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边坡病害与防治
练习题
一、填空:
1、路基边坡病害类型: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 ” 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坡.
3、工程防护技术可分为工程 措施与工程 措施。
4、抹面防护包括: 、 、 、 。
5、砌石防护包括: 、 、 。
6、支挡工程包括: 、 。
7、公路边坡综合防护技术是指将( )防护与( )防护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共同防护的一种方法。
8、综合防护技术的种类: 结合植被护坡技术、 结合植草护坡
9、众所周知,土质路基边坡的主要地质灾害表现为 ,按其破坏的规模可分为 滑坡和 滑坡。边坡整体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 形;局部滑动的破坏类型主要为 。评价边坡的滑动类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排除深层地下水的主要措施有: 排水、 排水、 排水和 排水四种。
11、边坡的深层治理包括:排除 、 支护、 技术。
12、边坡的浅层治理包括: 排水、 设计、 防护、 防护
13、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设置边沟、 、 、 、 。
二、名词解释
1.剥落:2.落石:3.崩塌:4.表层溜坍:5.错落:6.坡面浅层滑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边坡的浅层治理的常见方法,地面排水、截水沟设计、坡面防护、( )
.边沟防护 .挡土墙防护 .冲刷防护 .土钉支护
2、边坡的深层治理中的常见方法,排除深层地下水、( )、锚固技术。
A.边沟防护 .土钉支护 .挡土墙防护 .冲刷防护
四、简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养护工作的实践来看,采取“疏、堵、绿、补”4种相辅相成的辩证方法来养护路基边坡,试说明“疏、堵、绿、补”的含义。
3、简述综合防护工程中边坡加固原理。
4、简述边坡治理原则
答案:
一、填空:
1、.剥落、落石、崩塌、堆塌、表层溜坍、风化剥落、错落、坡面浅层滑坡 2、“疏、堵、绿、补”、加固、防护 4、抹面防护;捶面防护;喷砂浆和喷混凝土防护、勾缝和灌浆
5、护面墙护面;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护坡 6、抗滑挡土墙;抗滑桩 7、植物 工程
8、三维植被网、框格结构 9、滑坡 整体 局部 圆弧 土体流动 10、渗沟 渗水隧洞 平孔 集水井11、深层地下水 土钉 锚固 12、地面、截水沟、坡面、冲刷 13、截水沟(天沟)、排水沟(泄水沟)和跌水与急流槽(吊沟)。
二、名词解释
1.剥落:边坡开挖后如果不及时防护,坡面将发生风化,岩土体风化成散粒状后,将顺坡滑落下来。
2.落石:坡面受雨水冲刷或风化作用后,浅层岩石发生局部松动,在重力作用下从坡面落下。
3.崩塌:岩体在陡坡面上脱落而下的一种边坡形式
4.表层溜坍:大气风化及水的侵蚀作用下造成表层破碎的土体沿局部软弱面滑动坍塌,称为表层溜坍。
5.错落:指斜坡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性的快速下错的现象。
6.坡面浅层滑坡:坡体浅层若分布有较软弱的岩土体或者破碎的硬质岩石,则在自然营力及重力作用下易造成这些浅层岩土体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以水平位移为主向下滑动的现象,
三、单项选择填空
1. C、2. B
问答题:
1、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岩体结构因素的影响;
2)岩性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3)力学因素的影响;
4).水因素的影响
5)气温因素的影响;
6)岩体结构面赋存物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因素的影响;
7)时间因素和渐进破坏的影响;
8) 构造作用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9)扰动因素的影响
2、“疏、堵、绿、补”的含义。
“疏”就是有效地疏导路面积水,使其及时排出路基。要做好水流疏导工作,必须保持跌水槽、急流槽、截水沟、排水沟、路边沟等排水设施的有效性和完好性,保证路面不积水,排水系统水位不受自然因素影响,以确保路堤的稳定。
“堵”就是要堵住已损毁的圬工、砌体的孔隙和裂缝等处的渗漏水,同时还需要降低路基边沟水位,防止地下水位升高渗入路基,对路基造成侵蚀而降低路基强度。
“绿”就是在路基边坡种植低矮灌木类植物,通过绿化植物的根系来固土护坡,并且利用植物的枝叶减弱雨水对路基边坡的直接冲刷,保证边坡的稳定性,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CBM工程的要求,搞好边坡绿化种植,可以避免雨水冲刷造成的边坡坍塌。
“补”就是要及时填补边坡缺土。当天气恶劣,土质含水量大,或边坡较陡时,可外掺适量水泥或生石灰粉,用来降低土的含水量,提高边坡填土初期稳定性。
3、边坡加固原理:
综合防护技术中的三维土工网和框格结构,在植被充分发育之前,防止边坡受雨水侵蚀而在土质坡面上产生沟槽,同时保护框格内的植物不受雨水侵蚀,同时工程防护材料对坡面土体起锚固、包裹作用,增加了坡面土体的法向应力,相应地增加了抗滑力。
随着植被在坡面的形成,植草的根系在土中错综盘结,使边坡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土与草根的复合材料,草根可视为带预应力的三维加筋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坡面土体的黏聚力与内摩擦角,从而增加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对边坡浅层土体起到稳定加固作用。植物的垂直根系穿过坡体浅层的松散风化带,锚固到深处较稳定的岩土层上,起到预应力锚杆作用,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4、边坡治理原则:
(1)坚持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
