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PC构件安装施工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04:10
文档

PC构件安装施工方案

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PC构件安装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1月15日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孙武路北侧,何家路东侧,沈家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593.19㎡,该工程由住宅楼及配套商业组成。其余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工程名称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1建设单位苏州太湖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苏州苏大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3监理单位苏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建筑地点苏州市吴中区6总用地面积159
推荐度:
导读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PC构件安装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1月15日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孙武路北侧,何家路东侧,沈家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593.19㎡,该工程由住宅楼及配套商业组成。其余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工程名称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1建设单位苏州太湖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苏州苏大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3监理单位苏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建筑地点苏州市吴中区6总用地面积159
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

PC构件安装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1月15日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孙武路北侧,何家路东侧,沈家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593.19㎡,该工程由住宅楼及配套商业组成。其余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工程名称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
1建设单位苏州太湖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设计单位苏州苏大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3监理单位苏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4施工单位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5建筑地点苏州市吴中区

6总用地面积1593.19㎡

7结构类型主楼剪力墙结构、地库框架结构
本工程共14栋小高层,地上最高十八层,地下二层,主楼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二层以上部分楼板为预制叠合楼板,楼梯采用预制楼梯,内墙采用ALC内隔墙板。各栋楼PC预制情况如下表:

楼栋号建筑高度(m)

地下/地上层数(层)

PC预制范围(层)

1#52.2m2/18

2-18

2#、3#、4#

52.2m2/182-18

5#46.4m2/16

2-16

6#、7#

46.4m2/16

2-16

8#

46.4m2/16

2-16

9#、11#

40.6m2/14

2-14

10#

40.6m2/14

2-14

12#、14#

31.9m2/11

2-11

13#

31.9m2/11

2-11

各栋楼叠合楼板统计表

序号

楼栋号构件类型最重构件编号

最重构件重量(T)

构件数量/层

层数构件总数
11#叠合楼板

PCB-3

1.3035017850
22#、3#、4#

叠合楼板PCB-3b

1.523617612
35#叠合楼板PCB-3b

1.52

5015750
46#、7#

叠合楼板PCB-3b

1.52

3615540
58#

叠合楼板PCB-3b

1.523815570
69#、11#

叠合楼板PCB-31.3034013520
710#

叠合楼板PCB-31.3036013780
812#、14#

叠合楼板PCB-31.3034011440
913#

叠合楼板PCB-31.3036011660
各栋楼叠合楼梯统计表

序号

楼栋号构件类型构件编号构件重量(T)

构件数量/层

层数构件总数
11#叠合楼梯

ST-29-25

1.91617102
22#楼9~11轴

叠合楼梯ST-290.9641768
32#楼23~25轴

叠合楼梯ST-29-251.9121734
43#、4#

叠合楼梯ST-29-251.9141768
55#楼9~26轴

叠合楼梯ST-29-251.9141560
65#楼37~40轴

叠合楼梯ST-290.9641560
76#叠合楼梯ST-29-251.9141560
87#楼9~11轴

叠合楼梯ST-290.9641560
97#楼23~25轴

叠合楼梯ST-29-251.9121530
108#楼8~11轴

叠合楼梯ST-290.9641560
118#楼27~29轴

叠合楼梯ST-29-251.9121530
129#、11#

叠合楼梯ST-29-251.9141352
1310#

叠合楼梯ST-29-251.9161378
1412#、14#

叠合楼梯ST-29-251.9141144
1513#楼22~23轴

叠合楼梯ST-290.9641144
1613#楼8~10轴、37~39轴

叠合楼梯ST-29-251.9141144
2编制依据

2.1编制说明

根据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以及设计施工图纸,结合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实际条件,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本施工方案作为PC构件吊装管理的依据,编制时对施工部署、主要技术方案及措施、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安全应急预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等诸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突出其可行性、科学性。

2.2编制依据

1.图审合格的在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施工图纸

2.《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J51/T 024-2014)

5.《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工艺图解》(16G906)

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8.《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84-2016)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0.《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2008)

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0-2011)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4)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1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18.《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3 施工准备

3.1施工机械

根据本工程规模和施工实际需要,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装设11台施工塔吊。塔机型号均为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式起重机,塔吊吊装楼栋一览表如下:

塔吊编号臂长负责PC构件吊装楼栋

塔吊中心至最远构件距离(m)

塔吊中心至最重构件距离(m)

