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11:17
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二则》精练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入门不顾()(5)尊君在不()(6)下车引之()(7)相委而去()(8)去后乃至()2.
推荐度:
导读《二则》精练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入门不顾()(5)尊君在不()(6)下车引之()(7)相委而去()(8)去后乃至()2.
《<世说新语>二则》精练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去后乃至(       )         (4)入门不顾(       )

(5)尊君在不(       )         (6)下车引之(       )

(7)相委而去(       )         (8)去后乃至(       )

2.用“/”划出下面句子两处朗读停顿的地方。

元 方 入 门 不 顾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离开)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5.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友人惭,下车引之。

                                                                         

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7.你能写出两个古代少年机智聪明的故事吗?请写出具体的人名和主要事件。

                                                                           

8.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9.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陈太丘之友:                                                         

元方:                                                               

道理:                                                               

10.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11.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元方有哪些品质?

                                                                         

1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二、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               ,是由南朝         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雪骤(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5)公欣然曰(      )               (6)与儿女讲论文义(      )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白雪纷纷何所似     繁花似锦           B.公欣然曰     悠然自得

C.与儿女讲论文义     中华儿女           D.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

6.在这篇小短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7.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做评定,你觉得哪种好,好在哪?谢太傅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8.文章最后一句补充交代“兄女”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9.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

10.“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请赏析该句妙在何处。

                                                                         

1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世说新语>二则》精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

1.(1)约定  (2)离开  (3)才  (4)回头看  (5)通“否”  (6)拉      (7)丢下,舍弃  (8)到

2.元方/入门/不顾

3.A(A项中“与”皆是“同”的意思。)

4.D(“顾”为“回头看”。)

5.(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过了中午还没有来。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后那朋友才来。  (4)那个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便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6.C(“尊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而“家君”则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7.示例:司马光,砸缸救出了落水伙伴。

8.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责骂元方的父亲。这两个方面都是友人理亏。

9.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还要知错能改。

10.诚信是为人之本,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我们应尊重他人,对他人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11.当客人问父亲是否在时,元方的回答表现了他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当客怒骂父时,元方据理反驳指出客人的无信和无理,表现了他年纪虽小却懂理识仪,聪慧过人,机智勇敢。当客人惭愧时,想拉元方以示亲近,元方却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的个性率真,正直不阿。

12.(1)言而无信,待人无礼。(2)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咏雪》

1.《世说新语》  刘义庆

2.(1)家庭聚会  (2)不久/一会儿  骤  (3)大体  相比  (4)不如、比不上  凭借  (5)高兴的样子  (6)子侄辈  文章的义理

3.(1)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家庭聚会,与子侄辈讲解谈论诗文。  (2)(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4.C

5.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儿女  讲论文义

6.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

7.胡儿:形。  兄女:神,意蕴。  笑:子侄有才/都行。  乐:兄女更有深意/文才。

8.表达对谢道韫的赞赏。(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9.C(公的大笑是善意的,不是“讽刺”,此文表现的是和谐快乐的家庭气氛。)

10.因为柳絮呈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11.主观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认为撒盐空中好的,从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形态来阐释理由,这是形似。认为柳絮因风起好的,从神似,意蕴的角度阐释理由即可。

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二则》精练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入门不顾()(5)尊君在不()(6)下车引之()(7)相委而去()(8)去后乃至()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