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在碰撞后0.1秒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2.(3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剪纸成花 C.铁钉生锈 D.干冰升华
3.(3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熄灭酒精灯 D. 洗涤试管
4.(3分)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K﹣﹣2个钾元素 B.Al3+﹣﹣1个铝离子
C.O3﹣﹣3个氧原子 D.2N﹣﹣2个氮分子
5.(3分)某无人机的动力来源于锂电池,锂电池放电时生成亚锰酸锂( LiMnO2),其中锂元素显+1价,则锰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2 C.+3 D.+4
6.(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液氧、蒸馏水 B.稀有气体、硬水
C.氮气、大理石 D.高锰酸钾、洁净的空气
7.(3分)下列对生活常见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公园里柳絮纷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分子间存在间隙
D.糖甜盐咸﹣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8.(3分)下列空气中各成分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
A.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B.氧气难溶于水﹣﹣用于急救病人
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用于灭火
D.氮气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9.(3分)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10.(3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8题,共70分)
11.(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2)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其离子符号是 。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3)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不同。
12.(4分)2019年北京世园会甘肃展区展现了陇原大地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展区内:
(1)临夏紫斑牡丹以及牡丹酿制的美酒沁人心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 ,牡丹酿制美酒的过程属于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2)用岷县产的中药材黄芪切片堆叠而成的架构作品呈现了一种自然和谐之美。黄芪中含有胆碱(化学式为C5H15NO2),胆碱由 种元素组成。
(3)彩绘的敦煌壁画蕴含着甘肃辉煌的历史文化。敦煌壁画以雌黄(三硫化二砷)等为颜料。已知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As,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 。
13.(7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2)在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
(3)一个D分子是由 构成的。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10分)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1为铁在不同情况下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②从燃烧条件分析,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 (填标号)。
(2)小强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图2中热水所起到的作用是 。
15.(10分)小红对紫黑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字母是物质的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F 。
(2)固体C在生产无色气体B的反应中的作用是 。
(3)①若G为黑色固体,则B→G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E点燃时发出耀眼白光,并生产白色粉末,则B→G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16.(16分)小东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选用了如下几种装置来制取气体。
(1)填出图中有①③的仪器的名称。① ,③ 。
(2)小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娟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果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
(4)若收集某气体时只能选用E装置,则可推知该气体的性质可能有 。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里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最好选用哪种气取装置和收集装置 (选序号)。
17.(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对比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进行实验】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 时证明氧气集满,用传感器测定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重复该实验3次并记录数据。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用传感器测定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重复该实验3次并记录数据。
氧气的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法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90.0 | .8 | .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7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
【查阋资料】
①MnO2、Cr2O3、Fe2O3、CuO、S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均具有催化作用。
②海藻酸钠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支架,形成负载不同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
【进行实验】
①制备五种负载不同催化剂(MnO2、Cr2O3、Fe2O3、CuO、S)的海藻酸钠微球,每个微球大小相同,且负载催化剂的质量相等。
②取30粒负载某种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与20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锥形瓶中迅速混合发生反应,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绘制曲线如图2
【实验分析】
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 。
②本实验中,通过一段时间内 来反映生成氧气的快慢。
③本实验中,负载MnO2的微球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效果,60s时竟将橡皮塞弹飞,在图2中对应的曲线是 (填“a”或“b”):负载 的微球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负载Fe2O3、Cr2O3的微球催化效果一般:负载 的微球催化能力最弱。
18.(6分)秋冬季节人们比较容易患感冒,阿司匹林(C9H8O4)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请你根据阿司匹林(C9H8O4)的化学式计算:
(1)C9H8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C9H8O4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C9H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一位小数)
(4)180克C9H8O4中含有多少碳元素?(写出计算过程)
2020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A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解答】解:根据题意: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可知是氮气。
故选:C。
2.【解答】解:A、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剪纸成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钉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可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竖直起来,防止药品粘在管壁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常用的洗涤试管的工具是试管刷,使用方法是转动或上下移动,移动时不能用力过猛,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A.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2K表示2个钾原子,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表示1个铝离子,故B正确;
C.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3O;O3中的“3”表示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故C错误;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选:C。
6.【解答】解:A.液氧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是单质;蒸馏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氧化物,故A正确。
