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二、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实验器材:杠杆、支架、钩码、细线、刻度尺
五、实验操作步骤:
(一)提出问题: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杠杆能够平衡?
(二)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猜测)
(三)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13.4----5所示。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量。
3、把支点右边的钩码中量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 、F2 、L1 、L2的数值填入表中。
4、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 实验次数 | 动力F1 | 动力臂L1 | 阻力F2 | 阻力臂L2 |
| 1 | ||||
| 2 | ||||
| 3 |
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始提出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五)评估与交流: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如果杠杆右端向上倾斜,两端的螺母向什么方向调节?
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为什么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使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有什么弊端?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方座支架、细线、滑轮组。
实验原理:η=W有/W总=Gh/FS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中。
2、按照右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下表中。
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下表中。
5、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做上面的实验。
6、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
| 次数 | 钩码所受重力G/N | 提升高度h/m | 有用功 w有/J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 1 | |||||||
| 2 | |||||||
| 3 |
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
实验器材:长木板一块、带钩的长方形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
原理:η=w有/w总=Gh/Fs
实验步骤:
1、将一块长木板一端垫高,组成一个较缓的斜面。
2、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为s,高为h;
3、用细绳拴好长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木块的重力为G;
4、从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斜面上升。同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
5、再将长木板垫高两次,一次相对较陡,另一次最陡,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
实验数据
| 实验次数 | 斜面倾斜程度 | 物重 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m | 拉力 F/N | 移动距离s/m | 有用功 W/J | 总功 W/J | 机械效率η |
| 1 | 较缓 | |||||||
| 2 | 较陡 | |||||||
| 3 | 最陡 |
1、________相同时,斜面 ,机械效率越高。
2、________相同时,斜面 ,机械效率越高。
讨论与分析
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因为η与许多因素有关;
2、要在匀速拉动木块时,读出测力计示数;
3、拉力的方向要与斜面平行。
补充结论:
结论一:当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
结论二:当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时,斜面越粗糙,斜面机械效率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