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2:54:50
文档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教案

课题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张恒、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技巨人及其取得的不朽成就,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精神。2、了解我国中医药学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中医药学在世界医疗领域里的地位,了解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及其伟大成就。3、了解我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资料及其发现青蒿素的重要意义。4、知道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且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辉煌
推荐度:
导读课题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张恒、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技巨人及其取得的不朽成就,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精神。2、了解我国中医药学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中医药学在世界医疗领域里的地位,了解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及其伟大成就。3、了解我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资料及其发现青蒿素的重要意义。4、知道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且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辉煌

课    题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课时 2-1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张恒、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技巨人及其取得的不朽成就,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精神。

2、了解我国中医药学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中医药学在世界医疗领域里的地位,了解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及其伟大成就。

3、了解我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资料及其发现青蒿素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且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5、知道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及其运用,了解我国古代在算数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我国古代在科技、中医药学、农业以及数学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在科技、中医药学、农业、数学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中国古代在科技、中医药学、数学、农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资料等。
预习要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在科学、中医药学、农业、数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历史,在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的祖先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

板书课题: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

教师引导:在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里,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科学巨人取得了不朽的科技成就。那大家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科技巨人吗?

出示课本72页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的图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三幅图像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有哪些伟大的成就?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并读一读课本72页“阅读角”《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张衡、祖冲之、李时珍三位古代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师引导: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的伟大贡献,在国际上,还用张衡、祖冲之等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

预设:月背环形山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其中有我国的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和万户等。

除了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三位古代科学家之外,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古代的科学家呢?他们又取得了哪些伟大的成就呢?中国科学院2016年发布了《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推选出古代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等8重要科技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本73页“活动园”《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简表》,学生读一读,了解中国古代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

教师引导:同学们除了这张表格中列举到的之外,我国古代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呢?这些科技又是谁发明创造的呢?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整理这方面的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分享。

学生分小组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和交流的内容。

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分享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然后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预设:

石申(公元前约4世纪)是战国中期的天文学家。

郭守敬(1231—1316年)是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万户环形山的万户,实际上并非人名,而是从金代就开始有的一种军职的名称。根据历史记载,有那么一位万户,很醉心于将人送上天去,他大胆地进行了实验,把类似于今天爆竹那样的古代“火箭”捆绑在座椅上,让手下的人把“火箭”点燃,企图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送上太空。其结果不用说大家也会知道。以万户的名字来命名环形山,是为了纪念这位太空飞行的先驱者。

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获得的启发。

预设:

我要像李时珍一样,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又脚踏实地、不懈努力的人。

在生活中,我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我听过鲁班发明锯子的传说,我要像他一样,用科技发明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从这些科学家身上,我发现要想取得成就,造福人类,就必须勇于探索,不懈努力,所以,我要做一个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人。

教师小结:张恒、祖冲之、李时珍、蔡伦、华佗等古代的科学家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不朽的成就,我们以有这样的古代科学家而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要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精神。

三、独具特色的古代科学

教师引导: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独具特色的科学,他们分别是哪些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中医药学

我国的中医药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中草药,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得到了很多国家人民的认可。

出示课本74页上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中医药学传统诊疗方法——针灸、推拿、拔火罐。

同学们,你们了解针灸、推拿和拔火罐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以及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适当介绍针灸、推拿和拔火罐的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针灸、推拿和拔火罐的一些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针灸、推拿和拔火罐。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

推拿(Tuina ),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力道,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延长寿命的疗效。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中医疗法当中,一把把草药,一根根银针,一个个火罐,往往就能解除病痛。在里约奥运会上,美国、白俄罗斯等国运动员纷纷选用中国的拔火罐疗法来调节身体状况,充分感受这一古老中医疗法的奇妙。

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的中医药学历史悠久,而且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大家了解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医学家吗?(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

大家了解这些著名医学家的故事吗?了解他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吗?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74页“活动园”的两份资料,初步了解华佗和孙思邈的故事。

除了华佗和孙思邈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的故事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分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全班交流,教师有选择的请3-4位同学上讲台分享中国古代医学家的故事。

一天,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害怕,扁鹊看了以后说,他血脉正常,没什么可怕的,不超过三天一定会醒。后来过了两天半,他果然苏醒了。

秦武王有病,召请扁鹊来治。一天,李醯赶忙出来劝阻,说什么大王的病扁鹊未必能除。万一出了差错,将使耳不聪,目不明。扁鹊听了对秦武王说:“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却又允许一班蠢人从中捣乱;假使你也这样来治理国政,那你一举就会亡国!”秦武王听了只好让扁鹊治病。结果太医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化险为夷。