(2)安全性
(3)技术经济合理性
(4)实施的可能性
(5)重视社会人文因素
(6)重视环保绿化
(7)对于性质复杂的大型滑坡,可以绕避时应尽量绕避
(8)对于可能突然发生急剧变形的滑坡,应采取迅速有效的工程措施
(9)对于性质简单的中小型滑坡,一般情况下可进行整治,路线不必绕避
(10)路线通过滑坡的位置,一般滑坡上缘或下缘比滑坡中部好
(11)整治滑坡之前,一般应先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减缓滑坡的发展,然后针对引起滑坡滑动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12)滑坡整治工程宜在旱季进行,并注意施工方法和程序,避免引起滑坡的发展
2、高填方路堤的沉降主要表现为 沉降和 沉降。
3、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路基所处环境条件 的路段。
不均匀沉降一般发生在 、 、路基填料发生显著变化和 结合部处。
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必然导致路面 、 以及构造物两侧路面 ,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和行车效果。
4、高填方路堤沉降原因有: 方面原因、 方面原因、 原因。
5、高填方路堤沉降预防措施: 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加强 技术。
6、高填方路基病害常见的处治措施: 法 、 法 、 法、 法。
二、名词解释
1、换土复填法 2、固化剂法 3、粉喷桩法 灌浆法
三、单项选择填空:
1、因填筑土质不符合要求,路基出现下沉但面积不大且深度较浅,采用( )法,简便快捷。
.灌浆法; .固化剂; C.换土复填; D.粉喷桩法
2、用( )使水泥浆液在适当压力下充分填充于路基孔隙,形成新的结石体,这对于提高路基的强度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粉喷桩法; .固化剂; C.换土复填; D.灌浆法
四、简答题:
1、高填方路基沉降表现形式及危害?
2、影响高填方路堤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因素?
3、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设计方面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4、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施工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5、高填方路堤沉降预防中,在养护工作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案:
一、填空:
1.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纵横向开裂;路基滑动或边坡坍塌。
2、均匀 不均匀
3、基本一致 地形、水文地质、填挖 断裂、不平整 错台,
4、设计 施工 路基填料
5、设计方面 施工方面 养护
6、换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灌浆法
二、名词解释
1、换土复填法:原路基出现病害部分的土挖去,更换符合规范要求的土。
2、固化剂法:处理高填路堤的下沉时,可在原填料中掺入固化剂处理路基病害。
3、粉喷桩法:粉喷桩处理软基土是通过专门的机械将粉体固化剂喷出后在地基深处就地与软土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新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在原地基中形成强度与刚度较大的桩体
4、 灌浆法:灌浆法是利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将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充填、渗透和挤密等方式占据土粒间或岩石裂缝中的空间,经人工控制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合体”。
三、单项选择填空:1.C.D
四、问答题:
1、高填方路基沉降表现形式及危害
1).工程地质变化处:表现出的强度、压缩沉降量亦不同
2).地形变化处:
路基填方随地形变化其填方高度也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的路基填方高度所发生的沉降亦不同,特别是在填挖交界处填筑土和原地面土具有不同密实度和不同的沉降量,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均匀沉降,使路基纵向呈马鞍形。在路线通过地形横坡较大的路段,出现半填半挖断面,填筑土和原地面土密度不同,受施工作业面的导致填筑土和原地面土结合不良而使路基两侧发生不均匀沉降,表现为一侧高一侧低。
3).水文的影响
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是导致路基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黄土、粉土、湿陷性土等在干燥情况下土体结构性强,承载力大,路基稳定不变形;在受到水浸泡后,土体结构性迅速破坏,承载力大大降低,导致路基变形破坏
4).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段与路基结合处
路桥过渡段和台背沉降是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由于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受到施工作业面的影响,该段路基压实往往不如整段路基压实好,工后沉降大。且在台背处,台背一侧为刚性体,路基一侧为柔性体,结构差异性大,导致不均匀沉降,发生跳车。
在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致使高填方路堤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轻则路面纵向线形不连续,视觉不良,行车不平稳;重则路面开裂、松散形成坑槽,导致路面破坏,严重影响正常行车。
2、影响高填方路堤稳定性有哪些主要因素?