1#塔吊

65m

1#楼

50.618

39.86

2#楼1~6轴

49.813

49.813

2#塔吊

60m

2#楼6~32轴

52.384

28.153

3#楼

54.037

42.432

3#塔吊

65m

4#楼

44.516

34.918

4#塔吊

60m

5#楼

57.259

28.062

5#塔吊

55m

6#楼

38.4

29.199

6#塔吊

60m

7#楼

58.97

24.492

60m

8#楼

59.587

23.266

7#塔吊

55m

9#楼

43.848

34.059

8#塔吊

55m

10#楼

50.79

39.474

9#塔吊

55m

11#楼

31.303

23.528

10#塔吊

60m

12#楼

43.566

29.916

13#楼1~20轴

57.738

38.913

11#塔吊

60m

13#楼20~44轴

52.607

24.659

14#楼

53.333

43.227

施工机具用表

序号安装用材料数量备注
1塔机11台

QTZ125(T6513-8B)

2焊机1台

ZX-700
施工材料用表

序号安装用材料数量备注
1手拉葫芦2个

5T
2吊钩8只

七字勾
3四腿链条2套

直径12mm,单根4m长

4钢丝绳8根

直径22mm,6米长

5钢丝绳8根

直径22mm,4米长

6万向旋转吊环8只

吊装楼梯使用
7弓形卸扣16只

6.5T
8撬棍10根

1.2-1.5米/根

9卷尺10把

5,10米的卷尺

10

垫块若干楼梯找平使用
11缆风绳6根

3.2场地准备及卸货

3.2.1构件运输车从何家路大门进入,直走沿环路行驶(场内环路为C30、200mm厚钢筋砼道路,环路最窄宽为8m,最小转弯半径为12m),在施工道路边上做好排水沟,地下室顶板结构后浇带位置铺设12mm厚钢板,施工前保证道路通行无阻,确保15m长、3m宽的平板车顺利进入(详见下面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2.2施工前按照施工顺序由运输车辆提前将一部分预制构件运至施工堆场,PC构件堆场设置离地下室顶板距离不得小于4m,设置在离塔吊较近位置,具体堆场位置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每幢楼施工堆场需能堆放一层叠合楼板及楼梯,2#~4#、6#~9#、11#、12#、14#楼PC堆场面积预计70平方米,1#、5#、10#、13#楼PC堆场面积预计100平方米。两栋楼共用堆场时,需分开堆放,并在材料标示牌上标示清楚,避免吊错。

3.2.3构件堆场、道路范围内支撑系统,立杆间距600*600,扫地杆距地面3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

3.2.4预制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构件堆场四周设置围挡,旁边应有排水设施,严禁车辆行驶、构件堆放超出围挡范围。

3.2.5预制构件根据吊装顺序进行装车,按同楼层同批发货,避免现场转运和查找。构件运至现场后卸货至总包指定部位,同型号叠合楼板堆放一起,减少不同尺寸楼板堆放于同一部位。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3材料进场验收

主控项目

3.3.1 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进场批次检查其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按标准图集批量生产的构件尚应提供结构性能检验报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标识应完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标识、观察。

3.3.2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处理记录。

3.3.3 预制构件的粗糙面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3.4 预制构件原材料检测(钢筋、混凝土)。

检查数量:钢筋每种型号每60T抽检一组,混凝土每批检测一组。

检验方法:监理见证取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3.3.5 预制楼梯承载力检测。

检查数量:每1000个检测一组。

检验方法:监理见证取样,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一般项目

3.3.6 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3.1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照进场检验批,同一规格(品种)的构件每次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规格(品种)数量的5%,且不少于 3 件。 

检验方法:钢尺、靠尺、塞尺检查。

表3.1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长度楼板<6m±4尺量
宽度、高楼板±5钢尺量一端及中 部,取其中偏差绝 对值较大处
表面平整度楼板内表面52m靠尺和塞尺量
对角线差楼板10钢尺量两个对角 线
预留孔中心线位置5尺量
孔尺寸±5
注: l为构件长度(mm)。

3.4叠合楼板及楼梯板的堆放

1、叠合板码放应遵循大板在下小板在上,重板在下轻板在上,厚板在下薄板在上,强度高在下强度低在上等堆放原则。

2、叠合板构件码放时,垫木应均匀分布,尽可能避开构件表面不平整或非承重部位,使垫木保证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尽可能靠近构件的四个3/4位置点,并保证各上下层之间的垫木在垂直方向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构件承受剪力而导致弯折受损;

3、堆叠高度:预制叠合楼板堆放层数不宜大于6层,楼梯板堆放层数不宜大于3层。

4、楼梯底部应设置垫木,垫木高度需保证楼梯平台不与地面接触。

5、楼梯与楼梯之间在吊点位置上方放置垫木,应保证4个垫木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得架空。 

预制楼梯堆放示意图

3.5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 2#~4#、6#~9#、11#、12#、14#楼吊装完成1栋楼一层PC构件(一个班组5名工人)需1天,1#、5#、10#、13#楼吊装完成1栋楼一层PC构件(一个班组5名工人)需1.5天。

构件生产计划:图纸确认合同签订后45天生产周期;

具体进场时间以现场通知为准。

总施工进度计划表如下: 

