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空区治理工程平面布置图 (1张)
1、工程概况
Xxxxx采空区,该采空区埋深约41.5m,开采高度约2-4m,开采年代约为上世纪30-40年代,顶板管理方法为开放式管理。为保证拟建建筑物施工及后期使用过程的安全稳定,需对该采空区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2、治理方案的选择及治理范围的确定
2.1治理方案的选择
采空区治理多采用注浆充填法。依靠浆液良好的流动性,能有效充填采空空洞,特别是多个钻孔在经过多个期限次的注浆使得浆液互相搭接、交叉、串插,使采空空洞和围岩裂隙得到填充或胶结加固,从而阻止采空区的冒落变形,使采空治理范围的地基达到稳定,保证治理范围内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
2.2治理范围的确定
根据前期钻探揭露,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确定以拟建配套设施用房东中南部为治理范围,对下伏采空区进行注浆加固。
3、治理方案设计
3.1设计依据的技术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注浆技术规程》 (YSJ211-92)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3.2注浆充填加固机理
3.2.1通过注浆,能有效地充填采空空洞及冒落带岩石空隙,增强冒落带岩石密实度,提高裂隙带岩层的整体刚度,阻止顶板继续跨落。
3.2.2依靠浆液良好的流动性,对节理、裂隙、层理等软弱结构面进行充填胶结,提高抗剪强度和裂隙带的整体固结程度。
3.2.3水泥、粉煤灰浆液凝固后具有一定强度,经过对采空区充填加固,从而阻止采空冒落带的进一步变形,保证采空治理范围的地基稳定。
3.3采空区治理钻孔布置
钻孔分一般注浆孔和帷幕注浆孔两种类型,帷幕注浆孔间距为5.0m~10.0m,一般注浆孔间距5.0~6.0m。
3.4钻孔布置及钻孔深度
本次布置注浆钻孔20个,根据岩层倾向,在拟建建筑物西南侧布置帷幕孔8个(1#、6#、11#/、16#~20#),其余均为一般孔。其中取芯钻孔3个(1#、13#、20#),其余均为非取芯钻孔。钻孔深度至揭露采空区底板深度以下0.5m,设计深度暂定45.0m。
3.5采空区治理浆液
采空区治理施工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液。浆液材料主要由水、水泥、粉煤灰组成,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生活用水;火力发电厂粉煤灰。浆液水泥:粉煤灰固相比(重量比)2∶8,浆液水固比(重量比)0.8∶1;帷幕注浆孔浆液可适当提高稠度或添加水泥重量的1~3%速凝剂。当局部采空区吃浆量较大时,在孔口加一漏斗状的投砂器,用浆液将黄砂带入孔内,投砂时为防止堵孔,应避免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的砂,当孔口起压后,不宜投砂注浆。
4、施工技术要求
4.1钻孔施工
4.1.1测量放点标定钻孔孔位,严格按钻孔类型、孔位进行施工,孔位偏差≤0.5m。
4.1.2根据钻探结果掌握煤层赋存状况,取芯钻孔遇土层采用不送水回转钻进,遇基岩采用送水回转钻进;非取芯钻孔采用送水无岩芯钻进或潜孔锤冲击钻进,至煤层底板或空洞终孔。
4.1.3取芯钻孔要做好钻探原始记录和岩芯编录工作,记录要及时,钻孔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漏水、掉钻、埋钻等要详细记录深度及层位。
4.2封孔施工
4.2.1下注浆管前应准确校核孔深、变径、封孔管长度等。
4.2.2注浆管选用Φ42mm钢管,托盘以下注浆管长度3.0m, 钢管采用丝扣连接,托盘制作要规范,一般应小于封孔段孔径2~3cm。
4.2.4止浆段深度为托盘以上3m,地表以上注浆管不宜过长,一般0.6~1.0m为宜。
4.2.5托盘以上投入20cm 厚砾石或中粗砂,而后采用纯水泥或水泥粉煤灰浆封孔,水灰比0.5:1~0.7:1,确保封孔质量。
4.3浆液材料配置
浆液配置应按设计浆液配合比进行。到场水泥每200吨、粉煤灰每800吨进行抽样检验;浆液每1200m3做试块抗压强度试验,要求试块28天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水、水泥、粉煤灰等原材料要用容器计量,进行配比控制;浆液采用二次搅拌,搅拌机一次加水到位后,添加固料,添加固料过程中随添随搅,固料添加完毕后搅拌时间不少于5min。注浆过程中每间隔5min,需搅拌一次,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
4.4注浆施工
首先对帷幕孔进行灌注,其次进行一般孔注浆。注浆施工采用大间隔(跳孔注浆)施工顺序进行,帷幕孔采用间歇性压力注浆,一般孔采用一次性压力注浆。首期注浆结束后对剩余钻孔施行注浆,并检验首期注浆效果。对浆液回落的钻孔可采用多次回灌。
4.5注浆停止标准
4.5.1孔口管压力升至0.5MPa以上,稳定15 min。
4.5.2孔口管压力未升至0.5MPa,但吃浆量小于70L/min,且持续15 min。
4.5.3地表溢浆、钻孔串浆。
以上各条均可作为停注标志,停止注浆4小时后,对所有钻孔进行复注。
5、注浆施工质量检测
浆液结石体强度试验:每1200m3浆液做1组(6块)试块进行检验,要求浆液结石体28天抗压强度达到1.5MPa。
6、采空区注浆工程管理
6.1施工准备
采空区处理前,管理技术人员首先要现场踏勘场地,了解场地情况,合理布置泵站,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及时报验。
6.2施工阶段管理
项目经理是采空注浆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质量检验、送检试样、报验各种工程量,同时应及时准确的发现、记录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6.3竣工资料报验
采空注浆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完善各种资料,提交竣工报告并做好资料的收发及归档工作。
7、预计工程量
采空区治理面积暂按500m2计算,采高暂按4m,工程量估算表如下:
处理
面积
| (m2) | 采高 (m) | 钻孔 (个) | 钻孔 进尺 (m) | 注浆量 (m3) | 水泥 用量 (t) | 粉煤灰 用量 (t) | Φ42mm 钢管 (m) |
| 500 | 4 | 20 | 900 | 2250 | 344.25 | 1374.75 | 255 |
8.1本设计所提供工程量为估算工程量,仅供参考,采空治理工程量以实际发生量为准。
8.2注浆结束后,建设单位另行委托第三方对注浆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建设单位另行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