相同的两根棒A和B粘合在一起,并在粘合处悬挂起来,恰好处于水平平衡.如果A棒的密度是B棒的2倍,那么A棒的重力是B棒的重力的 倍.
三、计算题
43.如图所示,球重为G,半径为R,紧靠在竖直墙上,木块重为W,厚为h,放在球边,当对木块施以水平推力F后,球刚好对地面压力为零,如不计一切摩擦,求:
(1)F的大小;
(2)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44.如图4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重G=100 N,左侧用轻质绳系在墙上,此时张力为零,右侧连着一轻质弹簧,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5 N/cm.在弹簧的右端加一水平推力F,则:
(1)当弹簧伸长1 cm时,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各为多大, 并画出受力图;
(2)当弹簧伸长2 cm时,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各为多大,并画出受力图.
45.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长方体木块A,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最初当容器中水深为20cm时,木块A有3/5 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没有发生形变。(不计弹簧受到的浮力,g=10 N/kg)
(1) 现向容器内缓慢加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1,然后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直至木块A刚好完全离开水面,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为F2, 求 F1/F2 = ?
(2) 如果在最初状态的情况下打开阀门B,试求最先冲出出水口的水流速度v =?
参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C | C | BC | B | A | CD | B | C | D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A | B | C | AC | B | C | D | B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C | CD | CD | AC | A | B | A | B | A | C |
31 | 32 | 33 | 34 | 35 | |||||
B | B | B | B | B |
36.O,F,向右 37.2F4 38.减小,先增大再减小 39. 0 40.,竖直向下
41., 42.
三.计算题
43.(1) (2)W+G.
44.解:①受到向左的拉力F' =25 N.A受到摩擦力向右= f = 25 N.绳子对A无拉力,T=0.A还受到重力、支持力,均为100 N.②F'=2×25 N=50N.f=100×m=40 N.T=F'-f =10 N.重力、支持力同①不变.
45.解:(1)由题知,起初木块漂浮在水面上,
F浮=ρ水v排g=ρ水vg=G=ρ木vg
∴ρ木=ρ水
当木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时,如图,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
F1=F浮-G=ρ水gV-ρ木gV,
由于物体A刚好离开水面,所以不再受浮力作用,则有:
F2=G=ρ木gV,
(2)在最初状态的情况下,水深h=20cm=0.2m,
∵mgh=
∴最先冲出出水口的水流速度:.
答:F1和F2的比值为2:3; (2)最先冲出出水口的水流速度为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