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桩器、焊机、移动电箱、大锤、水桶等。
二、作业条件
1、作业区域土方开挖完成,承台、地梁等处的预应力桩已经挖出,边坡休整已经到位,而且管桩设计标高已经抄测到位。
2、预应力桩的小应变测试和静载实验已经完成。
三、工程中的关键性施工技术问题
1、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严格按图纸所给的尺寸加工钢筋。桩芯锚筋的制作安装:锚固连接筋的长度和箍筋必须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苏G03-2012)要求施工。有设计要求的按设计要求施工,没有设计要求的按标准图集(苏G03-2012)施工。钢筋加工的误差要在规定范围内,保证钢筋的绑扎间距且平整顺直。
、施工条件:
桩孔已清理完成,芯内积水已排至灌芯深度下3m。
、材料要求:
钢筋有材质合格证明,进场后经复试合格。表面无老锈,油污等。托底板5mm厚,Q235B型钢,并验收合格。
、加工机具:钢筋调直机、弯曲机、断料机、电焊机。
、质量要求:
、施工过程严格遵照设计图要求和规范(苏G03-2012)的规定施工。
锚固筋与桩顶钢板焊接,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的人员操作,焊缝长≧100mm,焊缝高大于8mm,应饱满均匀一致,锚固筋应在桩顶均分为六等分,角度为750,达到设计要求,锚固筋长度不少于35d。
、施工程序
桩钢筋笼制作→底盘焊接→钢筋笼验收→管桩淸孔→管桩灌芯长度测量、验收→放置钢筋笼→与桩顶钢板焊牢。
、施工技术和质量措施
材料检验:由材料员对进场钢筋、钢板材料进行材质检验。到场材料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质量合格证书,并在现场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笼的制作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对钢筋笼的规格和外形尺寸进行检查,控制偏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锚固筋必须根据现场标高焊接牢固。
、主筋与托板焊接牢固,基础开挖后,应对桩顶标高及桩的偏位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完整。
2、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型号及运输:为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采用比筏板混凝土高一等级的C40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卸料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初凝等现象,如砼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砼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板。现场不准对商品砼随意加水。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使用振捣器时,要快插慢拔,不得漏振,间距300-400mm,时间20-30秒,每一振捣的延续时间应使砼的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毕。
、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砼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砼,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四、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1.技术措施
高桩要进行截桩。接桩以及截桩与不截桩的桩顶与承台连接详见(苏G03-2012)图集。
桩芯要进行清理。若桩芯内有积水则降至3m以下。
2、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规范的有关条文
、钢筋笼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主筋间距 | ±10 |
箍筋间距 | ±20 |
钢筋笼直径 | ±10 |
钢筋笼长度 | ±100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
绑扎钢筋网 | 长、宽 | ±10 | |
网眼尺寸 | ±20 | ||
绑扎钢筋骨架 | 长 | ±10 | |
宽、高 | ±5 | ||
受力钢筋 | 间距 | ±10 | |
排距 | ±5 | ||
保护层 厚度 | 基础 | ±10 | |
柱、梁 | ±5 | ||
板、墙、壳 | ±3 | ||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 ±20 | ||
钢筋弯起点位置 | 20 | ||
预埋件 | 中心线位置 | 5 | |
水平高差 | +3.O |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加工机械等带电工具必须良好接地,穿绝缘鞋、戴专用手套。
4、砼浇筑时注意对钢筋笼的看管保护。
5、降低人为噪音,做到工停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