1).路堤自身压缩引起沉降
2).地基的固结沉降和失稳破坏
3).填方体强度不足或填料的不均导致的差异沉降和边坡不稳定
4).排水或防水设施不当
5).外荷载的作用
3、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设计方面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设计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⑴路线选线中,在坚持路线总体走向通过主要控制点的原则下,因地形、地质环境布设路线,尽量避让不良地质地段,不需要追求高指标的线形,努力做到线形指标搭配合理,即可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⑵加强工程地质勘察。
⑶对原地面明确提出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⑷路线通过较陡的横坡及沟谷地段时,应按要求设置纵横向台阶,使填筑路基和原地面形成良好的结合,同时宜放缓边坡。
⑸尽量避免高填方路堤和陡坡路堤设计。
⑹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设计。
⑺高填方路堤路桥过渡段要采取特殊设计,避免直接由柔性到刚性的路基设计结构,可以考虑采取半刚性的路基过渡。
⑻对软土、盐渍土等不良地质路段,要采取特殊设计,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同时要由试验计算路基的压缩沉降量,设计中要考虑超填厚度,使竣工后的沉降能维持路基设计高程。
4、高填方路堤沉降的预防中,施工方面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做好路基施工的准备工作。
⑵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3)重视原地面处理
⑷填筑路基前抓做好路基临时排水工作,做到临时排水系统与永久性排水系统有机结合。
⑸严格选取路基填料,并控制好填料质量。
⑹严格控制路堤填筑工艺。
⑺抓好路基特殊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⑻做好压实度的检测工作。
5、高填方路堤沉降预防中,在养护工作中应做好哪些工作?
通过及时养护修补缺损,保证道路正常使用是养护工作的中心。在养护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加强对防水、排水构造物的养护工作,确保路基范围内纵横向排水设施畅通无阻;发现水毁地段应及时加固修补,避免路基遭遇水的浸泡;对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要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⑵对沉降量大形成跳车的路段,应分析原因采取注浆加固等有效措施稳定路基,及时修补破损路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⑶对风蚀、水蚀的路基边坡,要及时修补加固,确保路基安全。
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好坡面植被防护,稳定路基边坡。
1、软土地基具有 、 、 、 、 、 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导致地基承载力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2、软土的类型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 、 与 。
3、由软土组成的地基具有以下特点: 、 、 。
4、软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地基的 ,包括改善地基土的
和 ,提高其 。
5、换土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 内,也不宜小于 ,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
6、换土法施工的关键是将垫层材料压实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压实的方法常用的有 法、
法和 法。
7、压实能降低土的 性、提高其 强度、减弱土的 性,使经过处理的表层弱土成为能承担较大荷载的地基持力层。
8、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表明,影响土的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及 等。土的压实效果常用 来衡量。
9、目前国内外砂桩常用的成桩方法有振动沉管法和锤击成桩法。
10、竖向排水体在工程中的应用有 、 、 三种。
11、预压荷载的施工一般分三类:利用 加压;施加 荷载;减少地基土的 。
12、根据施工工艺,化学加固法可划分为 法、 法和 法。
13、灌浆法按加固原理可分为 灌浆、 灌浆、 灌浆和 灌浆。
14、调整路基结构法包括: 法 法 。
二、名词解释
软土 换土法。抛石挤淤法;压实;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反压护道法
三、单项选择填空:
1、下列软土的工程性质中,正确的是:( )
A.天然含水量高,密度小 .天然孔隙比小 C.压缩性低 .有机质含量低
2、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表明,影响土的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土层厚度、压实机械及其压实功能等。
A.天然孔隙比 .抗剪强度 .压缩性 .土的含水量
四、简答题:
1、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2、砂桩施工顺序?
