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港口物流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报检业务一线操作的基本流程,具备出入境报检的操作能力。该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参加报检员资格考试,获得报检员资格证书的必修课程,为学生以后从事报检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报检员注册、申请开通电子报检、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审批申请、准备报检单证、出入境报检的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主要职业能力目标:
1.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内容与工作程序;
2.能清楚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的流程;
3.能清楚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的通关、放行和收费相关程序;
4.会正确填制出入境报检单;
5.会正确制作和处理出口货物产地证;
6.会对不同进出口货物进行正确申报、联系检验与取证。
三、参考课时
144课时
四、课程学分
8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 教学项目 |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 活动设计建议 | 参考课时 |
项目一 | 出入境检验 检疫认知 | 1.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 3.掌握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律地位和作用 4.掌握出入境检验检疫的工作内容 | 1.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参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通过教学视频等教学手段展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情景 | 10 |
项目二 | 报检单位 与报检管理 | 1. 熟悉报检单位和报检员的管理 2. 了解报检单位的范围、审核与登记 3. 掌握报检单位的权利与义务 4. 掌握报检员资格的取得、变更、权利与义务 | 1.通过一些工作业务案例,来展示报检单位的相关情况 2.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来介绍报检员的权力义务 | 20 |
项目三 | 入境货物报检 | 1.能对不同入境货物报检,熟悉报检的工作程序,须递交的资料等 2.了解入境货物报检的相应业务知识 3.掌握不同货物报检的要求,能正确准备须递交的资料 | 1.展示入境货物报检的相关单据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报检工作的学习情境 2.通过模拟入境货物报检的小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入境货物报检工作的程序及相关单据的制作和处理 3.实单操作让学生会填制入境货物报检单 | 30 |
项目四 | 出境货物报检 | 1.能对不同出境货物报检,熟悉报检的工作程序,须递交的资料等 2.了解出境货物报检的相应业务知识 3.掌握不同货物出境报检的要求,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正确选择须递交的资料 | 1.展示出境货物报检的相关单据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报检工作的学习情境 2.通过模拟出境货物报检的小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出境货物报检工作的程序及相关单据的制作和处理 3.实单操作让学生会填制出境货物报检单 | 30 |
项目五 | 检验检疫签证通关与放行 | 1. 掌握检疫签证、检验检疫通关与放行、检验检疫证单更改、补充与重发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2.了解检验检疫证单的签发程序 3.熟悉出入境检验检疫证单的法律效用的基本内容 |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检验检疫单证的签发流程,让学生清晰直观的掌握这一过程 2.通过角色分配演示,让学生分角色展示各个环节,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这些流程 | 30 |
项目六 | 电子检验 检疫与计费 | 1.学会电子报检、电子转单、电子通关 2.了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知识 3.掌握检验检疫信息化的有关内容与要求 4.了解检验检疫计费的有关内容 | 通过模拟的教学软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出入境报检工作的过程 | 24 |
(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模拟情境、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实际训练等方法,来开展教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资源等手段,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出入境报检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灵活运用理论讲授、理论知识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战体验并行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能够用所学的报检知识,直接能从事出入境报检业务。
(二)评价方法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学录像、视频等资料。
2.实训条件:参照物流实训室以及各种实训设备标准进行,建议师生比例在1:15~1:20。
(四)教材编写
1.主要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为基础,结合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与本省特点,以实用为原则,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增加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以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组织教学。
2.教材内容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合理吸收本专业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等。
3.教材形式应图文并茂,尽量多采用图片、流程图等,语言生动,版式活泼,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校通过购买、检索、校企合作或者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教具、影像资料、电子教案、试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