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本讲主要是通过一些速算技巧,培养学生的数感,并通过一些大数运算转化为简单运算,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点拨
一、运算定律
⑴加法交换律:的等比数列求和
⑵加法结合律:
⑶乘法交换律:
⑷乘法结合律:
⑸乘法分配律:(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
⑹减法的性质:
⑺除法的性质:
上面的这些运算律,既可以从左到右顺着用,又可以从右到左逆着用.
二、要注意添括号或者去括号对运算符号的影响
⑴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
都不变;
⑵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
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
⑶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都
不变,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⑷在“”号后面添括号或者去括号,括号内的“”、“”号
都改变,其中“”号变成“”号,“”号变成“”号,
但此时括号内不能有加减运算,只能有乘除运算.
例题精讲
【例 1】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学而思杯,4年级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2.009×43+20.09×2.9+200.9×0.28=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6年级,一试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第十届,小数报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法)原式
(法)也可以用凑整法来解决.
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5年级,1试
【解析】
【答案】
【例 2】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 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学而思杯,5年级,第1题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5年级,决赛
【解析】原式=2.88×(0.47+0.53)+0.47+1.53+(24-14)×0.11-0.1
=288+2+1
=291
【答案】
【巩固】计算:=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5年级,决赛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第三届,兴趣杯,5年级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迎春杯,5年级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1试
【解析】不难看出式子中出现过两次:和,由此可以联想到提取公因数
原式
()
【答案】
【巩固】计算: 7.816×1.45+3.14×2.184+1.69×7.816=_____。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1试,5年级
【解析】原式=7.816×(1.45+1.69)+3.14×2.184=7.186×3.14+3.14×2.184=31.4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小学数学夏令营
【解析】原式
【答案】
【例 3】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原式()
或
【答案】
【例 4】计算⑴
⑵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⑴ 原式()()
⑵ 原式()
()
【答案】⑴ ⑵
【例 5】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稍做处理,题中数字就能凑整化简,
原式()
【答案】
【例 6】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决赛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初赛,六年级
【解析】
【答案】
【例 7】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迎春杯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注意到在被除数和除数的表达式中均出现了,而且分别有相近的数与,我们可以考虑把被除数做如下变形:
被除数
所以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
【答案】
【巩固】⑴
⑵ ()()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解析】 (1)原式()()
=
(2)原式()()
=()()
【答案】(1) (2)
【例 8】计算:.
【考点】四则混合运算之提取公因数 【难度】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2014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
【解析】原式
【答案】
教学目标
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板块的部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熟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运算律,并在计算中运用凑整的技巧。
知识点拨
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
一、加法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
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
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二、减法
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b-c)=a+b-c
a-(b+c)=a-b-c
a-(b-c)=a-b+c
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b-c=a+(b-c)
a-b+c=a-(b-c)
a-b-c=a-(b+c)
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质:凑整
常用的思想方法:
1、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
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
例题精讲
【例 1】_____
【考点】分数约分 【难度】1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
【解析】原式=
【答案】
【例 2】如果,则________(4级)
【考点】分数约分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希望杯,六年级,一试
【解析】,所以A=2008.
【答案】
模块一:分组凑整思想
【例 3】
【考点】分组凑整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观察可知分母是1的和为1;分母是2的和为2;分母是3的和为3;……依次类推;分母是1995的和为1995.这样,此题简化成求的和.
【答案】
【例 4】
【考点】分组凑整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观察可知分母是2分子和为1分母是3分子和为;分母是4分子和为;……依次类推;分母是20子和为.
原式
【例 1】分母为1996的所有最简分数之和是_________
【考点】分组凑整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因为1996=2×2×499。所以分母为1996的最简分数,分子不能是偶数,也不能是499的倍数,499与3×499。因此,分母为1996的所有最简真分数之和是
【答案】
【巩固】所有分母小于30并且分母是质数的真分数相加,和是__________。
【考点】分组凑整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小于30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共十个,分母为17的真分数相加,和等于
。
类似地,可以求出其它分母为质数的分数的和。因此,所求的和是
【答案】
模块二、位值原理
【例 5】
【考点】位值原理 【难度】2星 【题型】计算
【解析】原式
【答案】
【例 6】 .
【考点】位值原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原式
【答案】
【巩固】
【考点】位值原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解析】本题需要先拆分在分组,然后在做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
【答案】
【巩固】_______
【考点】位值原理 【难度】3星 【题型】计算
【关键词】走美杯,五年级,初赛
【解析】 原式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