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16:37
文档

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

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一)无菌技术的概念1.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2.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4.无菌物品:指未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5.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感染或至病。7.
推荐度:
导读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一)无菌技术的概念1.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2.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4.无菌物品:指未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5.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感染或至病。7.
                                 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  

(一)无菌技术的概念

1.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2.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

4.无菌物品:指未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5.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感染或至病。

7.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无菌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减少人群流动,以免尘土飞扬。

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戴好帽子和口罩,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能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4.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潮湿应重新灭菌。

5.进行无菌操作时,应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6.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用物疑有或已污染,应予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

(三)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的相关知识

1.无菌持物钳是用于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的器械,常用的有三叉钳、卵圆钳、镊子三种。

2.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方法有两种:1)经压力蒸气灭菌后浸泡在内盛消毒液,底部垫有纱布的大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长比例合适,消毒液面浸摸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一个容器只放一把无菌持物钳。2)干燥保存法: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包内,集中治疗前开包,4-8h更换一次。

3.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常用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溶液

4.无菌持物钳不能用以换药和消毒皮肤,不能触碰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能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及直接伸入药瓶内醮取药液。

5.无菌持物钳的使用要求:

1)手固定在持物钳上端的两个圆环或镊子上1/3部分。

2)保持头端向下,闭合钳端,垂直取出,钳端不可倒转向上。

3)用后闭合钳端,立即垂直放回容器,浸泡时轴节松开。

4)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

5)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率较高的应每天清洁、灭菌。

6)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防止油粘于钳端而影响效果。

(四)戴无菌手套法的相关知识

戴脱无菌手套的要求:

1)剪短指甲,摘下手表及饰物,洗净双手并擦干。

2)应选择大小合适的手套。

3)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而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4)戴好后,为了使手套与手贴合,可用双手手指交叉相互推送,也可用无菌纱布推送,不可强行拉扯,以免损坏。如穿手术衣则将手套反折部分翻上套在手术衣袖口上。

5)戴好手套后,应双手对合,举手过腰部放在胸前,但不可离工作服太近。

6)使用前,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使用过程中,如有污染或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7)脱手套前应冲净手套上的污迹,再自腕部翻转脱下。

8)不可戴手套撕贴胶膏。

(五)取无菌溶液的相关知识

1.无菌溶液倒出后,不可再倒回瓶中。

2.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

3.不可将无菌敷料直接伸入无菌溶液内醮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无菌溶液。

4.以开启过的未被污染的溶液可保存24h。

(六)无菌容器使用法的相关知识

1.临床为了保持灭菌物品无菌、方便随时取用,常用无菌容器盛放无菌物品。常用的无菌容器有无菌盒、罐、盘及贮槽等。

2.各种无菌容器的使用要求

(1)贮物罐、盘

  ①取物时,拿起容器盖平移离开容器,内面向上置于桌面上或内面向下拿在手中,拿盖时手不可触及盖的内面及边缘。

  ②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物品取出后应立即盖严。关闭时,盖子应由后向前覆盖整个容器口。

  ③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2)贮槽

从贮槽内取物时,应将盖子完全打开,以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3.浸泡消毒器械物品时,应在容器盖上标明浸泡时间,达到灭菌时间方可使用。消毒液每周更换1——2次,容器也同时灭菌处理。

4.无消毒液的容器,应每天灭菌。

3.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七)铺无菌盘的相关知识

无菌包的使用方法及要求:

无菌包布应用双层致密、未脱脂的厚棉布制成。进行高压蒸气灭菌。

各种手术包及产包等需要用两块双层包布,一般要求外层包布的各边比内层包布宽10厘米。

无菌包以“十”字形包扎好,若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来折痕包盖,带横向“一”字形扎好,注名开包日期及时间。

无菌物品放置应离地≥20cm,离墙≥5cm ,存放标识清楚。

   ①干燥环境中,无菌包的有效期为7天。 

②使用前,核对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包是否松散、潮湿,查看化学指示胶带颜色改变情况。  