4 施工工艺技术

4.1构件安装与连接整体施工流程

各区段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 放线 墙梁支模及钢筋绑扎   剪力墙等混凝土浇筑   叠合板安装    现浇层钢筋绑扎   混凝土浇筑    预制楼梯安装。

4.2叠合板安装

4.2.1 装配式叠合楼板安装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满堂脚手架搭设→标高调节→安装木方梁→吊装叠合楼板→叠合楼板连接

标准层叠合板吊装顺序(从南向北,从西向东)

4.2.2 测量放线 ,脚手架搭设

根据叠合板平面布置图,在楼板上搭设满堂脚手架(如下图),脚手架立杆间距900mm,测量出符合现浇梁及剪力墙侧模顶标高。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纵向)

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横向)

4.2.3安装木方梁,调节标高。

    脚手架搭设完毕后,顶部安放100mm*100mm的木方,进行标高复核,调节标高至设计标高,使其在同一水平高度。

4.2.3叠合板安装 

叠合板使用四脚链条吊装,吊钩勾在叠合板设计的吊点位置(刷油漆的钢筋位置),叠合板起吊至设计位置后,在作业层上空500mm处略作停顿,施工人员手扶楼板调整方向,将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注意避免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与墙体钢筋打架,放下时要停稳慢放,严禁快速猛放,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调整板位置时,要垫以小木块,不要直接使用撬棍,以避免损坏板边角,要保证搁置长度,其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叠合楼板吊装照片

4.3预制楼梯的安装

4.3.1 预制楼梯安装工艺流程 

熟悉设计图纸核对编号→弹出控制线→楼梯上下口放垫片及铺砂浆找平层→复核楼梯板起吊→楼梯板就位→校正→灌浆 

4.3.2控制线

在楼梯洞口外的板面放样楼梯上、下梯段板控制线。在楼梯平台上划出安装位置(左右、前后控制线),在墙面上划出标高控制线。

4.3.3 找平

在梯段上下口梯梁处放置控制标高的垫块,铺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标高要控制准确。

4.3.4 标高复核 

弹出楼梯安装控制线,对控制线及标高进行复核,控制安装标高。 

4.3.5楼梯就位

叠合板使用钢丝绳+手拉葫芦吊装,使用万向旋转吊环拧在楼梯预埋丝孔里,楼梯起吊时,必须先进行试吊。如果楼梯没有水平,必须调整倒链尺寸,保证构件水平。就位时楼梯板要从上垂直向下安装,在作业层上空100cm左右处略作停顿, 施工人员手扶楼梯板调整方向,将楼梯板的边线与梯梁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放下时要停稳慢放,严禁快速猛放,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

4.3.6 校正

基本就位后再用撬棍微调楼梯板,直到位置正确,搁置平实。安装楼梯板时,应特别注意标高正确,校正后再脱钩。 

4.3.7楼梯段与平台板连接部位施工

楼梯段校正完毕后,将梯段上口预留孔洞与平台预埋钢筋连接,孔洞内采用灌浆料进行灌浆。

叠合楼梯吊装照片

4.4预制板连接大样

4.4.1 叠合板与梁、墙的连接 

叠合板与梁墙连接采用现浇叠合层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叠合板吊装就位将叠合板钢筋锚入墙内,复核满足设计要求后浇筑混凝土,达到梁墙的连接。

4.4.2叠合板与板的连接

叠合板间连接通过板带来连接。吊装前在下层混凝土板面上弹出叠合楼板板带位置线,吊装就位后在叠合板间板带位置支模,绑扎完现浇层钢筋后浇筑板混 凝土,从而将叠合板连接。

4.5预制楼梯连接大样

4.6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详见舟山花园三期三区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略)

5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5.1组织保障

5.1.1 建立实施监督机构,明确责任,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后才能施工。成立安全指挥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做好构件安装施工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均有人员监督管理,且人员职责分明。

5.1.2 充分发挥安全员的作用,在构件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时,对整个体系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5.1.3安装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的吊装安装工。上岗人员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定期体检,体检和三级教育合格后方可上岗。

5.1.4所有构件安装完成后,技术部与安全部要按照方案对其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验收签字,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5.1.5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

5.2管理技术措施

5.2.1安装项目经理对参与PC板安装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以保证每名操作者都明确安装工艺和程序。

5.2.2 吊装作业指派专人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以手势、对讲机等进行指挥。操作前应使全体人员统一熟悉指挥信号,指挥人应站在视线良好的位置上,但不得站在围护栏的墙头和吊物易碰触的位置上。

5.2.3起吊时,堆场区及起吊区的信号指挥与塔吊司机的联络通讯应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防止因语言误解产生误判而发生意外。起吊与下降的全过程应始终由当班信号统一指挥,严禁他人干扰。

