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20:53
文档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1.(2分)(2017九上·庄浪期中)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叱咤(chà)       拮据(jū)     胆怯(qiè)     呕心沥血(ōu)B.匀称(chèn)      倔强(juè)    狡黠(xié)     中流砥柱(dǐ)C.颈椎(jǐnɡ)      卑鄙(bǐ)     请帖(tiě)     强聒不舍(
推荐度:
导读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1.(2分)(2017九上·庄浪期中)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叱咤(chà)       拮据(jū)     胆怯(qiè)     呕心沥血(ōu)B.匀称(chèn)      倔强(juè)    狡黠(xié)     中流砥柱(dǐ)C.颈椎(jǐnɡ)      卑鄙(bǐ)     请帖(tiě)     强聒不舍(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九上·庄浪期中)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叱咤(chà)       拮据(jū)     胆怯(qiè)     呕心沥血(ōu)

B . 匀称(chèn)      倔强(juè)    狡黠(xié)     中流砥柱(dǐ)

C . 颈椎(jǐnɡ)      卑鄙(bǐ)     请帖(tiě)     强聒不舍(guō)

D . 炽热(zhì)       归省(shěnɡ)  荣膺(yīnɡ)    恪尽职守(kè)

2. (2分)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兀自 腼腆 千恩万谢 拱手作揖    

B . 忌讳 带挈 细软银两 淋淋漓漓    

C . 锭子 拙病 面面相觑 趋炎附势    

D . 桑梓 商酌 腆着肚子 不醒人事    

3. (2分) (2018·兰州)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经久不息。

B . 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 , 不能施以援手,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 一些家长曲解了学习的目的,将考上大学当作孩子上学的不二法门。

D .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 ,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4. (2分) (2018九上·嘉兴月考)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 .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 .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自这一著作。

D .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5. (2分) (2017九上·上杭月考) 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失了生辰纲,失了生辰纲后紧接着他怎么了?请简述。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6. (8分) (2019八上·绍兴期末)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月下飞天镜,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 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 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4) 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 郁达夫《奉赠》诗之五写到:“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在“此语”之前的是哪两句?请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请用《春望》里的诗句作答) 

(6)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课文《富贵不能淫》中,可以和这句话互为注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有人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60字左右)

材料一:人类将会杀死大地母亲,抑或将她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婪,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灵付出代价。

(阿诺德•汤因《人类与大地母亲》)

材料二:“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但愿城市化不会把地球上的乡村消灭掉,因为那将意味着消灭了上帝最宝贵的创造。

(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8. (17分) 阅读《鲍君》一文,完成小题。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②。

注:①罝(jū):网,用以捕鸟兽。②息:平息。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②怪之以为神                       ③问其故                              ④人具为说

(2) 

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昔有人设罝以捕獐

A . 以啮人(《捕蛇者说》)    

B .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 .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D .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昔 有 人 设 罝 以 捕 獐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9. (1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冯骥才

维也纳人的骄傲与福气之一,是他们生活在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之中。森林不单是维也纳人度假的去处,平日黄昏人们也常常驱车到城市东北角的卡伦堡山上,大口呼吸林海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树木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维也纳人整天眼睛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世人只知道这片森林受益于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而名扬天下,引来千千万万旅游者,为这座城市赢得外汇。哪里知道维也纳人与这片森林互惠互助,相依相存,这片森林也给了那位“圆舞曲之王”以创作的灵感、冲动和深情。

维也纳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面积40平方公里,有人说方圆百里。其实这个被称作“森林王国”的奥地利,拥有370万公顷森林,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所覆盖。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一出城市,到处是这样的景象:向阳的山坡上,林色鲜翠;背阳的山坡上,森森然像一片埋伏在那里披甲戴盔的兵阵。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维也纳森林是指维也纳城市近郊一带,地势最高不过海拔400米,很少针叶树,多为阔叶林,榆槐桉桐等数十种树木,交相混杂,每逢春至,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各种野生小动物奔跃其间。这景象与南部蒂罗尔州那种高山峻岭,松柏参天,雪溪喷泻,全然两样。这里的森林清新柔和,温文尔雅,倒与维也纳这个城市的味道更相调和。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地调节着气温。在维也纳,(    )太阳怎样灼热,(    )站到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中午与早晚,温差非常分明。(    )炎夏时节,日落之后,空气会很快凉爽下来,维也纳人在夏天夜里也要盖被子睡觉,(    )是一场雨后,天气如秋。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骤然风雷交加,大雨疾降,忽见大片草地冒起浓浓白烟,林间更是烟雾飞扬,很是壮观。这种景象以前很少见到。导游告诉我,这是因为森林和草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冷雨一浇,顿成烟雾。我才知森林与草地作用的非凡。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由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倍加珍爱。早在1852年奥地利就颁布了《森林法》,一百余年沿用至今。这实际上就是严格的森林保,科学性与应用性结合得很完美。比如采伐,伐掉的那一片林木的空地,正是需要阳光射入,促使森林更好生长之处。所以,奥地利人从来不缺乏木材,也不缺乏绿色。

如果留心观察,还会发现维也纳人对房前屋后的草地就像对居室内的地毯一样爱惜。你很难发现一小块枯草。他们甚至不肯使用汽车里的空调,担心废气污染草木与空气。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里,无论何处,张目一看,总有鲜艳的花木在视野之内;放眼望去,空气透明,视线无阻,只要目力所及,那些远远站在楼顶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绝无尘烟障目……

一天黄昏,我在城市公园正欣赏露天音乐会,忽然大厅顶上发出声声呜叫,音调似猫,其声宏大。扭头望去,原来是一只大孔雀站在上面。孔雀是逞强好胜的飞禽,她要与乐队一比高低。这引得人们都笑起来,但无人驱赶孔雀,乐队更起劲地演奏,随后便是乐队与孔雀边奏边唱,奇妙之极。

还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和谐与亲密关系的颂歌吗?

