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则它的底角是( )
A. B. C. D.或
4.已知:,,则( )
A.2 B.3 C.4 D.6
5.如图,在中,AB=AC,D是BC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DBC B.∠B=∠C
C.AB=2BD D.AD平分∠BAC
6.如图,,且,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7.如图,在的两边上分别取点,使得,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分别放在点,处,一条直角边分别落在的两边上,另一条直角边交于点,连接,则判定的依据是( )
A. B. C. D.
8.点关于轴的对称点是( )
A. B. C. D.
9.如图,D为△ABC边BC上一点,AB=AC,且BF=CD,CE=BD,则∠EDF等于 ( )
A.90°-∠A B.90°-∠A C.180°-∠A D.45°-∠A
10.如图,等腰中,,于.的平分线分别交,于点,两点,为的中点,延长交于点,连接.下列结论:①;②;③是等腰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1.若, 则=________.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和9,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
13.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欲证,已知,,还可以添加的条件是______.
14.边长分别为a和2a的两个正方形按如图的样式摆放,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
15.如图,等边中,,分别是、边上的一点,且,则______.
16.如图,在中,,,平分交于点,于点.若,则的周长为______.
17.已知,则______.
18.中,.设的面积为.
①图1中,为中点,,,,是上的四点;
②图2中,,,,,,,交于点;
③图3中,,D为中点,.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为的是______(填序号).
19.如图,在长方形的对称轴上找点,使得,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有_________个.
三、解答题
20.如图1,已知三角形纸片ABC,,,将其折叠,如图2,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ED,点E,D分别在AB,AC上,求的大小.
21.计算下列各题:
(1)
(2)求的值,其中.
22.解方程或不等式:
(1) (2)
23.如图,是线段的中点,,,求证:.
24.作图题:国庆节期间小红外出游玩时看到了映山红拼成的“70”字样,还有两个花坛,,请帮小红找一处最佳观赏位置,满足观赏点到“7”字样的两边距离都相等,并且到两个花坛,的距离也都相等(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结论)
结论为:____________.
25.已知:在中,,,分别是线段,上的一点,且.
(1)如图 1,若,是中点,则的度数为______.
(2)借助图2探究并直接写出和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
26.在中,,,平分交于,,在,上,且.
(1)求的度数;
(2)求证:.
27.我们曾学过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其逆命题也是成立的,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该直角边所对的角为”.如图,在中,,如果,那么.
请你根据上述命题,解决下面的问题:
(1)如图1,,为格点,以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于点,则______;
(2)如图2,、为格点,按要求在网格中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作,使点在直线上,并且,.
(3)如图3,在中,,,为内一点,,于,且.
①求的度数;
②求证:.
28.如图1,E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AB所在直线上一点,D是边BC所在直线上一点,且D与C不重合,若EC=ED.则称D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BC的反称点,点E称为反称中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1)已知等边三角形AOC的顶点C的坐标为(2,0),点A在第一象限内,反称中心E在直线AO上,反称点D在直线OC上.
①如图2,若E为边AO的中点,在图中作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OC的反称点D,并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___.
②若AE=2,求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OC的反称点D的坐标;
(2)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为B(n,0),C(n+1,0),反称中心E在直线AB上,反称点D在直线BC上,且2≤AE<3.请直接写出点C关于等边三角形ABC的反称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P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参
1.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
故选A.
考点:轴对称图形.
2.B
【分析】
分别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以及幂的乘方运算法则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2a与3b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故选项A不合题意;
(ab)2=a2b2,故选项B符合题意;
a2×a3=a5,故选项C不合题意;
(a2 )3=a6,故选项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熟记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A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每个底角的度数.
【详解】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10°,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10°,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35°,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根据腰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定理得出底角解答.
4.B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
∴1×3=3,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同底数幂的乘法,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5.C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对每一个选项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解:因为△ABC中, AB=AC,D是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
A.AD⊥BC,故A选项正确;
B.∠B=∠C,故B选项正确;
C.无法得到AB=2BD,故C选项错误;
D.AD平分∠BAC,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6.C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B=∠DCE,结合图形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ACB≌△DCE,
∴∠ACB=∠DCE,
∴∠ACB-∠DCB=∠DCE-∠DCB,即∠ACD=∠BCE=60°,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CAP=∠CBP=90°,
∴在Rt△ACP与Rt△BCP中,
,
∴Rt△ACP≌Rt△BCP(HL).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
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详解】
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知: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2,-3).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9.A
【解析】
试题分析:∵AB=AC,
∴∠B=∠C,
在△BFD和△EDC中,
,
∴△BFD≌△EDC(SAS),
∴∠BFD=∠EDC,
∴∠FDB+∠EDC=∠FDB+∠BFD=180°-∠B=180°-=90°+∠A,
则∠EDF=180°-(∠FDB+∠EDC)=90°-∠A.