张仲景有一个好友叫宁远,有一天去仲景家玩,闲谈间张仲景看了宁远的气色,又为他把脉,说他患了消渴之症,现尚初发,三月之后,头痛不眠,尿的次数增加;六个月后,饥渴难忍,小便浓稠;一年之后,背生疽疮而死。于是开了一个药方给宁远。宁远回家后,认为仲景故弄玄虚,将药方撕碎扔掉。六个月后他的病情发展确如张仲景所说,才急忙去找张仲景。但仲景说,已经晚了,准备后事吧。宁远想,反正六个月后难免一死,不如现在去游山玩水。一年后,宁远回来去拜访张仲景,张仲景一见,十分惊奇,认为他一定遇见神人了。宁远将他游山玩水到了茅山,在清玄观当童仆,老道给他治病等事告诉了张仲景。张仲景听完后深感山外有山,于是离开家乡,奔赴茅山求师。

同学们,这些古代医学家,一生勤奋,不断探索,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我国现代,也有一位从事医学研究方面的女科学家,她就是屠呦呦女士。

出示屠呦呦女士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屠呦呦女士。

自由朗读课本75页“阅读角”的《青蒿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屠呦呦女士和青蒿素之间的联系,体会屠呦呦女士在医学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师引导:正因为屠呦呦女士发现了青蒿素的药学作用,使得青蒿素在抗疟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中医药学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我国的中医药学。

出示课本75页村民在青蒿种植基地收割青蒿的图片。

农业和天文历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且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出示课本75页“阅读角”《甘石星表》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什么是甘石星表,认识到甘石星表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

在农业方面,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可以说是一项非常伟大的独特创造。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二十四节气”。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主要内容。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引导学生根据《二十四节气歌》说一说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并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节气,讲一讲它的特点。

预设:

惊蛰表示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顾名思义也就是播谷降雨的意思。在谷雨时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

学生读一读课本76页“活动园”上面的一段文字,想一想二十四节气的作用,了解二十四节气发展的历史。

教师强调: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了文中提到的《甘石星表》和《二十四节气》之外,在我国古代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农业方面的谚语,预设:

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霜打片、雹打线。

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同学们,我国在农业以及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靠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过渡:在我国古代,除了中医药学、农业、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之外,数学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在我国古代,数学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呢?

出示课本76页《九章算术》书影和算盘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中国的《九章算术》以及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盘。

同学们,除了《九章算术》和算盘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取得哪些巨大的成就呢?

全班交流,预设:

圆周率——说起圆周率,不得不提起几位著名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圆周率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研究。我国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法,求出了π的近似值,已经精确到了两位小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将π进一步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及3.1415926和3.1415927。

勾股定理——众所周知的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周朝数学家商高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已经提出,在《周髀算经》中有记载:“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而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六世纪才提出了这一定理,比我国要晚至少四百年。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张衡、祖冲之、李时珍、蔡伦等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了解了他们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在中医药学、农业、天文历法以及数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下一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我国古代的科技,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相关的内容,收集整理资料。

课    题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课时 2-2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祝福千秋的工程建设,懂得这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与勤劳智慧。

2、了解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3、分别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内容以及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懂得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科学家和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创新精神的体现,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和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我国的古代技术创造和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古代技术创造方面的资料等。
预习要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技术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方面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张衡、祖冲之、李时珍、蔡伦等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还了解了我国古代在中医药学、天文历法、农业以及数学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板书课题: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二、独领风骚的古代技术创造

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向世界展现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他们分别有哪些呢?

形态各异的青铜器,绚丽多彩的丝绸,精美绝伦的瓷器,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等等。

这些古代技术创造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独领风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

形态各异的青铜器

出示课本77页的司母戊鼎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了解司母戊鼎的基本资料。

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司母戊鼎的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司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除了司母戊鼎之外,商代还有很多的青铜鼎,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商代青铜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欣赏,进一步了解我国商代青铜制造业的水平。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司母戊鼎以及其他的商代青铜器,都是制造于3000多年前,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绚丽多彩的丝绸

在中国古代技术创造中,丝绸是中国一项非常杰出的技艺。我国的丝绸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丝绸的国家。

出示课本77页西汉素纱禅衣,引导学生欣赏这件西汉时期的丝绸衣服,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进一步体会我国丝绸制造技术的高超水平。

教师进一步补充有关我国丝绸织造艺术的资料。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几千年前,丝绸从长安沿着丝绸之路传向欧洲,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从那时起,丝绸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

相机出示一些丝绸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一步感受我国丝织技术的高超水平。

精美绝伦的瓷器

同学们,我国素有“瓷国”之称,早在近2000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已经发明了比较成熟的制瓷技术,而欧洲人直到18世纪才仿制成功。到了宋代,我国的瓷器制作技术更加成熟,当时的瓷器远销海外,名扬世界。

