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元备课分析
| 单元主题 | 第五单元延续了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编排特色,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课文。 |
| 课文内容课时划分 | 《画》2课时,《大小多少》2课时,《小书包》2课时,《四季》2课时,《升国旗》2课时。 |
| 单元重点 | 1.认识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字和两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 4.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 |
| 单元难点 | 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
| 教学建议 | 1.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2.注意引导想象,以形象认识为基础,体会作品的思想。 3.抓关键语句,理解形象特征,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言文字统一起来,并将文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认识童话的完整的艺术形象,进而启发学生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 |
| 课时内容 | 《画》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画》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
| 教学重点 |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
| 教学难点 |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近”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注意“一”字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
| 学习任务及 核心问题 | 学习任务1:观察文中插图,引入诗句 核心问题:①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②画上题了哪些字? 基本学法:观察法。 学习任务2: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核心问题: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基本学法:学生自读、学生评价、教师正音、学生练读 学习任务3: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核心问题: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基本学法:比一比,找一找。多种形式练读。 学习任务4:学写生字 核心问题:在田字格中写好“水、去”。 基本学法:观察法,边说笔画名称边书写。 |
| 课堂练习 | 1.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 |
| 作业设计 | 1.朗读课文。 2.将本节课学过的生字抄写2遍。 |
| 课时内容 | 《大小多少》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课文是一首儿歌,由4小节组成,每节有两行。第一行从“大小”或“多少”的角度进行简单比较,第二行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大小”或“多少”,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儿歌,有4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提示学生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学生刚学习过简单的反义词,对课文中出现的比较能大致明白意思,且教材中出示了大量的插图具体体现了所比较内容,学生在比对的理解上较容易。学生大致会说量词,不太能理解量词。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孩子多读课文多练习说话。 |
| 教学重点 |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会写笔画竖折折钩。 3.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 |
| 教学难点 | 1.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 。 2.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归类识字、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 |
| 学习任务及 核心问题 | 学习任务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核心问题:出示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 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基本学法:读一读、贴一贴。 学习任务2:结合图画、韵文,正确朗读课文。 核心问题: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感受朗读乐趣。 基本学法:互读、赛读,拍手伴奏等多种方式练读。 学习任务3:利用插图,理解运用。 核心问题:“只、个、头”等量词与“大小”、“多少”等反义词的理解。 基本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法、交流、讨论。 学习任务4:识字、写字 核心问题:指导认识并写好“小、少、牛”等字 基本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
| 课堂练习 | 1.学生背诵积累。 2.完成《习字册》相关内容。 |
| 作业设计 | 1.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黑—( )里—( ) 上—( )左—( ) 2.背诵课文。 |
| 课时内容 | 《小书包》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本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要求学生认识的词语有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尺子、橡皮等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具,被编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小书包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
| 教学重点 | 1.正确朗读课文。 2.掌握常见的学习用品的名称。 3.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
| 教学难点 | 认识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等3个偏旁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图文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整理文具,整理书包。 |
| 学习任务及 核心问题 | 学习任务1:猜谜导入,学习“书包”两个生字。 核心问题:猜一猜文具谜语,它们都藏在哪里?。 基本学法:游戏法,观察法。 学习任务2: 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核心问题:认读“书、包、尺、作、业、本、笔、刀”等6个生字。 基本学法: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并口头组词。 学习任务3:动手实践,有序表达。 核心问题:小书包都被我们翻乱了,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基本学法:说一说,做一做。 学习任务4:识字、写字 核心问题:指导认识并写好“尺、刀、本”这3个字。 基本学法:观察法,边说笔画名称边书写。 |
| 课堂练习 | 1.朗读课文,说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2.完成《习字册》相关内容。 |
| 作业设计 | 1.组词。 尺( ) 刀( ) 本( ) 2.背诵课文。 |
| 课时内容 | 《日月明》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结构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提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一,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后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 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课文配有一幅图画,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该图片为学生读文识字,理解主题提供了凭借。 |
| 教学重点 | 1.正确朗读课文。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3.学写笔画卧钩。 |
| 教学难点 |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 |
| 教学目标 |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力”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 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
| 学习任务及 核心问题 | 学习任务1:揭题导入,初步了解会意字特点。 核心问题:观察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基本学法:观察法,讲授法。 学习任务2: 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核心问题:结合插图,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基本学法: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3: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核心问题:认读苹果树上的生字苹果。 基本学法:游戏法。 学习任务4:识字、写字 核心问题:指导认识并写好“木、林”这3个字。 基本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
| 课堂练习 |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相关内容。 |
| 作业设计 | 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
| 课时内容 | 《升国旗》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本课由少先队员升旗的画面引出三个词语和一首儿歌,三个词语具有意义联系,可以连成一句话:“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或“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儿歌分五行,共五句,描述了少先队员升旗的锦场景,也简洁形象的让学生了解了基本升旗礼仪。儿歌短小精悍,有叙述,有抒情,凝练地传达了国旗的知识,升旗的庄重,充分地表达了爱国的情感。 |
| 教学重点 | 1.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实际等方法识记生字。 2.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
| 教学难点 | 在读中理解国旗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归类实际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两个偏旁会写“中,五”两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背诵课文。 |
| 学习任务及 核心问题 | 学习任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核心问题:仔细观察课文中插图,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基本学法:观察法。 学习任务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核心问题:借助拼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基本学法:朗读法,同桌合作互读正音。 学习任务3: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核心问题:国旗的样子、颜色和图案的含义;理解“徐徐”的意思;感受“多么”表达的情感。 基本学法:观察法,讲解法,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品读。 学习任务4:识字、写字 核心问题:指导认识并写好“中、五”这2个字。 基本学法:观察法,边说笔画名称边书写。 |
| 课堂练习 |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相关内容。 |
| 作业设计 | 1.读一读,比一比。 美丽 多么美丽 好听 多么好听 高大 多么高大。 2.背诵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