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 | 2016.3.29 | 备课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胡月杏 | ||
参加人员 | 三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 ||||||
集体备课主题及内容 | 11.蝙蝠和雷达 | 记录人 | 黄梅 | ||||
集 体 备 课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过 程 | 一、总体分析教材 本篇课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的选编了精读课文。也就是说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确定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5、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设计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 2、精读课文,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说说,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4、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5、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语句。 6、延伸与拓展。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并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探究,总结出对人类有价值的信息,创造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小发明。 四、集体讨论交流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思路清晰,很有逻辑性,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热情。也会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再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突破难点过程中,要放手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如:设计图表,当解说员等方法,教师要适当点拔,热情激励。教学时还应注意“小泡泡”的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本课的拓展活动应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与语文园地有机的结合。之前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教师要从内容上,方法上进行指导,在交流形式上也要多种多样,力争人人参与,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手段,开展一系列的评比,如“优秀解说员”“小小发明家”“办报能手”“五星小记者”等。习作内容的选择上,引导学生可以选自己的发现,也可写自己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