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大学体育—篮球 | 授课对象 | 全校本科二、三、四学期 |
课程类型 | 公共基础课 | 课程总学时 | 36学时 |
教材信息 | 《大学体育》杨若愚人民邮电出版社 |
本课程主要面向全校各学院不同专业本科生大学体育公共必修课,根据学校安排开设在第二、三、四学期。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是以大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学内容包括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基本知识以及基础技战术运用等方面,结合党的发展历程与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在进行专业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具备团队协作意识等。课程特色是充分采用“体育+德育”的教学模式,使篮球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与思政的有机结合
篮球课程是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新课伊始通常会从篮球的起源发展开始引入,为后续的基础知识、运动规则以及技战术学习奠定基础。首先,在讲述篮球运动起源与发展史时,主要以篮球运动进入我国并逐步发展的经历为主,结合实际案例与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将国际、社会形势与体育先辈的奉献事迹串联起来,实现体育精神与思政内容的有机结合。
其次,大学体育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意在通过学习篮球基础技术锻炼身体协调性,提升身体素质,培养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意识。但因实践课程以实训教学内容为主,在实训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一定难度。可以设计多人间传球练习或小组比赛等环节,通过学生间的配合与协作程度进行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理念的传播。另外,实训中必然存在单人技术练习的部分,针对该部分技术练习会因学生自身水平不同而存在练习时间与练习效果的差异性。当学生请教老师时,也可以对个人进行练习指导与教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要学生明白当身体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肌肉记忆,自己坚持努力就会看到希望,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为理想不断拼搏。
最后,大学体育课程安排集中在学生大学生活的前两学年,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已逐步趋于平稳状态,个性特征明显,选修运动项目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意愿,结合个体喜好差异性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的基础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减轻学习压力,使自身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运动带来的活力,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三、案例课信息
教学目标 | 1.初步掌握篮球脚步移动动作方法; 2.学习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 3.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基本方法,加强速度、灵敏素质的练习。 |
教学内容分析 | 1.通过本节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脚步移动动作方法,重点学习传接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同时掌握身体素质练习的基本方法,加强速度、灵敏素质的练习; 2.在传接球技术动作练习的过程中采用两人一组定点传接球与行进间传接球练习,培养双人协作与配合能力; 3.身体素质练习是大学体育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意在培养学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爱好,提升运动能力。 |
课堂组织与 实施 | 一、准备部分(15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相互问好; 3.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及要求; 4.准备活动:绕篮球场慢跑四圈; 5.原地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60分钟) 1.篮球移动动作方法简介 采用分解练习法与完整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基础移动步伐开始学习,后学习侧滑步、前滑步、后撤步。原地进行步伐练习,共20分钟。 侧滑步 前滑步 后撤步 2.传接球技术动作 传接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有:传球的动作方法、球的飞行路线、球传到的位置三者组成。 接球时眼睛要注视球,肩臂都要放松,手臂要迎球伸出,手指自然分开,当手指触球时,屈肘、臂后引,缓冲来球的力量。 传接球基础动作练习共10分钟。 3.学习双手胸前传球 动作方法:两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用指根以上部位持球。手心空出。两肘自然弯曲于体侧,将球置于胸前部位,身体成基本姿势站立,眼睛注视传球目标。传球时,后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的同时,前臂迅速向传球方向伸直,手腕翻转,拇指用力下压,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并将球传出。出球后身体迅速调整成基本站立姿势。 组织教法:将学生分成两排,面对面,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相互练习。传接球基础动作练习共30分钟,队形如图: 三、身体素质练习(20分钟) 1.竞技性游戏:两人一组传接球上篮 游戏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两队,每队均由两名学生为一组,进行行进间传接球。每组到达对侧罚球线内可任一学生进行运球上篮球若不进,须另一位学生补中后冲刺跑返回起点,下一组两位学生出发,以此往复,直到该队学生全部完成。失败一方集体罚10个俯卧撑。队形如图: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放松活动 (1)两人一组,互相手拉手轻轻抖动对方双臂。 (2)放松腿部 (3)放松跳 2.本课小结 3.师生再见 4.归还器材 |
教学效果分析 | 1.通过本节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篮球移动步伐的基本要领,作业安排学生课后练习,强化肌肉记忆效果; 2.学习传接球技术动作,安排两人一组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默契程度,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增进友谊; 3.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基础运动量,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在娱乐过程中逐步熟练基础技术动作,加强运动速度与灵敏度,享受在运动中出汗,与同学相互协作的乐趣; 4.结合整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课程内容较为充实,还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反复进行基础技术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在过程中走进学生,亲身示范或指导动作姿态以及动作技巧等内容。整体教学效果较为良好,学生基本掌握步伐与传接球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篮球运动是一个多人运动,明确团队配合与默契程度对比赛的输赢有着关键性意义。 5.特别是在传接球练习中,技术动作难度不高,但一个人是无法完成该技术动作的,就好比在篮球比赛中一个人得分的高低不足以影响整场比赛的结果。而正确的基础动作练习是篮球运动的基础,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唯一途径。不能轻视或忽视基础技能训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多次进行各项动作练习,确保在运动过程中以自然、正确的身体姿态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