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弱在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从个人的发展需要,主动性与否和认知意义的把握三个方面研究把握现阶段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分析其内在原因,寻求激励动机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学习 动机
1.引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大时代背景之下,各国之间竞争激烈,国际交往频繁,英语已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成为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教育一直把英语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各大高校更是一直在给“英语热”持续加温。四六级、托福、雅思、gre,出国、考研、招聘,一系列道路的铺展都得用英语做奠基石。从2007年开始,我国高校全面实行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计分方式,以了解大学生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发展水平。据调查,我国大学生四年学习期间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但学习英语的实际投入与英语能力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反差,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效果却并不显著。
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成绩成正相关——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成绩越好。这一点在外语教师和外语教学研究者中已达成共识。外语学习动机广泛受到重视,这不仅因为它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因为它作为非智力因素、相对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来说具有不稳定性,更需要教育者的关注。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现状,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研究可以丰富有关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解决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相关研究综述
(1) 英语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lambert和gardner就开始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此后二语学习动机受到了广泛重视。由于动机本身具有复杂性,研究者不能在动机定义上达成一致。其复杂性表现在动机涉及到的因素众多,研究者往往只强调了动机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未能涉及全部动机因素。此外,动机所包含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难以简单地描述其性质和根本特征。如chambers(1999)曾试图给二语学习动机下一个简明、完整的定义,结果未能找出可以概括全部动机因素的语句。(秦晓晴,2003)
外语学习的动机是语言学习诸多个体因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也是决定语言学习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一虹等人 (2004:63 - 86) 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归纳出 7种外语学习动机类型,包括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情景动机、出国动机、外部要求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交流媒介动机。文秋芳 (2000:174 - 178)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把英语学习动机分成为了文凭、好工作、高工资等表层物质刺激的表层动机和因为兴趣、为了增加知识等深层物质刺激的深层动机。因为这种分法简单明了,比较适合我国的外语教育国情,一开始就被学者所接受和采用。
(2) 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角度
首先是社会心理模式中的动机,90年代以前一直是社会心理视角主宰着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把二语学习看作是一个社会心理现象,因此特别强调学习环境和态度对学习者行为的影响。社会心理视角的动机研究关心群体环境和目的语文化环境中的个体,研究重点往往是能体现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溶入型动机。以社会心理模式为代表的动机主要表现在文化认同态度上。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态度对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再者是自我决定论的动机,内在动机源于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而外在动机则源于外界影响,这两类动机被认为是一个连续体对立的两端。人们认为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能更好地预示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内在动机的力量体现在它可以使学习者满足好奇心,并吸引他们在学习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发展自我能力。
总之,社会视角的动机研究引入了标准评价方法和工具,促进了动机研究的学化,这无疑为二语学习动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人们建构视野更广阔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通过自编访谈提纲,采访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获得当前新的动机变化状况,给出建设性意见。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献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相关资料,了解已有研究现状,从而发现问题,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访谈法
本研究受访对象为在武汉大学校园内随机采访的20位武汉大学本科生,其中一半是随机采访的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另外十位是非英专本科生。
4.结果分析讨论
经过对20个同学进行访谈调查,我们总结出两点:
(1)英语专业学生
一般而言,英专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对英语学习兴趣较浓,课后多会自主学习英语,通过看电影或英文读物来提高英语水平。大多数都希望以后能找到一份跟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如翻译,外企职员,教师或出国深造。一方面是希望专业优势能得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是属于个人爱好。英专的男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较女生被动一些,受到老师或课程设置的多一点,但是知识涉及面更广,有些男生都选择了第二学位的学习,如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等。因此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倾向于把第二专业作为发展方面,把英语作为辅助工具。
(2)非英语专业学生
我们把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通过考试完成学业为目的,由于大学里明确规定学生在读期间必须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在大二期间考英语四级,因此有些非英专的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旦完成考试,就不会再继续学习英语了。第二类是把英语作为本专业的辅助工具,通过学习英语来更好的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另外,也把英语作为求职道路中的砝码,为以后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第三类是纯粹爱好英语,把英语作为一门兴趣来发展,但是不和本专业冲突也不把英语当做未来就业目标努力。
根据以上两点的分析我们得出几点假设:
(1) 现在大学生学习英语比较被动,一般都是迫于考证或升学的压力,学习功利性较强,兴趣缺失,效率较低。
(2) 越来越多学生把英语学习和本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一方面是相学相长,一方面是把英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
(3) 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在就业方面都倾向于找跟专业挂钩的工作。
5.本研究的缺陷不足
(1)首先是问卷的编制上,关于英语学习动机访谈提纲的编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收集数据资料、更广泛深入地参与。编制之前,最好有个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了解大家的一些重要观点,然后完善我们的访谈提纲。
(2)关于访谈的对象,人数只有20为武大本科生,访谈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全面性可靠性方面有待改进提高。
(3)关于访谈的过程中,由于对于方谈技巧的运用还不太精通,与受访者的互动不够,因此访谈技巧还需提高。
(4)由于研究者知识能力有限,对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总结还不够透彻。(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一虹等.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 [j].外语教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