出示一些中国销往海外的瓷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欣赏。

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我国瓷器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东汉晚期,制瓷技艺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飞速发展,北朝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完善;元代开始进入彩陶生产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在配料的准确,火候的控制等方面更为精密,出现粉彩和珐琅彩。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到15世纪,瓷器在欧洲成为稀世之宝;17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价格高于黄金;18世纪中国瓷器遍销全世界。

出示课本78页的“阅读角”,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中国“南海一号”上的瓷器,进一步体会古代瓷器远销海外,名扬世界。

除此之外,每年在世界各大拍卖会上,中国的瓷器往往成为拍卖的热点。

造福千秋的工程建设。

出示课本78页的都江堰图和赵州桥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再读一读旁边介绍的文字,了解都江堰以及赵州桥的历史及作用。

除了都江堰以及赵州桥,在我国古代工程建设技术一直领先世界水平,涌现出了一批高超的工匠,建造了一座座无与伦比的建筑物,而这其中代表中国整个建造技艺的,就要属我国的故宫。

教师出示故宫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故宫,再出示一些介绍故宫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工程建设的高超技艺。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是迄今为止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整体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有四道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国古代在青铜器制造、丝绸、瓷器、工程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分不开的。

三、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各项发明当中,最突出的要算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中国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有哪些?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这4项发明合称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在发明和大量使用纸以前,是把文字写在哪里的呢?

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把文字写在甲骨上,刻在青铜上,另外,人们还通常用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

出示课本80页的上面居延汉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什么是竹简?什么是帛书?

同学们,请大家看一看,与纸相比,这些竹简、帛书等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竹简和帛书同纸张比起来,有哪些缺点和不足。

全班交流,预设:

竹木简笨重,携带不便。

竹木简制造工艺复杂,造价昂贵。

帛的造价太高,一般只有皇亲贵胄能使用的起,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

竹简又重又占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携带方便、造价低廉的书写材料,这时候,造纸术应运而生。我国的造纸术,最早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在我国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

出示课文79页的上面一幅图片,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文字,了解甘肃天水放马滩纸,明白这说明西汉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我们来看一看,蔡伦的造纸术。

原料——树皮、麻头、旧渔网等。

特点——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意义——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

同学们,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不久,我国的造纸术就陆续的传到了其他各个国家。

出示课本79页“阅读角”《造纸术的传播》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看一看下面中国造纸术外传路线示意图,了解我国造纸术的传播过程。

印刷术

造纸术的改进,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印刷术的改进提供了条件。到了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人们先把写好的文字,贴在平整的木板上,用刀刻出阳文反字,然后再板上涂墨,将纸平铺板上均匀刷印,最后将纸揭下,装订成书。

教师出示《金刚经》活版印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版印刷在中国历史上的广泛运用和巨大作用。

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80页“活动园”的一段文字,进一步了解雕版印刷神奇之处,体会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雕版印刷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雕版印刷术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雕版印刷是一整版块印刷,如果在刻印雕版的时候出现一个错误,整块雕版就废弃了。到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很好的避免了雕版印刷术的这一弊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出示课本80页的毕昇像,引导学生认识一下毕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体会活字印刷术的意义。

毕昇的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文明之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做用。

指南针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古代,人们在茫茫的大海上行驶,在暗无天日的大森林中行走,怎样才能辨别方向呢?

出示课本81页上面司南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司南的样子,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司南的有关资料。

教师引导: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磁石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2000年前,中国人就利用天然磁铁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司南在盘中转动,当他停下来的时候,勺柄就指向南方。古时候,中国人就以此来辨别方向。可以这样说,司南在我国的航海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到了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随着海外贸易的往来,指南针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出示指南针的图片及资料,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指南针的样子及制作原理,并了解指南针在航海史上发挥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古代中国人将指南针用于军事和航海的活动,也被用于堪舆术,后来还辗转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火药

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古代第四大发明是火药。关于火药,大家了解哪些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火药的资料,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然后选取有价值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预设: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是偶然发现的。

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9世纪末)时候正式出现。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

中国发明了火药首先运用于制造烟火,不久后就将其运用与军事,并发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在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火药的武器,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火药和火药武器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广泛运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它们的广泛应用和对外传播,对人类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示课本81页的相关链接,学生读一读,了解英国培根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评价,进一步体会中国四大发明为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不仅是科学家和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体现,你们能从我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谈一谈,自己从古代科技成就中获得的启示,教师相机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刻苦努力,长大报效祖国的决心。

文档

9、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教案

课题9、古代科技耀我中华课时2-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张恒、祖冲之、李时珍等古代科技巨人及其取得的不朽成就,引导学生学习古代科学家追求真理、献身科技的精神。2、了解我国中医药学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中医药学在世界医疗领域里的地位,了解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及其伟大成就。3、了解我国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资料及其发现青蒿素的重要意义。4、知道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发源地,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且在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方面也取得了辉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