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分 |
1、我国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B.夜盲症、坏血病
C.脚气病、佝偻病 D.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2、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 )
A.外耳道 B.鼓膜 C.咽鼓管 D.半规管
3、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子种皮的是( )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4、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具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
B.红细胞能够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
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
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血,具有保护作用
5、生态系统的组成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动物和植物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所有生物
6、请你选出对相关植物正确的描述( )
A.肾蕨、墙藓、满江红都靠孢子繁殖
B.苔藓植物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银杏和卷柏都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D.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7、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错误的是(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B.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较大,容易发现观察目标
C.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位置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8、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A.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 B.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
C.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 D.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
9、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10、下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某一操作,这一操作滴加的液体是( )
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酒精
11、下列哪项小肠的结构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长约 5~6 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
D.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
12、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13、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4、人溺水后易因窒息而死亡,溺水后所影响的呼吸环节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5、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 还应补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16、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 )
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
B.动脉中血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
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
17、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④
18、把一粒玉米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A.无机物、有机物 B.有机物、无机物
C.无机物、无机物 D.有机物、有机物
19、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左心室壁最厚 B.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C.右心室中流静脉血 D.左心房连接主动脉
20、以下对动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 B.青蛙幼体、成体都用肺呼吸
C.家鸽体表被覆羽毛,前肢为翼 D.大熊猫胎生、哺乳
21、下面关于神经系统组成和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C.神经细胞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D.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22、控制物质进出人体肝脏细胞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3、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多,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2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2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_________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输血的原则是输__________。
2、分泌胆汁的器官是________,能储藏胆汁的器官是_______。
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进化高等的特征是,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_组织。
4、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释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在人的体循环过程中,各段血管的血流速率与血管总面积如下图。
(1)体循环过程中,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血液进入__________,流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___________心房。
(2)毛细血管管壁薄,由______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据图可知,在体循环的各段血管中,毛细血管的总面积最大,血流速率最_________。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_________________。
(3)人体内具有(2)中所述结构特点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请举一例)。
2、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伤害,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由于急救技术专业性较强,当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该拨打________急救电话,然后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实施现场急救。
(2)图1的操作是为了________,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
(3)图2是触摸颈动脉________的情况,判断有无心跳。
(4)图3中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________]。
(5)图4是胸外按压的正确姿势,按压是要注意双臂________。
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繁多,如图为生活中常见的七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在蒙山森林公园迷路时可依据苔藓植物判断方向,生长葫芦藓的一面朝_________。
(2)白果止咳定喘,可降低胆固醇。它到底是果实还是种子呢?_____。
(3)金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_。
(4)孔雀开屏﹣自作多情,育蛙恋爱﹣吵闹不休,这都是生来就有的,属于_____行为。开屏的孔雀和鸣叫的青蛙都是_____性。(填“雌”或“雄”)
(5)央视《国家宝藏》现场吹响了8700多年前的贾胡骨笛。骨笛是由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钻孔、精磨而成的。下列动物的骨骼不适合制作骨笛的是_______________。
A.仙鹤 B,鹫鹰 C.大雁 D.乌龟
(6)细菌和青霉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是没有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常常会选择阳光不好的阴雨天或者傍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植物的________,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别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 温室 | A | B | C |
| 二氧化碳浓度 | 0.03% | 0.15% | 0.15% |
| 温度 | 20℃ | 20℃ | 32℃ |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________。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
(4)同学们收获的萝卜,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了“空心”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_。然后进行如图①处理,经过几小时后,去掉叶片上的遮光纸片。
(2)图②所示,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
(3)如图③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变成___________色,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________。
(4)对照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相对于传统水稻能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正常生长。1986年,陈日胜偶然在海水短期浸泡过的土地边发现了一株带芒的水稻,从那时开始,陈日胜每年一代代种植,不断对其进行繁殖、筛选,最终,选育出名为“海稻86“的新品种。“海稻86”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具有不需施肥、抗病虫、耐盐碱的独特生长特性,但早期“海稻86“亩产比较低。2014年,袁隆平团队参与改良“海稻86”,通过杂交试验和选育,到2017年秋,海水稻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轰动全国。
(1)水稻与玉米一样,同属于单子叶纲植物,水稻种子的营养主要储存在______(填种子结构名称)中。海水稻能从盐碱地有选择地吸收无机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功能。
(2)从以上信息可以推断,育种工作者运用选择育种和______的方法培育出高产、耐盐碱的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
(3)海水含盐率约为3.5%,某品种海水稻的耐盐率约为0.8%.在大面积海水稻试验田中,分别采取以下方式处理该品种海水稻:I直接利用海水灌溉; II用淡化至0.9%的海水灌溉。试判断,试验后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_。
A.全部存活
B.前者全部死亡,后者可能有部分存活
C.全部死亡
D.前者全部死亡,后者必定有部分存活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B
3、C
4、B
5、C
6、A
7、D
8、A
9、D
10、B
11、D
12、B
13、A
14、A
15、D
16、B
17、D
18、B
19、D
20、B
21、B
22、B
23、C
24、C
25、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200--300 同型血
2、肝脏 胆囊
3、根 输导
4、二氧化碳
5、身高突增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主动脉 右 1 慢 物质交换 肺或小肠等
2、120 畅通呼吸道 脉搏 ② 绷直垂直下压
3、北面 种子 鳃和鳍 先天性 雄 D 形成的细胞核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蒸腾作用 B和C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 不能 有两个变量 温度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2、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蓝 淀粉 光或光照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胚乳 控制物质进出 杂交育种 基因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