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以新课标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六年特别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试卷的特点为依据,结合本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学生作为复习主体的思想,遵循“突出基础、注重能力、分类突破、提高素养”的原则,抓准强化训练这条主线,重建教材和语知两个体系,突出语用、阅读和作文三个重点,实施科学备考。力争在2016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备考思路
第一轮复习对课本进行全面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纳入复习备考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知能体系。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基础训练点点落实,结合教材和《创新设计》,逐步提升学生能力。每复习完一个知识点测验一次,单元测验题要集中本组老师的力量,认真编写。第一轮复习期间组织多次月考,以此落实并检查复习效果。还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层指导,避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
这一轮复习要讲练结合,防止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实效,练出能力,
1.认真组织高考备考的教学研究,继续在复习策略、课堂教学、应试能力、信息整合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组内互研、校际交流、小组备课等形式不断提高高三语文复习备考及教科研水平,力争高考语文成绩有较大突破,为总分提升多做贡献。
2、进一步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使备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合理性,形成高效益的教学机制,为高考成绩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3.继续积累衡水中学语文备考经验,针对我校学情构建适合我校特色的学案及复习备考模式。
4、进一步强化达标意识,强化协作精神,通过学段测试、模考联考等形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形成体系,强化考技考能。
三、复习安排
(一)时间安排
为保证语文复习备考循序渐进,富有成效,制定第一轮系统复习时间安排表如下:
第一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课本内容梳理
第二阶段:2015年7月——2015年8月,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第四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第五阶段:2016年1月——2016年3月,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作文复习、名句名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穿插在四个阶段复习中,每两周一次作文)。
(二)内容安排
时间 | 教学内容 |
1 | 正确使用词语 综合训练一(对立统一关系型话题作文) |
2 | 辨析并修改病句 |
3 |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综合训练二(对立统一关系型话题作文) |
4 | 仿用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选用变换句式 |
5 |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综合训练三(条件关系话题作文) |
6 | 图文转换 |
7 | 文言实词 综合训练四(递进关系话题作文) |
8 | 文言实词 |
9 | 文言虚词 综合训练五(多角度材料作文) |
10 | 文言虚词 |
11 | 文言分析综合 综合训练六(多角度材料作文) |
12 | 文言翻译 |
13 | 文言断句 综合训练七(多则材料(相同的)材料作文) |
14 | 鉴赏诗歌的形象 |
15 | 赏析诗歌的语言 综合训练八(多则材料(相反的)材料作文) |
16 | 赏析诗歌的语言 |
17 |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综合训练九(社会现象类(正面)材料作文 |
18 |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
19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合训练十(社会现象类(反面)材料作文) |
20 |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21 | 论述类文本阅读 综合训练十一(漫画类作文) |
22 |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情节、人物、环境 |
23 |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技巧、探究 综合训练十二(比喻、哲理类作文) |
24 |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 |
25 |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综合 综合训练十三(半命题作文) |
26 |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鉴赏评价 |
27 |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探究 综合训练十四(命题) |
(一)优化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本着“程序性知识尽量不讲,方法性知识尽量少讲,阅读性文本尽量精练,知识性知识尽量多看;立足诊断性教学,以学生为设计起点;注重课堂的探究性,让学生多活动去展示去表达,老师尽量少讲精当点拨;知识、方法、思维相结合,讲练考结合”的原则进行课型设计。加强对基本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高三涉及的主要课型有专题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作文讲评课。在课型中,基于学情确定复习(讲评)目标——突出重点。根据目标定位评价策略——针对性训练。根据目标和评价设计学习过程——合乎学习规律。
1、知识梳理课(力求做到:①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②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③基础性:着眼基础,中档为主,面向多数;④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⑤发展性:传播方法,知道迁移,学会自学;⑥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基本模式:自主练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点拨讲评——迁移应用、反思构建。
2、习题训练课的基本模式:对照课标、精选习题——自主练习、网络构建——合作探究、精练提升——归纳总结、精讲发散。
3、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专题明确、知识前探——先做后讲、精讲提炼——总结方法、归类训练。
