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 ||||||
| 课题 | 岳鹿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美国的南北战争》 |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孔仲华 孝昌县邹岗镇卢管中学 | |||||
| 教材分析 | ||||||
| 1教材内容:本节教材设置选自岳鹿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本节课以南北战争为主线,从起因、过程及意义三个方面介绍。 2教材作用:美国南北战争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美国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
| 学情分析 | ||||||
| 九年级学生对历史事物理解、概括能力都有所提高,已具有一定的性、创造性,根据这一年龄段学生对本课的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过程及意义会一目了然,而对战争的起因分析不会很透彻。 | ||||||
| 教学目标 | ||||||
| 知识与能力:美国领土的扩张、西进运动,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的焦点,大战的过程及转折,南北战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物林肯。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肯,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2)通过对本课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南北战争的起因,引导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通领全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大胆质疑的能力。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合作完成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讲述法:学生自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2)讨论法:学生对本节课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战争的讲述,使学生明白,进步的正义的力量,必将战争胜落后的反动的力量。 (2)对美国内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这场战争虽然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但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今天的美国黑人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 教学重点: 林肯的《黑人奴隶宣言》,南北战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 一、展示林肯图片,引出新知识。
| 教师播放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抒情诗《哦!船长!我的船长!》 1多媒体展示林肯照片 提问(1)大家知道诗中的船长及照片中的人物是谁吗? (2)他对美国有何贡献? | 学生在欣赏文学的同时讨论分析回答教师所设的问题。
| 通过直观和感观教学引入新课,激发兴趣,感受林皮肤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
| |||
| 二、设问答疑 |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美国领土 扩张示意图》 提问:(1)美国后, 为什么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2)扩张激化了美国 内部什么矛盾?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哪一历史事件? |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剖析“南北战争”的起因? | 通过分析战争的起因突破本课的难点问题,掌握战争的焦点问题。。 | |||
| 三、学生讲述美国内战的过程 |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提问:这两部法令何时颁布?有何作用? | 学生陈述法令的积极作用,感受林肯举措的伟大意义 | 使学生深入了解两部法令的积极作用,感受林肯政符合人愿举措带来的伟大意义。 | |||
| 四、谈谈内战的影响 |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葛底斯堡大捷”图片 提问:(1)同学们知道这是哪次战役吗?有何意义? (2)南北战争最终结果如何? |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问题结论 |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 |||
| 五、加强理解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 |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林肯遇刺片断 提问:(1)林肯哪些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3)这场战争有何意义? | 学生谈感悟 |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 | |||
| 六、巩固知识,逐步形成知识体系 | 教师小结: 学习完本课《南北战争》大家看到刚刚的美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导致南北矛盾的激化,爆发了南北战争,而美国在林肯的领导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以后美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 (1)学生 分组讨论后,个别发言。 (2)谈谈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 通过小结,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战争的全过程及意义,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 |||
| 七、布置作业 | 教师布置作业。 课后整理: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启示? |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 通过布置作业,激发学生要热爱和平。 | |||
| 板书设计 | ||||||
| 一、起因 1、领土的扩张; 2、焦点:奴隶制存废 3、导火线:1860林肯当选总统 二、过程 1、开始:1861年南方挑起战争 2、转折:1862林肯颁布法令 3、结果:1865北方胜利 三、意义 |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 自我评价表
| 学习情况(很好20分,还可以10分,一般5分,不好0分) | 如何改进 | ||||
| 课前预习 | ||||||
| 合作讨论 | ||||||
| 课内发言 | ||||||
| 作业 | ||||||
| 总评 | ||||||
| 教学反思 | ||||
| (1)为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采用围绕林肯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目的是要抓住初中学生喜欢历史人物甚于喜欢历史事件的学习特点,通过对林肯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逐步了解南北战争和美国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这里借用类似人物传记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我感觉比较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既避免了材料的堆砌,又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尝试。 (2)没有思维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好课。这节课的思维中心是理解林肯在维护联邦统一的前提下了黑人奴隶。为此而设计的问题,我估计学生能够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3)为了使学生理解林肯对美国的历史贡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增加了林肯对南方战后处理的宽容。我认为,这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在修改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反复删除了一些故事和材料,所提问题也是再三斟酌。真正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其实真的并不容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