5.2.4构件起吊至安装位置上空时,操作人员和信号指挥应严密监控构件下降过程。防止构件与竖向钢筋将或立杆碰撞。下降过程应缓慢进行,降至可操控高度后,操作人员迅速扶正构件方向,导引至安装位置。在构件脱钩前,塔吊不得有任何动作及移动。

5.2.5吊装构件时,先用木挑板在吊装区域四周搭设临时操作平台,操作人员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挂在外架钢管上或柱子竖向主钢筋上。参加吊装安装的工人要掌握作业的安全要求,其他人员要明确分工。工作前严禁饮酒,作业时严禁穿拖鞋、硬底鞋或易滑鞋操作。

5.2.6操作人员应在楼层内进行操作,在吊装过程中,非操作人员严禁在操作架上走动与施工。

5.2.7建筑物外围必须设置安全网或防护栏杆,操作人应避开物件吊运路线和物件悬空时的垂直下方,并不得用手抓住运行中的起重绳索和滑车。

5.2.8吊装作业前必须严格检查吊装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试吊,吊装机具设备不得超负荷使用。操作架提升应及时查清排除障碍。

5.2.9吊运预制构件时,预制构件下方禁止站人,应待吊物降落至离地1m以内方准靠近,就位固定后方可脱钩。

5.2.10所有起重设备都应符合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安全规程,并进行严格管理。在实际作业中,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5.2.11起重工作前应详细检查吊点和一切起重机具的牢靠程度,进行试吊,试吊时选择不利角度进行,观察拔杆(钢塔)的刚度有无发生过大弯曲、倾斜和扭转现象。吊起离地 200-300mm 时,应稍停而作四周检查,如无发现异常,才继续进行操作。

5.2.12起重所用的材料、工具(如风缆、吊钩、钢丝绳、卡具等)应经常检查、保养和加油,发现不正常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所选用的受力机械、工具、材料均应按起重量通过计算确定。

5.2.13起吊较重、太长的物体,除绳索钩紧吊环外,还应加跨过底部安全绳索一道以作保险;并应平稳缓慢上升,两端用拉缆拉稳。

5.3监测控制措施

5.3.1项目及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工程师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检查吊装机械上钢丝绳是否安全,钢丝绳是否断裂。

(2)楼层上临边防护是否安装完整。

(3)安装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安全绳。

(4)吊装安装过程中是否有超载起吊的现象。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3.2六级大风或大暴风雨不得进行吊装安装施工。

5.3.3钢丝绳监控

下列情况应视钢丝绳报废

1、钢丝绳表面可见断丝总数超过规定的数值则应报废。

2、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应报废。如果断丝聚集在小于6d的长度范围内(d为钢丝绳直径)或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钢丝绳也应予以报废。

3、当出现整股绳股断裂时,应立即报废。

4、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断裂而造成绳径显著减小时,钢丝绳应报废。

5、当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40%时钢线绳应报废,当钢丝绳直径相对公称直径减小7%或更大时未发现断线也应报废。

6、由于腐蚀,钢丝绳表面出现深坑,钢丝之间松弛,应报废。

6劳动力准备

6.1管理人员

序号岗位人数备注
1项目经理1
2施工员1
3专职安全员1
4技术员1
5资料员1
6.2劳动力计划

序号职务人数备注
1PC构件安装工15三个班组,每个班组5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减
2焊工2
3塔机司机14每栋楼配备,总包提供
4塔机信号工28每栋楼配备,总包提供
7质量检查验收

7.1验收人员

构件安装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带班领导复核检查合格后,由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

7.2构件安装与连接

主控项目

7.2.1 预制构件临时固定措施应符合设计、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施工记录或设计文件。

7.2.2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构件时,构件连接处后浇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混凝土分项工程的相关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7.2.3 施工完成后,构件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处理记录。

一般项目

7.2.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安装完毕后,预制构件的位置、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7.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检验批。同一检验批内,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 10%,且不少于3间。 

表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

( mm)

检验方法
构件轴线位置水平构件(板)5经纬仪及尺量检查
构件标高板底面或顶面±5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检查

相邻构件平整度

楼板下表面

外露3

2m靠尺和塞尺量测

不外露5
构件搁置长度±10尺量检查
支座、支垫中心位置10尺量检查
7.3质量记录

7.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验收时,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要求提供文件和记录外,尚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1    工程设计文件、预制构件制作和安装的深化设计图;

2  预制构件、主要材料及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进场验收记录、抽样复验报告;

3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验收记录;

4    后浇混凝土部位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

5    后浇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

6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7    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和验收记录;

8    其他文件与记录。

8 安全应急预案

为保证施工时候出现安全事故时做到有组织、及时、有序、有效的实施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小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及时上报,特制定本预案。

8.1    应急组织及职责

8.1.1 应急组织 

应急小组组长:项目经理,组员:安全员、施工员。应急组织的分工及人数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

