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21:29
文档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上传:张冬文更新时间:2012-8-1610:58:06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来自上栗县金山镇中学我的名字叫张冬文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六章电压电阻第2节第一课时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关系和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推荐度:
导读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上传:张冬文更新时间:2012-8-1610:58:06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来自上栗县金山镇中学我的名字叫张冬文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六章电压电阻第2节第一课时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关系和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上传: 张冬文 更新时间:2012-8-16 10:58:06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来自上栗县金山镇中学  我的名字叫张冬文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第六章 电压 电阻第2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一课时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关系和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压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2、通过同学们共同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恰当的结论。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教法选择:

 

教法: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取启发诱导、点拨释疑、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 教学程序及设想: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2分钟)

为了顺利得出本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采用类比法设计复习题: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导入本节新课时,采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5分钟)

学生通过演示,完成自主预习题。为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已确定的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预习题如下:

问题1、如图或实物所示是什么电路?

问题2、你能否画出该电路的电路图?

问题3、这种电路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得知的?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教师采取展示学生学案、学生补充完善学案的方式顺利完成此环节。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钟)

同学们针对学案中设计的探究问题,分小组先讨论解决后再记录下问题,为展示交流做准备。然后本小组讲解,其余小组聆听并发现其不足之处,加以完善。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注意归纳思路、渗透学科理念。

本环节设计的合作探究题和处理的方法为:

问题(一)学生在分析电压时免不了和电流时一样的思路,这就要避免三点的问题,电压是两点间的,而不是一点的,这个可以用水压来作类比,它其实是一个差值。

问题(二):学生的思路和方法很多,但是各有所长,但各有不足之处,让学生共同分析,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也就是我们下面将要共同探究的这种方法:组成一个串联电路,分别测出各段电压然后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结论。

接下来便是学生按照共同探究得到的方法实验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各个小组之间巡视指导。同时提醒同学们实验要客观,不要随意改动结果,若得到了不太满意的结果要认真分析原因,改进后再重做。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5分钟)

对应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叙述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也有机体现了学科知识建构的思想。构建体系时以屏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10分钟)

学生完成检测题后,教师展示答案,对出错和疑问较多的地方,通过兵教兵和师教兵的方式解决。

 6、学后反思:(3分钟)

 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和本节的目标,在学案上自己构建本节的知识树。

四、板书设计: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

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

高中物理评课稿

听了隋老师讲解《电势差》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评课内容: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一些概念具体化,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2、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去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教程。通过类比手段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行扩展抽象上升理性认识,最后把这些认识和知识加以巩固。

  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这一原则,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概念理解,还是方法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思考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获取知识,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必要之处作适当设疑点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3、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对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概念电势差,电势突出,祥略得当。

  

  由于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这也决定着赏评一堂课时,个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这堂课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可以更接近实际生活,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可以列举出更多的生活实例,如跨步电压触电的现象等。

  总之本节课充分运用了类比的研究方法,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例。

物理课评课范文

一、 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比如:有学生的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

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用电的安全、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评选“电学之星”----向学生赠送关于“神舟5号”和“航天人事迹”的杂志等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报效祖国!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蓝维才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

文档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说课稿上传:张冬文更新时间:2012-8-1610:58:06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来自上栗县金山镇中学我的名字叫张冬文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第六章电压电阻第2节第一课时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关系和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