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13:30
文档

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

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1.《观潮》(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3)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形状: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2.《走
推荐度:
导读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1.《观潮》(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3)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形状: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2.《走
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

课文重点知识点:

1.《观潮》

(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3)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

形状: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

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

2.《走月亮》

(1)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贯穿全文,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4次,这种修辞手法是反复。

(2)“我”和阿妈走月亮,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抒发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时的高兴、开心的心情。

(3)本文的线索是“走”。

3.《现代诗二首》

(1)《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诗人刘大白。该诗描绘了秋天(季节)黄昏(时间)江边(地点)的美丽景色,流露出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

(2)《花牛歌》中这只花牛在草地里做了很多趣事: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从而我们认识了一只淘气、可爱的花牛。

4.《繁星》

(1)《繁星》一课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2)著名作家巴金写的《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介绍了自己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感受:第一次是在自家的庭院里,觉得温暖舒服;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里,觉得星星带给我们的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看繁星,船动星移,回味无穷,感觉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舒服。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文中第一粒豌豆想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第二粒豌豆想要飞进太阳里,最后一粒豌豆落到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能看出第一粒豌豆和第二粒豌豆自高自大,第三粒豌豆和第四粒豌豆满足现状,最后一粒豌豆随遇而安,为住在顶楼里的小姑娘带来快乐。

(2)五粒豌豆的结果是:第一、三、四粒豌豆粒豌豆被鸽子吃掉了,第二粒豌豆落到了水沟里,第五粒豌豆开出了紫色的豌豆花。

(3)豆荚里一共有五粒豌豆,其中第五粒豆最了不起,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无限愉悦、生机和活力,小女孩在豌豆顽强生长的启示下,获得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中我明白了平凡的人生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6.《夜间飞行的秘密》

(1)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雷达天线就像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2)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这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有所启示。

7.《呼风唤雨的世纪》

(1)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

(3)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明和发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风”在文中指的是各种现代科技,“梨花”指的是无数的发明创造。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在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5)“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中“呼风唤雨”指的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说明20世纪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8.《古诗三首》

《暮江吟》

(1)诗意: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青绿的,一半是鲜红的。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2)本诗描写了四种景物:残阳、江水、露、月,作者形象地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3)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句诗中将露珠比作珍珠,新月比作弯弓。

《题西林壁》

(1)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2)一诗中,诗人从正、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庐山有自己不拘一格的美。

(3)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苏轼《题西林壁》中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还能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形容。

《雪梅》

(1)诗意: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2)梅和雪的共同特点是白,雪的白胜过梅而梅的香胜过雪,它们各有所长。

9.《蟋蟀的住宅》

(1)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体现在三个方面:慎重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住宅。

(2)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3)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两方面的内容。

10.《盘古开天地》

(1)《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

(2)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突出表现了盘古力大无穷的特点;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突出表现了盘古身躯巨大的特点;盘古改天换地的过程,突出表现了盘古甘于奉献的特点。

(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隆隆的雷声;

他的左眼——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他的四肢和躯干——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滋润万物的雨露……

11.《精卫填海》

(1)《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堵塞东海的故事

(2)重点解释: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堵塞。

(3)课文注释: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堵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12.《普罗米修斯》

本文选自古希腊神话,讲述了人类因为没有火,生活非常悲惨,天神普罗米修为了帮助人类,勇敢地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遭受了宙斯残酷的惩罚,他不屈不挠,后来得到大力神的救护,终于获得自由的故事。

13.《女娲补天》

(1)补天要用的五彩石,是红、黄、蓝、白、青五种颜色的石头。

(2)女娲为人类做的事: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断龟足撑天、杀死黑龙、烧芦苇堵地缝。

14. 《麻雀》

(1)本文主要讲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起因: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2)《麻雀》是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是的母爱。

(3)《麻雀》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4)课文中作者不仅写了看到老麻雀的行为,听到它的尖叫,还写了自己想到的内容,把一件事写得很清楚。

(5)“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因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那种伟大的母爱使我震撼,让我这样做。

15.《爬天都峰》

(1)课文的写作顺序: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2)课文主要写的是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的事。