(1)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公司救援指挥部、当地安监部门、门求援或报告灾情。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2)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医疗救治组职责:对抢救出的伤员,视情况采取急救处置措施,尽快送医院抢救。

救援线路图(工地——木渎人民医院)

(4)后勤服务组职责:负责交通车辆的调配,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及人员的餐饮供应。

(5)保安组职责:负责工地的安全保卫,支援其他抢救组的工作,保护现场。

8.1.2应急程序

(1)应急准备 

应急救援器材:施工现场的起重设备、机械设备、消防器材、通迅设备、运输车辆及各种医疗急救药品、绷带、担架等。 

照明器材:手电筒、应急灯36V以下安全线路、灯具; 通讯器材:电话、手机、对讲机、报警器;

交通工具:工地常备面包车1辆该车轮值班时不应跑长途;

灭火器材:灭火器日常按要求就位,紧急情况下集中使用。

(2)应急知识培训 

应急小组成员在项目安全教育时必须附带接受紧急救援培训。 

培训内容:伤员急救常识、灭火器材使用常识、各类重大事故抢险常识等。

使应急小组成员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较熟练地履行抢救职责。

(3) 应急启动

①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项目部除立即组织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善后工作,员工受伤后,轻伤的送工地现场医务室医治,重伤的就近送医院救治。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应在1小时内通知公司上级部门。

②疏散人群、控制事故影响区,电工驻守配电房。如需要,立即切断电源。

③尽快抢救被困人员或伤员。

④疏通道路,以利110、119、120救援人员进入。

⑤专人作好每一步应急行动记录。

8.1.3    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应急准备和响应(事故)事件

(1) 危险源(危害)分析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
1构件吊装钢丝绳绑扎不牢,钢丝绳断裂,构件断裂,手拉葫芦倒链断裂物体打击
2构件安装安装人员未佩戴安全绳, 无可靠的操作面,无临边防护高处坠落
   3构件堆码堆场不平导致构件倾斜倒塌物体打击
(2)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①防物体打击事故发生,项目部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后勤人员,协助生产负责人做相关辅助工作。

②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由项目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3) 高空坠落事故应急响应预案 

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立刻打电话“120”给急救中心,由土建工长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应急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水、电工长协助送伤员外部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上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

9群塔施工方案

9.1工程塔吊布置简介

本工程共14栋小高层,地上最高十八层,地下二层,主楼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时需装设11台施工塔吊,所有塔机型号均为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式起重机。(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9.2群塔管理组织结构

9.2.1群塔管理组织结构设置

施工现场设置群塔施工指挥协调小组,由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组成塔吊安全领导小组。各塔吊设置一个作业组,成员由塔司、信号工和该楼的栋号长组成。

9.2.2群塔作业安全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

组  员:安全员、各栋楼栋号长

9.3群塔运行的基本原则

9.3.1单个塔吊在界定的施工区域内规范运行的原则。

9.3.2塔吊统一由信号工进行施工指挥,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安全总监、生产经理进行总体协调与调度的原则。

9.3.3相邻塔吊作业以“轻车让重车,后塔让先塔,动塔让静塔,低塔让高塔,客塔让主塔,同步升降”的运行原则:

A.轻车让重车原则:在两塔同时运行时,无载荷塔机应避让有载荷塔机。

B.后塔让先塔原则:塔机在重叠覆盖区运行时,后进入该区域的塔机要避让先进入该区域的塔机。

C.动塔让静塔原则:塔机在进入重叠覆盖区运行时,运行塔机应避让该区停止塔机。

D.低塔让高塔原则:一般高塔均安装在主要位置,工作繁忙,低塔运转时,应观察高塔运行情况后再运行。

E.客塔让主塔原则:另一区域塔机在进入其它塔机区域时应主动避让主方塔机。

F.同步升降原则:所有塔机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升降,以满足群塔立体施工协调方案的要求。

9.3.4在塔机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相邻塔机的动态。信号工在发出启动信号之前要观察相邻塔机臂是否在离自己的塔机臂较近的地方或正向自己的塔机臂方向移动,根据情况决定发出启动信号的时间;在塔机臂移动过程中,塔机司机也要密切注意相邻塔基臂的移动情况,一旦发现两个塔机臂向一个方向靠近,应立即停止移动或向反方向移动塔机臂。

9.3.5塔吊在顶升过程中严禁回转起重臂,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塔吊间及塔吊与建筑物之间发生碰撞。

9.3.6塔臂前端设置明显标志,塔吊在使用过程中塔与塔之间回转回转方向必须错开,严格控制楼和楼之间的操作高度和作业时间。

9.3.7从施工流水段上考虑相邻两塔作业时间尽量错开,避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塔同时使用时发生碰撞。