3、料排水板施施工具体工艺?
4、水平排水砂垫层的施工有哪些工方法?
答案:
一、填空:
1、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小、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
2、滨海沉积、内陆平原与山地沉积
3、(1)地基承载力低;(2)路基的沉降和差异沉降较大;(3)路基沉降历时长;
4、工程性质,变形特性 渗透性,抗剪强度。
5、3m、0.5m;
6、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
7、压缩、抗剪、透水
8、土的含水量,土层厚度、压实机械及其压实功能 压实度
9、振动沉管 锤击成桩
10、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带
11、建筑物自重;外部;孔隙水
12、灌浆 高压喷射注浆 水泥土搅拌
13、渗透、挤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
14、反压护道法 路堤加筋法 侧向约束法
二、名词解释
1、软土定义为“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
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2、换土法: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路基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或其他强度较高、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土法。
3、抛石挤淤法是借助换填材料的自重或利用其他外力,如压载、振动、爆炸、强夯等,使软弱层遭受破坏后被强制挤出而进行的换填处理
4、压实:土是三相体,通过碾压机械,夯击或碾压填土、疏松土层,使其孔隙体积减少、密实程度提高,这种作用称为压实。
5、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基是在路基施工前,对天然路基或已设置竖向排水体的路基上加载预压,使土体固结沉降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减少地基工后沉降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6、化学加固法是指利用水泥浆液、黏土浆液或其他化学浆液,通过灌注压入、高压喷射和机械搅拌,使浆液与土颗粒胶结起来,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
7、反压护道法是指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护道,使路堤下的淤泥或泥炭向两侧隆起的趋势得到平衡,从而保证路堤的稳定性。
三、单项选择填空
1.A 2. D
四、简答题:
1、强夯法的施工工艺:
强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测量锤顶高程,并做好现场记录;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按设计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夯击一遍后,应用推土机将场地推平,同时测量整平后的场地高程。按规定的间歇时间,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强夯法的顺序应该是先深后浅,即先加固深层土,再加固中层土,最后加固表层土。
2、砂桩施工顺序
施工时应注意打桩先后位置次序:为使砂桩进展顺利,挤密砂桩宜从路之一侧向另一侧施打,或由中心向两边施打。就道路纵向而言,宜从道路一端向另一端施打,避免由两端向中间施打,以减少挤密砂桩施工的困难。
3塑料排水板施施工具体工艺:
平整场地、挖排水沟→铺下层砂垫层→稳压→放样→机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拔出套管→割断排水板→检查并记录板位等情况→机具移位→铺设上层砂垫层。
4、水平排水砂垫层的施工有四种施工方法:
(1)当地基表层有一定厚度的硬壳层,其承载力较好,能承载通常的运输机械时,一般采用机械分堆摊铺法,即先堆成若干砂堆,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摊平。
(2)当硬壳层承载力不足时,一般采用顺序推进摊铺法,即从一端向另一端摊铺。
(3)当软土地基表面很软,如新沉积或新吹填不久的超软地基,首先要改善地基表面的持力条件,使其能承载施工人员或轻型运输工具。处理措施一般采用:地基表面铺荆笆;表层铺设塑料编织网或尼龙编织网,编织网上再铺砂垫层;表面铺设土工聚合物,土工聚合物上再铺排水垫层。
(4)尽管对超软地基表面采取了加强措施,但持力条件仍然很差,一般对不能承载轻型机械的情况下,通常要用人工或轻便机械顺序推进铺设。
不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都应避免对软土表层的过大扰动,以免造成砂和淤泥混合,影响垫层的排水效果。
一、填空:
1、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在于 ;
外因是 等作用。
2、高等级公路路基加宽常见病害有三种: 、 、 。
3、高等级公路路基加宽常见病害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新老路基间的 和新老路基的 是导致相关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4、按照对新老路基变形不协调处治措施的部位来划分,其控制技术划分为三类,
即路基 、 和 。
5、.增强新老路基结合部强度的工程技术措施:新老路基 处理工程技术;
路基 处理工程技术。
6、高等级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重点与难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选择与确定合理有效的 方案;选择与确定合理有效的 处理方法;.新老路基 技术。
二、单项选择填空:
1、为减小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地面横坡大于( )的路段,路堤填筑前地基按规定要求挖成台阶。
A.1:5; .1:10; .1:2; .1:3
2、为减小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碾压,一般路段压实厚度不得大于( )
A.20 cm; .3.40cm。 .50cm。
三、简答题:
1、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2、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设计方面防治措施有哪些?