故选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0.D
【分析】
求出BD=AD,∠DBF=∠DAN,∠BDF=∠ADN,证△DFB≌△DAN,即可判断①,证△ABF≌△CAN,推出CN=AF=AE,即可判断②;根据A、B、D、M四点共圆求出∠ADM=22.5°,即可判断④,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DNM,求出∠MDN=∠DNM,即可判断③.
【详解】
∵∠BAC=90°,AC=AB,AD⊥BC,
∴∠ABC=∠C=45°,AD=BD=CD,∠ADN=∠ADB=90°,
∴∠BAD=45°=∠CAD,
∵BE平分∠ABC,
∴∠ABE=∠CBE=∠ABC=22.5°,
∴∠BFD=∠AEB=90°-22.5°=67.5°,
∴∠AFE=∠BFD=∠AEB=67.5°,
∴AF=AE,
∵M为EF的中点,
∴AM⊥BE,
∴∠AMF=∠AME=90°,
∴∠DAN=90°-67.5°=22.5°=∠MBN,
在△FBD和△NAD中
∴△FBD≌△NAD,
∴DF=DN,∴①正确;
在△AFB和△△CNA中
∴△AFB≌△CAN,
∴AF=CN,
∵AF=AE,
∴AE=CN,∴②正确;
∴A、B、D、M四点共圆,
∴∠ABM=∠ADM=22.5°,
∴∠DMN=∠DAN+∠ADM=22.5°+22.5°=45°,∴④正确;
∵∠DNA=∠C+∠CAN=45°+22.5°=67.5°,
∴∠MDN=180°-45°-67.5°=67.5°=∠DNM,
∴DM=MN,∴△DMN是等腰三角形,∴③正确;
即正确的有4个,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的应用,能正确证明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11.6
【解析】
12.22
【解析】
【分析】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4cm和9cm,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①当腰是4,底边是9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
②当底边是4,腰长是9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4+9+9=22.
故答案为22.
【点睛】
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A=∠D(答案不唯一).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知AC=DF,AB=DE.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详解】
还可以添加的条件是:∠A=∠D,
在△ABC与△DEF中 ,
∴△ABC≌△DEF(SAS).
故答案为:∠A=∠D(答案不唯一).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14.2a2.
【分析】
结合图形,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详解】
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a)2+a2-×2a×3a
=4a2+a2-3a2
=2a2.
故答案为:2a2.
【点睛】
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关键是列出求阴影部分面积的式子.
15.60.
【分析】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CAE=∠ABD=60°,AC=BA,进而可得出△ACE≌△BAD(SAS),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CE=∠BAD,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结合角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ABC为等边三角形,
∴∠CAE=∠ABD=60°,AC=BA.
在△ACE和△BAD中,
,
∴△ACE≌△BAD(SAS),
∴∠ACE=∠BAD.
∵∠DPC=∠CAP+ACP,∠BAD+∠CAP=∠ACP+∠CAP=60°,
∴∠DPC=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得出∠ACE=∠BAD.
16.10.
【分析】
依题意可证△BDE≌△BDC,则有DE=DC,BE=BC,故DE+DA+AE=DC+DA+AE=CA+AE=BC+AE=BE+AE=AB,再根据AB长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BD平分∠ABC交AC于D,DE⊥AB于E,
∴∠DBE=∠DBC,∠BED=∠C=90°,BD=BD,
∴△BDE≌△BDC(AAS),
∴DE=DC,BE=BC,
∴△ADE的周长=DE+DA+AE=DC+DA+AE=CA+AE=BC+AE=BE+AE=AB=10cm.
故答案为:10.
【点睛】
此题考查角平分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运用.解题关键是根据性质得出相等的线段,再将周长进行转化.
17.-1
【分析】
首先得出a,b的值,进而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出答案.
【详解】
∵,
a-2=0,b+=0
∴a=2,b=-,
原式=
【点睛】
此题考查整式的加减运算,绝对值和平方根的非负性,正确合并同类项是解题关键.
18.①②③.
【分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②,由ASA可证△ADF≌△DBE,可得S△ADF=S△DBE,即可判断③.