9.3.8塔吊在起吊过程中尽量使小车回位,当塔吊运转到施工需要地点时,再将材料运到施工地点。

9.3.9塔吊达到起升高度之前,高位塔吊要始终比低位塔吊高出两节塔身的高度。

9.3.10塔吊同时作业必须照顾相邻塔吊作业情况,其吊运方向、塔臂转动位置、起吊高度、塔臂作业半径内的交叉作业,并由专业信号工设立限位哨,以控制塔臂的转动位置及角度,同时控制器具的水平吊运。

9.3.11禁止相邻塔吊同时向同一方向吊运作业,严防吊运物体及吊绳相碰,确保交叉作业安全。

9.4群塔运行防碰撞措施

9.4.1水平方向相邻塔吊防碰撞措施

此部位的防碰撞,塔吊在现场的定位是关键,通过严格控制塔吊之间的位置关系,可预防低位塔吊起重臂端部碰撞高位塔吊塔身,塔吊定位必须保证任意两塔之间距离均大于较低的塔吊臂长2m以上,方能确保不发生此部位碰撞。

9.4.2塔吊在垂直方向的防碰撞措施

A.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起重钢丝绳之间的防碰撞措施

相邻两台塔吊在同一区域施工时,有可能发生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钢丝绳碰撞事故。为杜绝此类事故发生,塔吊使用前必须对每台塔吊的工作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尽量避免或减少塔吊交叉工作区。塔司及信号工应时刻关注本塔吊及相邻塔吊,确保低塔的起重臂不碰到高塔的起重钢丝绳。塔吊在每次使用后或非工作状态下,必须将塔吊的吊钩升至顶端,同时将起重小车行走到起重臂跟不。

B.高位塔吊的起重臂下端与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上端防碰撞措施

相邻两台塔吊的作业面交叉处,低位塔吊的起重臂与高位塔吊的起重臂有可能发生碰撞。塔吊使用前需综合考虑各种塔吊的尺寸及塔吊基础的高度,确定各塔吊相对高度,具体各塔吊安装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但首先要保证高位塔吊起重大臂下限与低位塔吊起重大臂上限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2m。

9.5群塔运行过程控制

9.5.1塔机与信号指挥人员必须配备对讲机。对讲机统一确定频率后必须锁频,使用人员无权调该频率。要做到专机专用,不得转借。

9.5.2信号指挥人员、塔司应与塔机相对固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更换指挥人员,指挥人员未经主管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换岗。换班时应采用当面交接制。

9.5.3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时刻目视塔机吊钩与被吊物。塔机转臂过程中,信号指挥人员还必须环顾相邻塔机的工作状态,并发出安全指示语言。安全指示语言必须明确、简短、完整、清晰。

10 计算书

10.1塔吊起重能力计算

10.1.1计算依据

1、每台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的臂长

2、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3、单块叠合楼板最大重量、单块叠合楼梯最大重量

4、动载系数按照1.1考虑

10.1.2每台塔吊起重能力计算

A.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式起重机65m臂长性能如下:

B.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式起重机60m臂长性能如下:

C.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式起重机55m臂长性能如下:

1、1#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1#),臂长为65m,1#楼最远叠合楼板距1#塔吊中心距离为50.618m,1#楼最远叠合楼梯距1#塔吊中心距离为39.86m,则1#塔吊已覆盖1#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1#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61T,(1.303T+0.1T)*1.1 =1.543T<1.61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1#塔吊幅度R=4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57T,(1.91T+0.1T)*1.1 =2.211T<2.57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2、2#楼配备两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1#、2#),1#塔吊臂长为65m,2#塔吊臂长为60m,2#楼1~6轴PC构件(此区域无叠合楼梯)由1#塔吊负责吊装,2#楼6~32轴PC构件由2#塔吊负责吊装。2#楼1~6轴最远叠合楼板距1#塔吊中心距离为49.813,2#楼6~32轴最远叠合楼板距2#塔吊中心距离为52.384m,2#楼6~32轴最远叠合楼梯距(9~11轴叠合楼梯除外)2#塔吊中心距离为28.153m,2#楼9~11轴叠合楼梯2#塔吊中心距离为50.827m,则1#塔吊已覆盖2#楼1~6轴所有叠合楼板吊装区,2#塔吊已覆盖6~32轴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2#楼1~6轴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52T(PCB-3b),2#楼6~32轴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52T(PCB-3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2#楼9~11轴单块叠合楼梯重为0.96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1#塔吊幅度R=5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87T,(1.52T+0.1T)*1.1 =1.782T<1.87T,则吊装2#楼1~6轴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2#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8T,(1.52T+0.1T)*1.1 =1.782T<1.8T,则吊装2#楼6~32轴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2#塔吊幅度R=3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4.09T,(1.91T+0.1T)*1.1 =2.211T<4.09T,则吊装2#楼叠合楼梯(9~11轴叠合楼梯除外)满足要求。