3、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施工方面防治措施有哪些?
4、路基加宽病害的原因?
5.高等级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工艺?
答案:
一、填空:
1.地基及路基本身;车载、地下水及自重;2.新加宽路基失稳;路面损坏;路面整体性能下降
、变形不协调、不良结合;4、内部处治 外部处治 综合处治;5、结合面;加筋
、施工 软土地基 有效衔接
二、单项选择填空:1.A.B
三、问答题:
1、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有哪些?
答:1.地基对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2.路基本身引起的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
3.水文气候引起的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4.施工方面的原因
2、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设计方面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
(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6)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
(7)设计方法方面
3、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施工方面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认真清除地表土;(4)严格控制填土含水量(5)严格选取路基填料用土;(6)做好监测工作;(7)处理好特殊地段施工;(8)做好路基填筑碾压工作(9)做好路基施工中的排水工作;(10)对半填半挖部位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的控制
(11)做好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4、路基加宽病害的原因?
答:1.稳定性不足
稳定性不足是指加宽路基自身稳定性不能满足稳定要求,或者新老路基结合部结合强度不足。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1)地基坡面过陡;(2)地基存在软弱下卧层;(3)新老路基结合部强度不足
2.变形不协调
(1)新老路基的自身压缩变形。(2)新路基作用下地基的固结沉降。
(3)新老路基结合部结合强度不足,造成新路基沿结合面的滑移,这种情况下不仅产生变形不协调,甚至可能发生错台及整体失稳
5、高等级公路改扩建路基加宽施工工艺:
答:1)清表;2)刷坡;3)地基处理;4)挖台阶;5)填筑、碾压;6)检测 ;7)超载预压
一、填空:
1、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危害性:影响 、影响 、
影响 、影响 。
2、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路基与桥台间的 。
3、消除或缓解桥头跳车关键是减少 、 延长 、减缓 ,从而起到匀顺纵坡的目的。
4、地基处治的目的是改善 性能,提高 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地基 性,减少或消除路桥过渡段的 沉降,缩小桥台与路堤的 差。
5、路基的整体侧向滑移主要是由于路堤边坡 或是 后,在上部重复荷载作用下形成 裂缝或沿坡裂面 下滑。
6、地基破坏问题主要体现在 和 两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
1、静压注浆法:2、旋喷桩法:3、换填法: 4、纵向反坡:
三、单项选择填空:
四、简答题:
1、路桥过渡段路基病害的破坏方式有哪些?
2、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原因有哪些?
3、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有哪些预防措施?
4、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的处治措施有哪些?
5、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减少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台背路堤处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7、减少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路面处治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一、填空:
1、影响行车速度 .影响行车安全 影响车辆运营费用 影响公路养护费用及使用寿命、
2、差异沉降;3、不均匀沉降量、沉降特征长度、不均匀沉降梯度,4、地基 承载力 稳定 不均匀 沉降
5、过陡 受到破坏 纵向 整体 6、强度 变形
二、名词解释
、静压注浆法:实质是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各种介质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善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
2、旋喷桩法:利用旋喷钻机将预先配置好的水泥浆液通过高压脉冲泵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通过注浆管道从高压喷嘴中高速喷射,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
、换填法:就是将路基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填筑、压实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4、纵向反坡:就是在可能产生沉降的范围内,根据沉降的经验值设置一定的纵向路面超高,以抵消在运营过程中的路基沉降,从而达到消除桥头跳车的目的。
三、单项选择填空
问答题:
1、路桥过渡段路基病害的破坏方式有哪些?
