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实验幼儿园
名 称:好玩的溜溜车
适合年龄: 3岁-4岁
一、游戏材料
溜溜车、积木、垫子
二、活动内容与过程实录
情景一:好玩的溜溜车
户外活动开始了,张楚一、易雪阳等几个小朋友一人找来了一个溜溜车,把溜溜车放在地上后就趴在溜溜车上,双手按在地上向前滑去,不一会儿,易雪阳把脚翘起来后双手不断往右移,自己趴在溜溜车上转圈圈,转了两圈后他的速度开始加快,手用力的推一下后举起来,自己的身体在溜溜车上悬空转,溜溜车停下来后他又用力在地面上推一下。张楚一看见了也在原地转了起来,同一游戏一直坚持了10分钟。
观察要点:
1.孩子对材料的兴趣度,是否有延续游戏的欲望。
支持策略:
一、谈话策略(部分)
幼儿游戏后分享,说一说今天的游戏故事。
易雪阳:我趴在溜溜车上玩转圈圈的游戏。
张楚一:我手推在地上溜溜车就滑动了。
提问:溜溜车还可以怎么玩?
张诗薇:可以坐在上面玩。
田云溢:可以一个人坐着,一个人推着玩。
情景二:会滑动的小木马
户外活动时,李梓颢趴在溜溜出上玩,这时他看见张阳欧在玩泡沫积木,他立刻站起身,找来了两块橘色积木,错落拼成了小木马的样子,他把拼好的积木放在溜溜车上,自己坐在积木的一端,手扶着上面的积木,脚在地上不停的滑东,小木马也随着脚的滑动动了起来,他开心的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小木马动起来了。”陈志伦、冯瑞霖看见了也去找了两块积木拼成了小木马的形状,放在溜溜车上坐着玩,冯瑞霖在玩的过程中还时常拍自己的屁股,嘴里发出“驾、驾、驾”的声音,陈志伦对冯瑞霖和李梓颢说:“我们一起来比赛吧!”两个孩子都说:“好呀”!三个孩子骑着自己的小木马开心的向前滑去。
观察要点:
1.幼儿对同伴的建议是否采纳。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物多玩。
支持策略:
一、谈话策略(部分)
今天你们在玩溜溜车的过程中很开心,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玩的?
李梓颢:我用两个积木拼了小木马,然后放在溜溜车上玩。
陈志伦:在溜溜车上骑小木马很开心。
冯瑞霖:在溜溜车上骑小木马开得很快。
情景三:垫子上玩车了乐趣
户外活动时易雪阳等几个小朋友拿来了一些垫子铺在地上,然后自己就在上面爬来爬去,张诗薇小朋友看见了,他把溜溜车也开到垫子上去,她趴在溜溜车上,手按在垫子上用力的向前冲去,但是车没动,自己的身体向前冲了出去,她站起身来又坐在车上试图想向前开去,还是没有成功,此时万诗琪正在她的身后,于是便请万诗琪推她,在同伴的帮助下她成功的从垫子上开了过去。张睿涵、刘若熙等小朋友看见了也纷纷将溜溜车拿到垫子上来尝试向前开。
观察要点:
1.能否顺利向前开走。
2.能否找出在垫子上开车开不动的原因。
支持策略:
一、谈话策略(部分)
1.今天在玩溜溜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故事和小朋友分享呢?
张诗薇:在垫子上开车开不走。在地上开车开得很快。
2.为什么会这样呢?
张诗薇:因为垫子是软的。
3.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张诗薇:我请小朋友推我的。
4.怎样在垫子上开车也能开走?
杜雅璇:用脚用力蹬垫子。
张睿涵:跪在溜溜车上手向前爬。
易雪阳:一只脚踩在上面开,就想玩滑板车一样。
万诗琪:用手推着溜溜车走。
二、活动价值分析
从以上孩子们实践操作的几个情景中,我们清楚的看到孩子们的活动过程呈现出“单一玩车——材料混合玩车——同伴合作玩车”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幼儿的每一个阶段操作实践,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我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来解读幼儿的发展信息,并给予相应的支持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活动形式由到集体,发展幼儿的合作力
看得出几个阶段中,在最初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各自玩,在第二情景中孩子们出现了比赛,与同伴有了简单的交流,在第三情景中孩子们遇到了困难会主动请求同伴的帮助,同时也
2.根据幼儿需求,提供有效支持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环境创造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发展的支持者”,所以在观察了幼儿的整个游戏过程,解读了幼儿的行为产生意义后,作为教师我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支持,以此来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有效学习。
(1)及时和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促幼儿游戏的延续开展
(2)根据需要自主获得材料,保持活动延续开展
从整个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我在游戏中只是负责全面观察幼儿表现并记录他们的活动过程,尽量的放手让幼儿自己做,而在分享时,用照片、视频让他们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我从孩子们的合作操作中,看到了孩子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探究者、实践者,都有解决问题、自发组织活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