  ③包内物品未一次用完,须按原折痕依次包好,带子横向绕捆,以示区别,并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有效期为24小时。如包内物品已污染,则须重新灭菌。

④包内物品如一次全部取出,可将包托在手上,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稳妥地将包内物品全部投入到无菌区域内。

无菌盘的准备 

  无菌盘是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使之形成一个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备治疗、护理之用。如换药盘、注射盘、气管切开护理盘等。折好的治疗巾用双层包布包好,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1)治疗巾的折叠法

  ①纵折法:将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②横折法:将治疗巾横折后再纵折,再重复一次。

③三横一纵法:治疗巾横折三次,再纵折一次。

铺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

防止无菌巾受潮。

覆盖无菌巾时注意无菌巾边缘对齐。

准备好的无菌盘若不能立即使用,应注明铺盘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2%戊二醛溶液消毒灭菌法

戊二醛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戊二醛常用灭菌浓度为2%,2%戊二醛溶液加入0.3%碳酸氢钠,成为2%碱性戊二醛。使用过程中,经常进行浓度的监测。

适用于耐泡不耐高温的金属器械、医学仪器、内镜等,消毒需要10-30分钟,灭菌需要7-10小时。

浸泡金属类物品时,加入0.5%亚钠作为防锈剂。

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皮肤吸收并防止溅入眼中,一旦溅入,立即用清水洗。

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

清洁、消毒、灭菌的相关知识

消毒灭菌的方法有: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灭菌法)和化学灭菌法

压力蒸气灭菌法

1.概念:压力蒸气灭菌法是利用高压及饱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菌。潜热是指当1g100℃水蒸气变成1g100℃的水时,释放出2255J(529cal)的热能。

2.使用范围:用于各种器械、敷料、搪瓷、橡胶、耐高温玻璃用品及溶液等灭菌。

3.分类: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和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

4.下排气压力蒸气灭菌条件是:压力102.97——137.30kpa,温度121——126℃,时间是15-20分钟。

5.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的条件:应在通入蒸气前先将内部抽成真空,形成2.0-2.67kpa的负压,以利蒸汽的穿透。压力达105.95kpa,温度达132℃,5-10分钟即可灭菌。

6.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的监测方法: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

1)物理监测法:是用150℃或200℃的留点温度计,是用前将温度计汞柱甩至50℃以下,放入包裹内,灭菌后,检查读数是否达到灭菌温度

2)化学监测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指示剂的化学反应,灭菌后呈现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是否达到灭菌要求。

3)生物监测法:是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将其制成菌片,灭菌时分别放于灭菌器规定的地方,灭菌完毕后,用无菌镊取出,再放入培养基内,在56温箱中培养48小时至一周,若全部菌片无细菌生长,则表示灭菌合格。

7.压力蒸汽灭菌的注意事项:

1)灭菌包不应大于30cm×30cm×25cm,放置时各包之间留有间隙,以利于蒸汽流通和渗入包裹,以及迅速排气,保持物品干燥;

2)盛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必要是将容器盖打开,以利于蒸汽进入;

3)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物品之上,防止蒸汽遇冷凝成水珠,使包布受潮而影响灭菌效果;

4)被灭菌物品应待干燥后才能取出备用;

5)随时观察压力及温度的情况。

8.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分类: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9.常用的高效消毒剂包括: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碘酊、含氯消毒剂等。

10.常用的中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乙醇、碘伏等。

11.常用的低效消毒剂:新洁尔灭、洗必泰等。

1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浸泡法、擦拭法、喷雾法和熏蒸法。

1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

4)待消毒物品必须洗净擦干,完全浸没在消毒液内,并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

管腔内注满消毒液,浸泡中途如另加入物品,应重新计算时间;

5)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消毒后的物品,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6)消毒液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因这类物品可吸附消毒剂而降低消毒效力。

       

文档

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

无菌技术操作相关知识(一)无菌技术的概念1.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2.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4.无菌物品:指未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5.清洁:是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不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减少到不能引起感染或至病。7.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