(1).路基整体滑移、(2)路基与桥台间形成台阶、(3)路面凹陷、(4)搭板断裂
(5)搭板与路堤形成纵向坡度差、(6)搭板末端产生差异沉降
2、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原因有哪些?
(1)在山区公路施工中,路基填方与挖方结合处的填方一般处于一个“倒三角”的地形。在这种地形填方时,机械难以在底部展开工作,一般倾填至机械能及的位置后才进行碾压。
(2)高填方地段的工后沉降量大于挖方地段。
(3)填方时,填挖衔接处没有按要求采取挖台阶处理或者处理的宽度及高度不满足要求。
3、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有哪些预防措施?
(1)填方前应对基底进行处理,清除淤泥、腐殖土、杂草树根。
(2)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3)高填方路基前边坡应用较大石块,码砌高度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1m;控制倾填料颗粒径,避免大石料过于集中;采用大吨位机械振动压实,避免出现过大的工后沉降。
(4)填方前,对于填挖交界处或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将原地面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m,其顶做成
2%~4%的内倾斜坡,压实度不得小于85%,挖好横向联结台阶,分层压实,如图4-34所示。
(5)做好挖方段地表及地下排水工作,避免水对新填路基的危害。
(6)在进行填方区压实度检测时,应将纵向填挖交界处作为重点检测对象,若压实度不合格,要根据不合格原因坚决进行返工或补压。
(7)为了解决在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填挖交界路基非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破坏,近年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人们开始重视填挖交界路基非均匀沉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
4、纵向填挖交界处不均匀沉降的处治措施有哪些?
(1)分析产生的原因,观察沉降发展的情况,设计处理措施方案。
(2)错台差异不大的地方,对开裂的路面使用沥青砂或者水泥浆进行灌缝处理,避免路面水浸入而影响路面基层强度或路基的整体强度。
(3)如果沉降已经稳定,视差异高度加铺一层路面结构或重新填筑。
5、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路基的整体剪切破坏
(2)路基与桥台间形成台阶或路面凹陷
(3)搭板断裂
6、减少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台背路堤处治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时间,设法尽早对路桥过渡段路堤进行施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沉降;
(2)设法提高台背回填区路堤的压实度,减少因填料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压实度增加而产生的沉降;
(3)在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填料,设法减少路桥过渡段路堤的自重作用,避免因自重过大而产生过大的压缩沉降;
(4)设法提高台背路堤自身承载能力,譬如利用土工格栅予以加筋等,增加路堤填土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梯度。
7、减少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路面处治应采取哪些措施?
1)设置桥头搭板 )采用过渡性路面 )设置纵向反坡 )HD掺胶混凝土修补处治
5)采用可起吊的活动搭板
1、冻土按其冻结状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冻土、 冻土和 冻土三类。
2、冻土区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 、 、
、 、 。
3、道路翻浆地段路面变形特点和破坏形式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 。
4、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道路翻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 。
5、冻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包括 、 、 和 等。
6、冻土的变形性质包括: 、 、 、 。
7、土的热物理特性包括 系数、 量(比热和容积热容量)及 系数。
8、公路冻胀与翻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 与 是影响冻胀的四个主要因素,此外,还受 因素的影响。在上述各因素中,土质、温度和水是形成冻胀与翻浆的三个基本条件。