【详解】
如图1,∵AB=AC,点D是BC中点,
∴BD=CD,AD垂直平分BC,
∴S△BDN=S△DCN,S△BMN=S△MNC,S△BFM=S△CFM,S△EFB=S△EFC,S△AEB=S△AEC,
∴阴影部分面积为S;
如图2,∵AB=AC,∠BA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且AD⊥BC,BE⊥AC,CF⊥AB,
∴AD垂直平分BC,BE垂直平分AC,CF垂直平分AB,
∴S△BDO=S△CDO,S△AEO=S△CEO,S△AFO=S△BFO,
∴阴影部分面积为S;
如图3,连接AD,
∵AB=AC,∠BAC=90°,D为BC中点,
∴AD=BD,∠B=∠DAC=45°,AD⊥BC,
∴∠ADM+∠BDM=90°,且∠MDA+∠ADN=90°,
∴∠BDM=∠ADN,且AD=BD,∠B=∠DAC=45°,
∴△ADF≌△DBE(ASA)
∴S△ADF=S△DBE,
∴阴影部分面积为S;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19.5
【解析】
【分析】
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此题共可找到5个符合条件的点:一是作AB或DC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P;二是在长方形内部在l上作点P,使PA=AB,PD=DC,同理,在l上作点P,使PC=DC,AB=PB;三是如图,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AB=BP,DC=PC,
同理,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AP=AB,PD=DC.
【详解】
如图,作AB或DC的垂直平分线交l于P,
如图,在l上作点P,使PA=AB,同理,在l上作点P,使PC=DC,
如图,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AB=BP,同理,在长方形外l上作点P,使PD=DC,
故答案为:5.
【点睛】
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0.15°
【解析】
【详解】
解:,
,
而,
,
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ED,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化的性质及其应用问题;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几何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1.(1)-8x4y3z;(2)-2x2+x,-6.
【分析】
(1)原式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求出值;
(2)原式利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详解】
(1)原式=-8x4y3z;
(2)原式=x3-x2-x3-x2+x=-2x2+x,
当x=2时,原式=-8+2=-6.
【点睛】
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2.(1)x=1;(2)x<-6.
【分析】
(1)先根据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
(2)先根据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
【详解】
(1)(x-3)(x-2)+18=(x+9)(x+1),
x2-2x-3x+6+18=x2+x+9x+9,
x2-5x-10x-x2=9-6-18,
-15x=-15,
x=1;
(2)x(3x-2)<3(x-2)(x+1),
3x2-2x<3x2+3x-6x-6,
3x2-2x-3x2-3x+6x<-6,
x<-6.
【点睛】
此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等知识点,能灵活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3.见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C是AB的中点,
∴AC=CB.
在△ACD和△CBE中,
,
∴△ACD≌△CBE(SAS).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线段中点的定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4.点P即为所求.
【分析】
作相对MN的垂直平分线交∠ABC的角平分线于点P,点P即为所求.
【详解】
如图,点P即为所求.
故答案为:点P即为所求.
【点睛】
此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
25.(1)22.5°;(2)∠1=2∠2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ED=∠EDC+∠C,∠ADC=∠B+∠BA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B=∠C,∠ADE=∠AED,进而得出∠BAD=2∠CDE.
(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ED=∠EDC+∠C,∠ADC=∠B+∠BAD,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B=∠C,∠ADE=∠AED,进而得出∠BAD=2∠CDE.
【详解】
(1)∠AED=∠CDE+∠C,∠ADC=∠B+∠BAD,
∵AD=AE,
∴∠AED=∠ADE,
∵∠B=∠C,∠BAC=90°,D是BC中点,
∴∠BAD=45°,
∴∠B+∠BAD=∠EDC+∠C+∠CDE,
即∠BAD=2∠CDE,
∴∠2=22.5°;
(2)∠AED=∠CDE+∠C,∠ADC=∠B+∠BAD,
∵AD=AE,
∴∠AED=∠ADE,
∵AB=AC,
∴∠B=∠C,
∴∠B+∠BAD=∠EDC+∠C+∠CDE,
即∠BAD=2∠CDE,∠1=2∠2.
【点睛】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是进行推理和总结规律.
