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 |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 |
教学时间:2课时。 | |
学生活动单(第一课时) | 教师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奇趣妙景。 【活动方案】 活动一:认识作者。 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孙友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二: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①学习下面的词语:敞开、芬芳、无限、云锦、黄昏、耕耘、洋溢 ②在课文中“绿色的课本”是指 。文中具体指哪些事物?在文中圈画出来。 2.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注意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笔画) 3.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 活动三: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①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概括段意。 ②读好开头结尾。 2.组内交流:按照结构特点,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3.汇报展示,质疑完善。 【检测反馈】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芬(fēng fēn)芳 翠(cuì chuì)竹 沃(ò wò)野 胸襟(jīn jìn) 苍劲(jìn jìng) 撒(sǎ sā)开 浩瀚(hàn hàng) 奔(bēn bèn)向 2.听写词语。 | 导入: 一1背你最喜欢的古诗 一2谈话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背的是古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一3质疑 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活动一 孙友田,出生于1937年12月份,汉族人,党员。1937年12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肖县黄口镇。1957年毕业于淮南煤矿学校矿山机电专业。历任江苏徐州贾汪煤矿技术员,江苏省文化局专业创作员,《雨花》杂志诗歌组组长、编委,《扬子江》诗刊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五届理事。江苏省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主任,享受特殊津贴。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煤海短歌》,《矿山锣鼓》,《石炭歌》,《金色的星》,《矿山鸟声》,《花雨江南》,《带血的泥哨》,《孙友田煤矿抒情诗选》等10部,散文集《在黑宝石的家里》等。 活动二: 了解了作者再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注意活动二的要求哦1 活动三:理清脉络。 检测反馈 |
学生活动单(第二课时) | 教师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习2-5节,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热爱大自然,学会探索大自然。 【活动方案】 活动一:感知“绿色”“课本”内容 1.自由读诗歌2-5节,思考: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圈画的语句。 4.全班交流把大自然说成“课本”的原因。(交流从朗读开始) 活动二:感悟“打开”方式 1.读读相关句子,概括“打开”“绿色课本”的方式: 用眼睛去发现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组内交流“打开”的方式。 3.根据记录,小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成果。 活动三:赏读背诵诗歌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画面! 2.组内练习背诵诗歌。 3.全班展示小组的背诵成果。 【检测反馈】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沃野千里 2、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鸟说: ! 沃野说: ! 2.“绿色的课本”是指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 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 那么诗人为什么偏要说它是绿色的呢?想想,绿色是不是有着某种—— 你认为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 我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刚才我们的讨论是否就是现实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关系?(生点头)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来体会他心中绿色的大自然吧。 “课本”中那一幅幅画面绚丽多姿,给我们带来快乐、温馨、幸福。那我们该怎样“打开”它呢?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画面! 是呀,大自然绚丽多姿,有许多奇趣妙景,有许多奥秘,只要我们勇于去“打开”,会收获到快乐、温馨、幸福、乃至健康。让我们拿起课本,像一位小诗人一样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齐读课文 检测反馈 |
板书设计: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细细地看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