B、稀有气体是由氦气、氖气、氩气等气体组成的,是混合物;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物质的水,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氮气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是单质;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为混合物,故C错误。
D、高锰酸钾是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快,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公园里柳絮纷飞,是宏观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故选项解释错误。
C、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在受热是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糖甜盐咸,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稀有气体来作保护气,故正确;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急救病人,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用于灭火,正确;
D、氮气的性质稳定,可以作食品保护气,故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由碘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字可知,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质子数为53,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没有单位g,故正确;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层电子,位于第5周期,故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缓慢伸入,会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排出一部分,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燃烧时,要关闭止水夹,否则实验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变大,会有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8题,共70分)
11.【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
(2)①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离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8;是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Cl﹣;故填:8;Cl﹣;
②由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填:得到;
③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最外层电子数;
(3)根据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可知,氧和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相同;故填:质子数。
12.【解答】解:(1)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在远处就可闻到美酒的香味;牡丹酿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化学;
(2)由化学式(C5H15NO2)可知,胆碱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故填:4;
(3)由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与化学式的写法可知,三硫化二砷的化学式为As2S3;故填:As2S3。
13.【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上述反应中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2)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A、B、C、D中B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一氧化碳、D水。
(3)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D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了乙醇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CO+4H2C2H5OH+H2O。
故答为:(1)原子;(2)B;AD;(3)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2CO+4H2C2H5OH+H2O。
14.【解答】解:(1)①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
故填:氧气浓度不同。
②实验乙在铁丝上绑一根火柴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铁的着火点,从而引燃铁丝。
故填:引燃铁丝。
③实验丙的产物与乙相同,都是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故填:3Fe+2O2Fe3O4。
④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反应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不同,现象不同”的是甲丙(或甲乙),这是因为甲丙或甲乙中铁丝和铁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
故填:甲丙(或甲乙)。
(2)③中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
②中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中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故填:③④;②④。
(3)图2中热水所起到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隔绝氧气和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15.【解答】解:暗紫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气体和固体,故可以推断A为高锰酸钾,而B为氧气,固体物质加水溶解后得到的固体C为二氧化锰,能够和双氧水反应生成氧气,那么液体F为双氧水的溶液,溶液D为锰酸钾的溶液,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B、F的化学式为O2; H2O2;
(2)固体C是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在生产无色气体B的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①若G为黑色固体,则E是铁(铜也可),则B→G的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②若E点燃时发出耀眼白光,并生产白色粉末,则E是镁,则B→G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O2; H2O2;(2)催化作用;(3)①3Fe+2O2Fe3O4;②2Mg+O22MgO;化合反应;
16.【解答】解:(1)①是铁架台;③是试管;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H2O22H2O+O2↑;
(3)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应该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他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果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4)E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可能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
(5)实验室里加热氯化氨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只适合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用的装置组合是AE。
故答案为:
(1)铁架台;试管;
(2)B;2H2O22H2O+O2↑;
(3)A; 2KMnO4K2MnO4+MnO2+O2↑;可能是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4)密度比空气小;
(5)AE。
17.【解答】解:(1)【进行实验】①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当木条复燃时证明氧气集满;故填:木条复燃;
②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实验分析】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收集的氧气中会混有水蒸气,所以用排水法也收集不到纯净的氧气;故填: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
(2)【实验分析】①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是为了控制变量,保证负载的催化剂的总质量相等;故填:控制变量,保证负载的催化剂的总质量相等;
②本实验中,通过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的数值来反映生成氧气的快慢,相同时间内,压强变化越大,说明生成氧气的速率越快;故填:压强变化的数值;
③由图象可知,60s时竟将橡皮塞弹飞,在图2中对应的曲线是压强变化最大的,即a;从实验曲线看,二氧化锰太剧烈,氧化铁和三氧化二铬效果一般,故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负载S的微球催化能力最弱;故填:a;CuO;S。
18.【解答】解:(1)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
(2)C9H8O4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4)=1:8。
(3)C9H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6%。
(4)180克C9H8O4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80g×100%=108g。
故答案为:(1)180;(2)1:8;(3)35.6%;(4)10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