26.(1)108°;(2)见解析
【分析】
(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B=72°,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出∠ACD=∠BCD=36°,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2)由(1)得∠ACD=36°=∠A,∠ADC=108°,得出AD=CD,证出∠ADC=∠EDF,得出∠ADE=∠CDF,证明△ADE≌△CDF(ASA),得出AE=CF,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解:∵AB=AC,∠A=36°,
∴∠B=∠ACB=(180°-36°)=72°,
∵CD平分∠ACB,
∴∠ACD=∠BCD=36°,
∴∠ADC=∠B+∠BCD=72°+36°=108°;
(2)证明:由(1)得:∠ACD=36°=∠A,∠ADC=108°,
∴AD=CD,
∵∠EDF=108°,
∴∠ADC=∠EDF,
∴∠ADE=∠CDF,
在△ADE和△CDF中,
,
∴△ADE≌△CDF(ASA),
∴AE=CF,
∵CF+BF=BC,
∴AE+BF=BC.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7.(1)30;(2)见解析;(3)①30°;②见解析.
【分析】
(1)如图1中,作CF⊥AB于F.由作图可知:AC=AB=2CF,即可推出∠CAB=30°.
(2)以D为圆心,DF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于点G,连接FG交直线l于E,连接DE,△DEF即为所求.
(3)①根据AC=2CE,推出∠CAE=30°.
②作DH⊥BC,想办法证明BH=CH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如图1中,作CF⊥AB于F.
由作图可知:AC=AB=2CF,
∴∠CAB=30°,
故答案为30.
(2)如图△DEF即为所求.
(3)①∵CE⊥AD于E,且CE=AC
∴∠CAD=30°
②作DH⊥BC于H.
∵∠AEC=90°,∠CAE=30°
∴∠ACE=60°,
∵AD=AC,
∴∠ACD=∠ADC=75°,
∴∠DCF=∠DCH=15°,
∵∠CED=∠CHD=90°,CD=CD,
∴△CDE≌△CDH(AAS),
∴CE=CH=AC=BC,
∴BH=CH,∵DH⊥BC,
∴DB=DC.
【点睛】
此题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8.(1)①(-1,0)②D(-2,0);(2)n-3<t≤n-2或n+2≤t<n+3.
【分析】
(1)①过点E作EF⊥OC,垂足为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F=FC=,OF=,即可求OD=1,即可求点D坐标;
②分点E与坐标原点O重合或点E在边O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反称点定义可求点D的坐标;
(2)分点E在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或在BA的延长线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求CF=DF的值,即可求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
【详解】
(1)①如图,过点E作EF⊥OC,垂足为F,
∵EC=ED,EF⊥OC
∴DF=FC,
∵点C的坐标为(2,0),
∴AO=CO=2,
∵点E是AO的中点,
∴OE=1,
∵∠AOC=60°,EF⊥OC,
∴∠OEF=30°,
∴OE=2OF=1
∴OF=,
∵OC=2,
∴CF==DF,
∴DO=1
∴点D坐标(-1,0)
故答案为:(-1,0)
②∵等边三角形AOC的两个顶点为O(0,0),C(2,0),
∴OC=2.
∴AO=OC=2.
∵E是等边三角形AOC的边AO所在直线上一点,且AE=2,
∴点E与坐标原点O重合或点E在边OA的延长线上,
如图,若点E与坐标原点O重合,
∵EC=ED,EC=2,
∴ED=2.
∵D是边OC所在直线上一点,且D与C不重合,
∴D点坐标为(-2,0)
如图,若点E在边OA的延长线上,且AE=2,
∵AC=AE=2,
∴∠E=∠ACE.
∵△AOC为等边三角形,
∴∠OAC=∠ACO=60°.
∴∠E=∠ACE=30°.
∴∠OCE=90°.
∵EC=ED,
∴点D与点C重合.
这与题目条件中的D与C不重合矛盾,故这种情况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D(-2,0)
(2)∵B(n,0),C(n+1,0),
∴BC=1,
∴AB=AC=1
∵2≤AE<3,
∴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或在BA的延长线上,
如图点E在AB的延长线上,过点A作AH⊥BC,过点E作EF⊥BD
∵AB=AC,AH⊥BC,
∴BH=CH=,
∵AH⊥BC,EF⊥BD
∴AH∥EF
∴,
若AE=2,AB=1
∴BE=1,
∴=1
∴BH=BF=
∴CF==DF
∴D的横坐标为:n--=n-2,
若AE=3,AB=1
∴BE=2,
∴=
∴BF=2BH=1
∴CF=DF=2
∴D的横坐标为:n-1-2=n-3,
∴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n-3<t≤n-2,
如图点E在BA的延长线上,过点A作AH⊥BC,过点E作EF⊥BD,
同理可求: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n+2≤t<n+3,
综上所述:点D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n-3<t≤n-2或n+2≤t<n+3.
故答案为:n-3<t≤n-2或n+2≤t<n+3.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作辅助线,是中考压轴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