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发现诗歌中的美—浅论西昆体的用典与借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9:53
文档

发现诗歌中的美—浅论西昆体的用典与借代

摘要:宋朝结束唐末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宋初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统治者高度重用文人,文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提高,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乃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宋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西昆体讲究绮艳华丽,雍容典雅,创作过程大量用典和借代,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用典的精确巧妙正是西昆体的精华之处,本文将根据几位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具体分析西昆体的艺术特色与独特魅力。挖掘出其不同于其他诗歌的优美之处。关键词:西昆体;用典;借代;艺术魅力一、总
推荐度:
导读摘要:宋朝结束唐末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宋初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统治者高度重用文人,文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提高,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乃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宋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西昆体讲究绮艳华丽,雍容典雅,创作过程大量用典和借代,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用典的精确巧妙正是西昆体的精华之处,本文将根据几位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具体分析西昆体的艺术特色与独特魅力。挖掘出其不同于其他诗歌的优美之处。关键词:西昆体;用典;借代;艺术魅力一、总
摘要:宋朝结束唐末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宋初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统治者高度重用文人,文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提高,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乃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宋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西昆体讲究绮艳华丽,雍容典雅,创作过程大量用典和借代,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用典的精确巧妙正是西昆体的精华之处,本文将根据几位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具体分析西昆体的艺术特色与独特魅力。挖掘出其不同于其他诗歌的优美之处。

关键词:西昆体; 用典;  借代 ;  艺术魅力

一、总述:

如果说唐诗让人感到的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那么宋词让人看到的则是一个流动的镜头。堂堂男儿欧阳修也曾写过:“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一婉转情思。似乎每一种心智和情感都被宋词吟咏过了。有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儿女情长。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如果宋代文学确实独具特点的话,那么它实多来源于宋初。宋初文学适应了历史的发展,很好的完成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里又不能不提到西昆体。

西昆体作为宋初三体之一,有重“文采”和尚“故实”两个突出特点。白体浅显平易,不足以张扬大国风威;晚唐体宣传清寒的隐逸情趣,更相去甚远。新的时代,对文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杨忆等人创造西昆体就是表现达官显宦的富贵荣华的生活,表达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西昆体作家有意识的学习唐代李商隐,兼顾内容形式两方面,并不完全单纯的着眼于对艺术技巧的要求。要求的是写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追求诗歌形式的华美,对革除晚唐以来的“风花雪夜”、“无病呻吟”有一定的补救作用,即对晚唐五代文学进行了积极的继承,改造及扬弃,为宋代诗新运动的高潮做了直接的准备。

要想了解西昆体,首先应知道其由来。杨亿在序中说:“余景德(真宗年号)中,忝佐修书之任,得接群公之游。时今紫微钱君希圣(惟演)、秘阁刘君子仪(筠),并负懿文,尤精雅道,雕章丽句,脍炙人口。因以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为唱和,互相切靡。”因而产生了《西昆酬唱集》。杨亿根据《山海经》和《穆天子传》记载昆仑山之西有玉山册府的典故,把诗集取了这个美好的书名。《西昆体》所收唱和诗共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以雕章丽句为宗旨,讲究声律,铺陈辞藻;典故丰富,对偶工整。

西昆体具有词靡丽,文辞典雅的创作风格,对偶精工,用音铿锵,富有美感。最能体现其美感的是用典与用代语,使诗句委婉,设色浓丽而富情感性。下面我们在几位代表诗人的经典之作中来发现并体会诗的美感。

一、作者介绍:

(一)、杨亿: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卒于宋真宗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年四十七岁,赐谥文,世称杨文公。杨亿并非谀君阿世之徒。他毕生不离翰墨,“文格雄健,才思敏捷”欧阳修称他为“一代之文豪”。他早年诗歌也学习白居易,后来在遍寻前代明公诗集后,发现李商隐“富于才调,兼及雅丽等特点,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诗风。

(二、)钱惟演:

钱惟演(962-1034) 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为右神武将军。因博学能文辞,编修《册府元龟》。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工部尚书等。仁宗时任枢密使,后落职,出为崇信军节度使。能文辞,尤工诗,为西昆诗派领袖之一,与杨亿、刘筠齐名,他们互相唱和之诗辑为《西昆酬唱集》。以辞藻华艳,风格相近,人称“西昆体”。其词仅存两首,格调凄惋。著有《典懿集》及《金坡遗事》。钱惟演是的西昆体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在宋初诗坛风靡几十年与杨亿、刘筠相比,其作诗虽也学李商隐诗歌之词采妍华,追求词藻,好用典故,但意象不似杨亿那么繁密,语脉则较为清畅,借用杨亿的话说,是偏于“演绎平畅”的,而非“包蕴密致”的。

(三)、刘筠:

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景德元年,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七年,迁右司谏、知制诰,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徒陈州。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乾兴元年,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仁宗天圣二年,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四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年六十一。有《册府应言集》十卷、《荣遇集》十二卷、《肥川集》四卷、《表奏》六卷、《刀笔集》二卷等(《郡斋读书志》卷一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又《西昆酬唱集》收诗七十二首,多不见于《肥川小集》,又从《会稽掇英总集》、《古今岁时杂咏》、《天台续集》等辑得诗二十二首,合编为三卷。

西昆体具有明确的创作宗旨和美学最求,“效李义山之为丰富藻丽,不作枯瘠语”。同时也学唐彦谦的“清峭感怆”。在语言风格、创作方法上追求“丽藻”,讲究“用事”。 

下面就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三、作品分析:

(一、)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比较著名的是钱唯演的《赋竹寄李和文公》和刘筠的《柳絮》还有杨忆的《少年游》。

下面就以这三首诗为例:

1.赋竹寄李和文公   钱惟演

赋竹寄李和文公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傍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古有竹为树中君子,鹤为禽中高士的说法。故人多称竹“贞而不介,弱而不亏”,赞鹤“伟胎化之仙禽”,这首诗虚实相结合,抒发了作者对命运的领悟。这首诗的构思有异于前人的言竹咏鹤,风格独特,另辟蹊径。竹在伊水之滨,水映竹影,诗句明丽,意境清新。作者善于炼字,“瘦”“萧萧”“风”“清夜”“宜秋”写出了竹如君子般婷婷玉立,脱俗高洁的情态。在秋风徐徐,秋露点点的夜里,竹立于水边,更显其瘦劲之格,萧萧之态。而两个“宜”字更显出了竹的孤傲不俗,似乎只有这清秋之夜,伊水之头才适宜竹的生长。而“宜”又是作者的主观看法,所以这句诗也抒发出了作者的情趣。“更教”则连接了前后,从赞竹转到慕鹤上来。鹤被誉为仙家的祥物,仙鹤配竹,两个第一流自然会有相通的性格,相似的韵趣。

“尽是人间第一流”是全诗的总结。竹与鹤都是第一流,但也需要有人欣赏,这当然是一般人难以欣赏的,是非一般的文人雅士才能体会到它们的高洁之处。

但是当时他依附权相,支持外戚,在此看来,作者的竹于鹤难离尘世的牵绊,并不是清高脱俗的。但此诗在构思上还是别具一格,有一定的独到之处的。

2.柳絮   刘筠

柳絮

刘筠

半减依依学转蓬,班骓无柰恣西东。

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

北斗城高连蠛蠓,甘泉树密蔽青葱。

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

这首诗的主要对象是宫柳。一般是王侯贵族吟咏宫柳较多。一般的诗人认为杨柳依依,随风摇曳,如女子般柔美可爱,但在作者眼里,柳却有悲惨的命运。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发芽,嫩绿可爱又袅袅婷婷,但是还没过初春,柳条就过了“青春”之时,失去了楚楚可怜的情态,在那时片片飞絮如冬雪般飘落,更增添了离别折枝相赠时无可奈何的惆怅。而在柳树姿态减退的时候,恰逢“平沙千里经春雪,广陌三条尽日风”。在万物复苏争妍斗艳的时候,柳树却以“半减依依”,如同年老色衰的老妇遇见了风华正茂的少女,这实在是悲哀的命运。

再者,宫柳身份的特殊更有独特的可伤处。“北斗”来自《三辅黄图》记,“(汉)惠帝更筑长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今人称京城为北斗。”“甘泉” “青葱”则来源于杨雄《甘泉赋》, “翠玉树之青葱”。这句是借古喻今。在宫中生长的柳树身份地位自是与一般的柳树不同,被称为玉树,更有无数蠛蠓在空中飞舞,仿佛人间仙境。这样看来,宫柳的处境似乎很让人羡慕,但事实真的这样么?“汉家旧苑眠应足,岂觉黄金万缕空”,《三辅故事》记,“汉苑中柳,状如人形,曰人柳,一日三眠三起”,在宫中的柳树,被达官贵人赏玩,在戒备森严的宫中,当宫柳醒来,却“黄金万缕空”,它已是青绿的中年了,在高城禁苑中的宫柳,每天过着索然无味的生活,被困在一方天地里,万缕空还是在睡醒之后,而宫外的野柳虽然一样年华短暂,但它们在一望无际,广阔无垠的天地中经历风雨,品尝了青春的快乐,也能体会年华老去的悲哀,这种有声有色的生活是自由的,有色彩的,宫柳被禁锢的如死水般的生活是难以与之相比的,失去自由的宫柳的命运比寻常柳树更加悲哀,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自主。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宫柳的悲哀,但是也不难看出作者是以柳喻人,为那些禁锢在宫中而年华老去的人感叹命运。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就能看出诗中的景象寄托作者所别具的怀抱。当是时,作者身居高职,却并没有沉溺于富贵淫逸的生活,写出了不少借古讽今,抒发对政治不满的作品,后在与权臣的争斗中,因其刚正不阿而被流放,被人倾佩。作者用睡足而不知年华老去的宫柳自喻,感怀在宫中失去的大好年华,同时也自警不要再让年华再像梦中一样逝去。

这首诗写的委婉辗转,曲折动人。首联用秋日的莲蓬与柳树相比,暗喻出柳树年华将逝的意思。下句用明媚的春光反衬柳树即将衰败的命运。再用北斗,甘泉,人柳,黄金柳等典故,将主题扣在万缕空中的空字上,首尾相连,前后呼应,加深了诗的主题。这首诗是刘筠在艺术上深得李商隐诗歌特色的经典之作。

文档

发现诗歌中的美—浅论西昆体的用典与借代

摘要:宋朝结束唐末的混乱局面,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宋初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统治者高度重用文人,文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提高,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乃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宋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西昆体讲究绮艳华丽,雍容典雅,创作过程大量用典和借代,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用典的精确巧妙正是西昆体的精华之处,本文将根据几位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具体分析西昆体的艺术特色与独特魅力。挖掘出其不同于其他诗歌的优美之处。关键词:西昆体;用典;借代;艺术魅力一、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