2#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8T,(0.96T+0.1T)*1.1 =1.166T<1.8T,则吊装2#楼9~11轴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3、3#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2#),臂长为60m,3#楼最远叠合楼板距2#塔吊中心距离为54.037m,3#楼最远叠合楼梯距2#塔吊中心距离为42.432m,则2#塔吊已覆盖3#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3#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52T(PCB-3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2#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8T,(1.52T+0.1T)*1.1 =1.782T<1.8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2#塔吊幅度R=4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41T,(1.91T+0.1T)*1.1 =2.211T<2.41T,则吊装2#楼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4、4#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3#),臂长为65m,4#楼最远叠合楼板距3#塔吊中心距离为44.516m,4#楼最远叠合楼梯距3#塔吊中心距离为34.918m,则3#塔吊已覆盖4#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4#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52T(PCB-3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3#塔吊幅度R=4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18T,(1.52T+0.1T)*1.1=1.782T<2.18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3#塔吊幅度R=3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3.07T,(1.91T+0.1T)*1.1 =2.211T<3.07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5、5#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4#),臂长为60m,5#楼最远叠合楼板距4#塔吊中心距离为57.259m,5#楼最重叠合楼板(二层PCB-3b-DBS1叠合楼板重1.52T)距4#塔吊中心距离为25.863m,5#楼最远叠合楼梯(37~40轴叠合楼梯除外)距4#塔吊中心距离为28.062m,5#楼37~40轴叠合楼梯距4#塔吊中心距离为48.575m,则4#塔吊已覆盖5#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5#楼单块叠合楼板(PCB-3b-DBS1除外)最重为1.303T(PCB-3b-DBS1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5#楼37~40轴单块叠合楼梯重为0.96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4#塔吊幅度R=6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58T,(1.303T+0.1T)*1.1 =1.543T<1.58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PCB-3b-DBS1除外)。

4#塔吊幅度R=3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4.09T,(1.52T+0.1T)*1.1=1.782T<4.09T,则吊装叠合楼板(PCB-3b-DBS1)满足要求。

4#塔吊幅度R=3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4.09T,(1.91T+0.1T)*1.1 =2.211T<4.09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4#塔吊幅度R=5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07T,(0.96T+0.1T)*1.1 =1.166T<2.07T,则吊装37~40轴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6、6#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5#),臂长为55m,6#楼最远叠合楼板距5#塔吊中心距离为38.4m,6#楼最远叠合楼梯距5#塔吊中心距离为29.199m,则5#塔吊已覆盖6#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6#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52T(PCB-3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5#塔吊幅度R=4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3T,(1.91T+0.1T)*1.1 =2.211T<3T,则吊装叠合楼板及叠合楼梯均满足要求。

7、7#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6#),臂长为60m,7#楼最远叠合楼板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58.97m,7#楼最重叠合楼板(二层PCB-3b-DBS1叠合楼板重1.52T)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52.623m,7#楼最远叠合楼梯(9~11轴叠合楼梯除外)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24.492m,7#楼9~11轴叠合楼梯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47.537m,则6#塔吊已覆盖7#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7#楼单块叠合楼板(PCB-3b-DBS1除外)最重为1.303T(PCB-3b-DBS1a、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7#楼9~11轴单块叠合楼梯重为0.96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6#塔吊幅度R=6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58T,(1.303T+0.1T)*1.1 =1.543T<1.58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PCB-3b-DBS1除外)。

6#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8T,(1.52T+0.1T)*1.1=1.782T<1.8T,则吊装叠合楼板(PCB-3b-DBS1)满足要求。

6#塔吊幅度R=3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4.09T,(1.91T+0.1T)*1.1 =2.211T<4.09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6#塔吊幅度R=5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07T,(0.96T+0.1T)*1.1 =1.166T<2.07T,则吊装9~11轴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8、8#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6#),臂长为60m,8#楼最远叠合楼板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59.587m,8#楼最重叠合楼板(二层PCB-3b-DBS1叠合楼板重1.52T)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43.636m,8#楼最远叠合楼梯(27~29轴叠合楼梯除外)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23.266m,8#楼27~29轴叠合楼梯距6#塔吊中心距离为49.42m,则6#塔吊已覆盖8#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8#楼单块叠合楼板(PCB-3b-DBS1除外)最重为1.303T(PCB-3b-DBS1a、b),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8#楼27~29轴单块叠合楼梯重为0.96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6#塔吊幅度R=6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58T,(1.303T+0.1T)*1.1 =1.543T<1.58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PCB-3b-DBS1除外)。

6#塔吊幅度R=4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41T,(1.52T+0.1T)*1.1=1.782T<2.41T,则吊装叠合楼板(PCB-3b-DBS1)满足要求。

