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网络】
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第九课第一框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三个目题:
1.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
(改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改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
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第九课第二框: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个目题:
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
(改为: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删除了关于“和谐文化”的一段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个目题:
1.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改为: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2.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改为:大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中国文化的“魂”和“体”;加提出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改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八荣八耻”作为辅助文,排在相关链接。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专家点评: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事业和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魂”与“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离开了“魂”, “体”就没有了精神价值的支撑。就会空洞无物,失去吸引力、影响力,甚至偏离正确方向;离开了“体”,“魂”就无所依附,难以传播,文
化的精神价值就不可能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链接: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作用意义篇:
【考点解析】
【海南卷】25.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一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江苏卷】21.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广东卷】31.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知识网络】
理解体现篇:
【考点解析】
【北京卷】25.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北京卷】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⑶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
【海南卷】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全国课标二卷】19.《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在2005年访问的“破冰之旅”时,
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党领导人。《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网络】
发展建设篇:
【考点解析】
【全国课标一卷】39、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四川卷】材料三: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
⑶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增进外国用户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和认同。
【重庆卷】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各级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⑵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
【课堂小结】
作用意义篇:
理解体现篇:
发展建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