这不正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最动人的深层内涵吗?

(1) 

维也纳人与维也纳森林的关系是什么?

(2) 

联系上下文,给第五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然后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A.尽管   B.只要  C.即使   D.无论   E.只有   F.特别

(3)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4) 

结尾句的“深层内涵”指什么?

(5) 

读了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示?(限100字以内)

10. (20分) (2017七下·宁波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棵花

①庭内有棵花。之所以称为一棵花,是因为那是棵高大的槐树,高高大大地立在蓝天下,清清爽爽地撑开一片天地来。清晨的雾太浓,花便一嘟噜一嘟噜地拥着、挤着。花气太浓,浓成馥郁的白,又一丝丝、一缕缕浸润在澄澈的风中,松疏有致地垂落下来,叮叮当当地摇成阳光中薄的风铃。

②这样美的花,每年三月惹起多少孩子的欣悦与向往。

③然而,我的小表妹乐乐说:“我也要种棵花。”

④“那乐乐要种什么花呢?”我逗她。

⑤她在院中巡视一番后,指着角落里一个土灰的花盆说:“喏,就它了。”

⑥我一看,差点笑倒。那是盆半死不活的文竹,被妈妈弃置一旁。且莫说那细瘦绵软的茎,琐碎细小的叶和有气无力的精神,单只文竹能不能开出花来,就够我的小表妹琢磨的了。

⑦“不可能。你要知道文竹是文竹,槐树是槐树,文竹永远成不了花。”

⑧乐乐板着小脸,一声不吭,独自一人呼哧呼哧地把它搬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从此,窗外是妖娆的槐树,窗内是病恹恹的文竹。

⑨春天过去了。杨树依依,细草茵茵,纸鸢飘飘,孩童笑闹。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制定养花计划,严格执行,决不偷懒。

⑩夏天过去了。荷香阵阵,虫鸣声声,处处花繁,枝枝叶茂。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松土浇水。

⑪秋天过去了。秋风瑟瑟,落叶层层,果实累累,稻香撩人。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对花谈心,望花成痴。

⑫冬天过去了。白雪皑皑,琼枝树树,万物寂寂,齐家欢聚。只有我的小表妹,对花相坐,两相陪伴。

⑬又是一年春来到。乐乐的花没养成,人却病倒了。二妈对我说:“真是的,养什么劳什子花,文竹要能成花,还不成了笑话?”无语。

⑭我去看她时,正是那三月槐花盛。我怕她难过,便想拉上帘子。她喊道:“别拉别拉,姐姐,去把我的文竹抱来。”

⑮依言而行。

⑯她指着文竹说:“好看不,我的花?”我心想,哪有什么花?莫不是烧糊涂了?她又指着刚发的芽尖说:“这不是花?”只见茎尖处将开未开,似绽未绽,一丝丝绿意从中心沁出﹣﹣真的是花吗?当真是花!我眼中一热,抱住她说:“是花,文竹和槐树,是两棵一样美的花。”

⑰窗外窗内,暗香浮动。

(1) 

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3) 

⑨⑩⑪⑫四个自然段文字比较繁复,能否整合为“一年过去了,只有我的小表妹一人爱花护花,望花成痴”?为什么?

(4) 

说说题目“两棵花”的含义。

七、 作文 (共2题;共6分)

11. (1分) (2017八上·南和期中) 题目:_______的力量

要求:①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上。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及校名。

12. (5分) (2016九上·揭西期中) 一位屡屡失意的青年人去请教得道高僧,高僧拿了两只装有茶叶的杯子,用温开水冲了一杯茶,叫青年人喝,青年人觉得一点香味也没有;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着,一会儿,一缕清香缓缓从杯中飘出来……高僧这样加了三次水,茶叶在杯子里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于是青年人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芳香——茶叶经历多次的沸水浸泡,终于绽放了芳香!

人生如茶,人的成长需要磨练。

请以“磨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5-1、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6-1、

6-2、

6-3、

6-4、

6-5、

6-6、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

7-1、

五、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7分)

8-1、

8-2、

8-3、

8-4、

8-5、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七、 作文 (共2题;共6分)

11-1、

12-1、

文档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1.(2分)(2017九上·庄浪期中)下面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叱咤(chà)       拮据(jū)     胆怯(qiè)     呕心沥血(ōu)B.匀称(chèn)      倔强(juè)    狡黠(xié)     中流砥柱(dǐ)C.颈椎(jǐnɡ)      卑鄙(bǐ)     请帖(tiě)     强聒不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