二、名词解释
1、冻土;2、融沉;3、蠕变;4、冻胀;5、翻浆
三、单项选择填空:
1、冻结状态持续( )以上的冻土为多年冻土。
A.三年 B.两年 C.一年 D.四年
2、路基( )条件是引起路面冻胀和翻浆的决定性因素。
A.压实 B.土质 C.水分 D.稳定
3、路基冻胀与翻浆的防治措施有:做好路基排水、( )、设置隔离层、(4)换土、加强路槽排水、加强路面结构、加设防冻层。
A.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边沟防护 。减小路基填土高度 .排除地下水
四、简答题:
1、冻土路基施工控制。
2、冻土路堤施工的原则。
3、路堑施工要注意的问题。
4、冻胀与翻浆的关系。
、防治冻胀与翻浆的措施。
答案:
一、填空:
1、多年、季节和瞬时;
2、融沉、冻胀、融冻泥流和滑塌、冰锥、冻胀丘、热融湖塘和沼泽化湿地
3、①路面龟裂、湿润、轻微弹簧;②大片裂纹,路面松散,局部鼓包,车辙较浅;
③车辙较深,翻浆冒泥。
4、地下水类翻浆; 地表水类翻浆;土体水类翻浆;气态水类翻浆
5、含水量、含冰量、天然重度、矿物颗粒的密度;
6.土的冻胀率;冻土蠕变特性;冻土流变性;冻土的压缩性;
7、导热、热容、导温;
8、土质 水 温度 路面 行车荷载
二、名词解释
1、冻土:把具有负温度及冰,且胶结着松散岩石固体颗粒的土(岩),称为冻土(岩)。
2、融沉:也称融化下层,指土中过剩冰融化所产生的水排出以及土体的融化固结引起的局部地面的向下运动。
3、蠕变:冻土在固定的长期荷载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
4、冻胀:是指使用冻胀性土的路段,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当有水分供给时,水分不断向上聚集,在路基上部形成冰夹层、冰透镜体,导致路面不均匀隆起,使柔性路面开裂、刚性路面错缝或断板的现象。
5、翻浆:在冬季负气温作用下连续向上聚流、冻结成的冰,在春季气温升高的条件下融化,使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为翻浆。
三、单项选择填空
; 2. C 3. A
四、简答题:
1、冻土路基施工控制:
(1)路基填料
检测填料的物理性质和指标。主要是确定冻土的土质、温度和总含水量、土颗粒密度、天然重度、未冻水含量等指标,以确定冻土的工程分类和有关性质。
(2)路基压实
应采用快捷、简单、高效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以便于机械化快速施工的要求,检测仪器还应适应低温环境。建议冻土路基的压实标准以地基系数K30或轻型动力触探N10控制为主,填土压实度K和相对密度作为辅助控制标准。
压实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填料的未冻水含量和总含水量,填料中的未冻水—冰处于动平衡状态,当冻土中未冻水含量减少,则冻土的强度增加,压缩性降低,变形量减少。因此应尽量使路基填料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冻土路堤施工的原则:
(1)基地处理;(2)回填材料;(3)碾压;(4)排水;(5)侧向保护
3、路堑施工要注意的问题:
路堑施工的原则与路堤大致相同,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出现渗水情况的地段,要注意施工中及时设置防渗结构,减小渗水的出现,路堑坡顶避免设置截水沟或排水沟,宜修筑挡土堰,距坡脚距离不小于6m。
(2)土质边坡加固铺砌厚度应满足保温层要求。如用草皮铺砌应水平叠砌,错缝嵌紧,缝隙用黏土或草皮填塞严密,连成整体,草皮要及时铺填。
(3)饱水冻土、含冰层等含水量很大的多年冻土路堑段,为防止开挖后基底冻胀翻浆,可根据设计要求换填足够厚度的渗水性土,如:中砂、砂砾等。
4、冻胀与翻浆的关系
冻胀与翻浆是统一过程的两个阶段。都是在夏、秋季地面水下渗或地下水位升高的基础上,在冬季负气温的作用下,发生水分迁移,使路基上层水分增多,并冻结成冰而形成。冻胀发生在冬季,是路基上层显著聚冰的直接反映;翻浆虽发生在春季,也是在冬季路基上层聚冰的基础上,化冻时土基水分过多,强度急剧下降,并经行车作用而形成。
冻胀与翻浆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又有差异性。一般情况下,冻胀大的路段,土基聚冰多,春融期水分多,容易翻浆或翻浆较重;反之,冻胀小或不冻胀的路段,土基聚冰少,春融期水分少,不易翻浆或不翻浆,这是冻胀与翻浆的一致性。但在有些情况下,冻胀大的路段并不翻浆,这可能是由于聚冰层位于土基下部或路面较厚等的缘故;而有时冻胀小或不冻胀的路段反而翻浆,其原因可能是聚冰层虽薄但位于土基上部、聚冰下挤没有表现为冻胀、路面过薄或结构不合理等,这是冻胀与翻浆的差异性。
5.防治冻胀与翻浆的措施
(1)做好路基排水; (2)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3)设置隔离层;(4)换土; (5)加强路槽排水
(6)加强路面结构; (7)加设防冻层
(8)铺设隔温层.在重冻区,有条件时也可采用铺设高效隔温层的方法,减小土基冻结深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