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金属的力学性能》教案(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掌握金属力学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力学性能的衡量指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了解材料、认识材料、使用材料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
(2)难点:对拉伸曲线各阶段分析。
二、复习提问,温故知新。(5分钟)
三、实物演示,引入新课。(3分钟)
•在等长等粗的一根粉笔和一条橡皮泥上挂吊相同的砝码;用手指轻弹粉笔和橡皮泥。
•观察结果。
四、讲授新课(70分钟)
•(以举例法为主,辅助以演示法、类比法、提问启发等教学方法。)
(一)、力学性能相关概念:
•1.力学性能(定义):金属在外力作用时表现出来的性能,称金属的力学性能。
•在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制造中,选用金属材料时,大多以力学性能为主要依据。
•(举生产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2载荷:金属材料在加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受的外力称载荷。
•(1)按作用性质分:静载荷、冲击载荷、交变载荷。
•(2)按作用方式分:拉伸、压缩、扭转、剪切、弯曲。
• (举例并加以手势说明)
•3.变形:金属材料受不同载荷作用而发生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称为金属的变形。
•一般分为:
•(1)弹性变形: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例:弹簧。
•(2)塑性变形:不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的变形。例:弯曲。
• (二者相互包容)
•4.内力与应力:
•(1)内力:金属受外力作用后,为保持其不变形,在材料内部作用着以外力相对抗的力,称为内力。
•(2)应力: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应力。
• R=F/S
•式中:R——应力(兆帕); F——外力(牛顿);
•S——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二)、力学性能五大指标:
•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
•1.强度: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 大小用应力表示。多以抗拉强度作为判别强度高低的指标。
•(1)拉伸试验:测量抗拉强度。
•其方法是用静拉力对标准试样进行轴向拉伸,同时连续测量力和相应的伸长,直至断裂。
•a.拉伸试样
b.力——伸长曲线:
拉伸试验中记录的拉伸力对伸长的关系曲线。
曲线包含几个特殊的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缩颈阶段。
(2)强度指标:
a.弹性极限:Re=Fe/So
b.屈服强度:Rs=Fs/So
试样产生屈服现象时所承受的应力。它是机械设计的主要依据。
c.抗拉强度:Rb=Fb/So
材料在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Fb是试样承受的最大载荷。
2、塑性: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发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由拉伸试验测得,其指标包括:
伸长率:A=Lu-Lo/Lox100%
断面收缩率:Z=So-Su/Sox100%
3、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
它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有布氏硬度(HB)和洛氏硬度(HR)
4.冲击韧性: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韧性。用符号ak表示。
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来测定。
5.疲劳强度:金属材料抵抗交变载荷作用而不产生破坏的能力称为疲劳强度。
用符号R-1表示。
四、讲练结合 应用实例(5分钟)
有一根环形链条,用直径2cm的钢条制造,已知材料Rb=300MPa。
求该链条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是多少?
解:由Rb=Fb/s得Fb=Rb.S
横截面积S=2x(20/2)2
所以Fb=300x628=188400N
五、归纳小结,抓住重点(3分钟)
载荷的分类、力学性能指标。
六、布置作业 知识巩固(4分钟)
1.举例说明生产、实习中材料的加工及使用所承受的载荷。
(錾削与锯削、锉削。轴与钢丝绳的受力)
2.某厂购进一批40号钢材,按国家标准规定其力学性能指标不低于:Rs340MPa,Rb540MPa,A19%,Z45%。验收时制成Do=10mm的短试样(长50mm)
做拉伸试验:当载荷达到28260N时,试样产生屈服现象;载荷加至45530N时,试样被拉断。拉断后标距长为60.5mm.断裂处直径为7.3mm。
试计算这批钢材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