(3)天都峰的特点:高、陡。

(4)我和老爷爷都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我”和老爷爷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16.《牛和鹅》

(1)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2)开始时,我们对待牛的态度: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对鹅: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17.《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本文主要讲了“我”童年时的一次难忘经历:“我”在一次班级演出中扮演老虎,因不会豁虎跳遭到同学嘲笑,自己却一直不明原因。

2.“我”演出前后心情变化的一项是:期待—自信——紧张——狼狈——不解

3. 对课文题目中“窝囊”这个词理解正确的是:“我”不会表演,演不出老虎的气势,“我”演的是只胆小、的老虎。

4. 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原因
期待表演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不会豁虎跳,老师没有撤换“我”,还指导我。
张、狼狈“我”演的老虎太窝囊,观众哄堂大笑。
无法释怀真正的老虎没有豁虎跳。
18.《陀螺》(1)《陀螺》一文以陀螺为线索。

(2)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是:懊恼——期待——高兴——沮丧——欢乐——自豪。

(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不能只根据外貌去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19.《古诗三首》

《出塞》

(1)诗意: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2)词语的意思:但使:只要。    教:令,使。    度:越过。

(3)“飞将”是指:西汉名将李广,诗中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人们的愿望是: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平息战乱,安定边防。

(4)战事已经延续千年之久,战场铺展万里之遥,古往今来无数将士的青春和生命都消耗在这冷月边关。想到的诗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凉州词》——七言绝句

(1)诗意:精致的酒杯里盛满了醇香的葡萄酒,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

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如果醉倒在战场上,请你不要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2)《出塞》《凉州词》都是描写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属于边塞诗。

(3)“沙场”的意思是:战场。

《夏日绝句》(1)本诗中提到的历史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

(2)诗意: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人生,退回江东。

(3)《夏日绝句》是宋代诗人李清照写的。绝句是一种体裁,这首诗题的意思是描写夏天的绝句。

(4) 本诗中写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的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0. 《梅兰芳蓄须》(1)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2)梅兰芳蓄须是为了表明不为日本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3)课文记叙的是日军占领期间,梅兰芳蓄须以拒绝给日本人演戏的故事,这期间梅兰芳: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体现了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21.《延安,我把你追寻》

(1)诗中第二小节中的“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现代化;“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宝塔山”代表延安,代表延安精神。

(2)作者分别到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追寻延安那独特的精神。

(3)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互相爱护、互相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崇高想想献身的精神。

(4)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发达,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但是绝不能失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1)《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1.2两节写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3.4两节

写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5.6两节写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22.《王戎不取道旁李》

(1)文意:王戎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2)重点词语的意思:尝:曾经。     竞走:争着跑过去。    折枝:压弯了树枝。

(3)人问之的“之”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边的李子这件事。     取之的“之”指的是李子。

(4)王戎不动是因为:他认为这些李子是苦的。从词语“信然”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

(5)本文的起因: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经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结果是:取之,信然。突出了王戎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3. 《西门豹治邺》

(1)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2)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在了解了当地人民的情况后和老百姓一起惩治巫婆和官绅,最后开凿渠道引水入漳河,庄稼获得好收成的故事。

(3)《西门豹治邺》一文中,西门豹治理邺县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

摸清底细(调查)——惩治巫婆和官绅(除害)——兴修水利(开渠)

(4)第二题:找出第10——14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

  西门豹将计就计,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教育了百姓,办法妙在:(1)安排周密;(2)不动声色;(3)假戏真做;(4)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24.《故事二则》

《纪昌学射》

(1)讲了纪昌拜射箭能手飞卫为师,飞卫却让他先下功夫练习眼力。纪昌勤加练习,做到了看东西不眨眼睛,能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飞卫才开始教纪昌开弓放箭。后来,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突出了纪昌的恒心和毅力。

(2)本文根据《韩非子·喻老》改写。

(3)扁鹊认为,病在皮肤,用热敷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为力了。

(4)《扁鹊治病》讲的是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并三次劝其看病,但蔡桓侯不听,故事以蔡桓侯的悲惨结局告诉人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并改正错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文档

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

2020部编版四上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1.《观潮》(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3)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形状: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水墙——白色战马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2.《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