(二)全面复习不遗漏,夯实基础不放松
一轮复习在整个高考复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真仔细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要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突破每个考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论什么层次的班级,都要十分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不惜下功夫。打好基础不等于搞题海战术, 而是要“五里一徘徊”,不断地回头总结归纳已经做过的练习题,通过同种题型的对比领悟其中的规律,学会由点到面的学习。
(1)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模块主抓积累识记,强化得分意识。语用类是每年高考的试验田,依据《创新设计》逐点进行训练,利用晚读和早读时间将词语(包括成语)、名句名篇分散识记,复习课时要讲练结合,在练中积累知识,在练中培养能力。重点复习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得体和图文转换,关注新题型。
措施:
A、用好《笔记本计划》,督促学生读背结合,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
B、用好“每周一练”,对基础知识要低起点、全覆盖、高密度、分门别类加以练习,并及时反馈,狠抓落实。
C、注重课前活动、早饭后读书时间、小自习时间,督促学生利用零碎时间每天都要落实相关内容。适当运用当堂测试一下学生的落实效果,这一点要常常抓,不能一曝十寒。
(2)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模块,诗词默写狠抓过关制,第一轮以课本和《创新设计》为主全面落实知识点,以练带讲,分题材渗透方法指导,做好知识的系统梳理,结合专题落实阅读与鉴赏,第二轮强化规范答题及正确书写。文言文阅读抓实篇章阅读,以多阅读提升语感,以语感为基础落实训练,提高成绩。从总复习一开始就应要求学生常做古诗文阅读题,保持做题惯性,尤其要认真做好翻译题,在做题中归纳整理、强化记忆与积累。
(3)现代文阅读模块主抓知识与方法的梳理,抓好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运用。在表现技巧分析上多做文章,做好文章。在双周综合测试中多选高考真题,让学生了解全国新课标全国卷在此题上的设题方向。给学生介绍建立现代文文本阅读的知识体系(包括文体特征、考点要求和命题方向)和阅读方法。课堂教学应注重讲练结合,务必留有充分时间给学生随堂做题,让他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把知识点理论与做题实际相结合,提高做题效率。
措施:
1、印发比较成熟的题型分析和阅读技巧指导材料,让学生依此训练,保证一周练一张系列练习,强化技巧和语感。(任利、李国庆负责)
2、搭配训练,训练速读能力,补充各类文体的文体常识和阅读要领,学会各类题型解法,最佳答案组织。(七小组按顺序出题)
(4)作文模块双周一练,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改、有改必有提升”,切实抓好作文的升格训练,提高整体成绩。
学生作文四十三四的居多,高分层偏少;几个例子加几个分论点泛泛议论观点不够鲜明的议论性作文居多,那种小处入手、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内容丰富深刻、语言优美的作文偏少;老论据偏多,丰富多样的时鲜素材积累偏少;拟题能力较弱,题目在扣题和文采上需要加强;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平面论证较多,审题立意容易忽略大前提(如今年作文,要在“挑错与被挑错”“批评与被批评”的前提下写作,但很多学生孤零零写作谦逊、感恩、责任、倾听包容、细节等内容,考前准备的素材和范文一概不沾边);对作文方法技巧的讲解重于实地演练,写作者写作的强烈欲望和完整的写作体验不够。
作文训练要分散在平时教学中具体落实,要求学生双周写一篇作文。收阅可不加批语,但必须浏览,从中选出三五篇优秀作文下发张贴,或者交给学生传阅,以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持他们的写作惯性。指导性写作要求教师结合复习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上学期原则上要求大作文8次,超出不限。以材料作文为主,平时作文要求写到900为宜。同时,按照每次作文落实一个专题的要求,作文批改和指导突出专项,如确定文体、审题意、拟标题、围绕中心选择和处理材料、写好开头、文中点题扣题方法、升华结尾等等,着重训练议论文写作。
措施:
开展扎实有效的写作教学活动:
一、高三作文备考基本原则:
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讲为辅。以文章示范为主,理论指导为辅。
以微观指导为主,宏观指导为辅。以方法点拨为主,提要求或者标准为辅。
以“基础级”为主,以“发展级”为辅。以结构为主,以语言为辅
以指导细节为主,以轮廓为辅。以引导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主,以张扬个性特长为辅
二、考场作文的总目标应该是:
重审题,写扣题文;重点题,写鲜明文;重文体,写合体文;重结构,写清晰文;重素材,写充实文;重语言,写精彩文;重文面,写整洁文。这是确定作文备考目标的大前提。
三、具体做法:
1、给学生编印写作标杆文,使学生心中有例文。(石万金、张理想负责)
从2013——2015年三年的全国各省区高考优秀作文和学生考场优秀作文中选取。精选具有标杆意义的作文。这些文章要形成合理的系列,点评要到位。发给学生作为阅读背诵资料,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好作文的标准,融化于心,形成优秀作文感觉,为模仿运用灵活发挥奠定基础。并且引导学生和自己的作文作比较,探寻高分作文的秘密,发现作文低分的根由,寻找比较可行的措施。
2、开设优秀作文研讨课,选取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编制作文评价学案。(罗学文、余雄林负责)
让学生研读高考范文,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一步熟悉作文内容和表达的量规,总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思想深刻、内容充实、语言精彩等方面的方法,明确优秀作文的标杆尺度。
3、编辑精彩语段系列,强化读写积累。(严镇、张仲敏负责)
精选词语和表达规范的精彩语段,涵盖自然、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等方面,体现人一生中一定要有一定要用的一些最基本的记忆单元和要素。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背诵赏析,充分发挥其记忆优势,突破中下层面的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瓶颈,为学生的一生打一个好基础。
4、注重编辑时文材料,加强时鲜素材的积累。(李永玲、李静平负责)
由专题阅读组根据课堂复习内容,搜集整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想性强、内蕴丰厚、词汇密集、句式多样的时文美文范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补充时文素材,提升思想品质,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积淀,滋养良好语感,提高表达能力,优化语文素养,为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可在专题阅读时间看,更应要求学生时时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