6#塔吊幅度R=3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4.09T,(1.91T+0.1T)*1.1 =2.211T<4.09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6#塔吊幅度R=5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07T,(0.96T+0.1T)*1.1 =1.166T<2.07T,则吊装9~11轴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9、9#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7#),臂长为55m,9#楼最远叠合楼板距7#塔吊中心距离为43.848m,9#楼最远叠合楼梯距7#塔吊中心距离为34.059m,则7#塔吊已覆盖9#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9#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7#塔吊幅度R=4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56T,(1.91T+0.1T)*1.1 =2.211T<2.56T,则吊装叠合楼板及叠合楼梯均满足要求。

10、10#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8#),臂长为55m,10#楼最远叠合楼板距8#塔吊中心距离为50.79m,10#楼最远叠合楼梯距8#塔吊中心距离为39.474m,则8#塔吊已覆盖10#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0#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8#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93T,(1.303T+0.1T)*1.1 =1.543T<1.93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8#塔吊幅度R=4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3T,(1.91T+0.1T)*1.1 =2.211T<3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11、11#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9#),臂长为55m,11#楼最远叠合楼板距9#塔吊中心距离为31.303m,11#楼最远叠合楼梯距9#塔吊中心距离为23.528m,则9#塔吊已覆盖11#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1#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9#塔吊幅度R=3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3.56T,(1.91T+0.1T)*1.1 =2.211T<2.56T,则吊装叠合楼板及叠合楼梯均满足要求。

12、12#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10#),臂长为60m,12#楼最远叠合楼板距10#塔吊中心距离为43.566m,12#楼最远叠合楼梯距10#塔吊中心距离为29.916m,则10#塔吊已覆盖12#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2#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10#塔吊幅度R=4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41T,(1.91T+0.1T)*1.1 =2.211T<2.41T,则吊装叠合楼板及叠合楼梯均满足要求。

13、13#楼配备两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10#、11#),臂长均为60m,13#楼1~20轴PC构件由10#塔吊负责吊装,13#楼20~44轴PC构件由11#塔吊负责吊装。13#楼1~20轴最远叠合楼板距10#塔吊中心距离为57.738m,13#楼1~20轴最远叠合楼梯距10#塔吊中心距离为38.913m,13#楼20~44轴最远叠合楼板距11#塔吊中心距离为52.607m,13#楼20~44轴最远叠合楼梯(22~23轴叠合楼梯除外)距11#塔吊中心距离为24.659m,13#楼22~23轴叠合楼梯距11#塔吊中心距离为48.999m,则10#塔吊已覆盖13#楼1~20轴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1#塔吊已覆盖13#楼20~44轴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3#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13#楼22~23轴单块叠合楼梯重为0.96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10#塔吊幅度R=6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58T,(1.303T+0.1T)*1.1 =1.543T<1.58T,则吊装13#楼1~20轴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10#塔吊幅度R=4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83T,(1.91T+0.1T)*1.1 =2.211T<2.83T,则吊装13#楼1~20轴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11#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 8T,(1.303T+0.1T)*1.1 =1.543T<1.8T,则吊装13#楼20~44轴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11#塔吊幅度R=3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4.09T,(1.91T+0.1T)*1.1 =2.211T<4.09T,则吊装13#楼20~44轴叠合楼梯(22~23轴叠合楼梯除外)满足要求。

11#塔吊幅度R=50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07T,(0.96T+0.1T)*1.1 =1.166T<2.07T,则吊装13#楼22~23轴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14、14#楼配备一台中联重科QTZ125(T6513-8B)塔吊(11#),臂长为60m,14#楼最远叠合楼板距11#塔吊中心距离为53.333m,14#楼最远叠合楼梯距11#塔吊中心距离为43.227m,则11#塔吊已覆盖14#楼所有叠合楼板和叠合楼梯吊装区。14#楼单块叠合楼板最重为1.303T(PCB-3),单块叠合楼梯最重为1.91T,四腿链条、钢丝绳等吊具重量约0.1T。

11#塔吊幅度R=5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1. 8T,(1.303T+0.1T)*1.1 =1.543T<1.8T,则吊装叠合楼板满足要求。

11#塔吊幅度R=45m时,最大起吊重量(四倍率)为2.41T,(1.91T+0.1T)*1.1 =2.211T<2.41T,则吊装叠合楼梯满足要求。

10.2四腿链条、钢丝绳、吊环抗拉强度验算

10.2.1叠合楼板吊采用四腿组合链条吊装,本项目叠合板最大长度为4.02m、宽度2.52m,最大叠合板重量为1.52t。经过分析,采用四腿组合链条索具,链条直径采用12mm,额定荷载7.3吨,满足叠合楼板吊装要求。具体图例如下:

四腿组合链条索具

四腿组合链条索具主要参数

10.2.2叠合楼梯采用钢丝绳吊装,钢丝绳为Ø22,长度为4m,4根一组。根据《钢丝绳》GB/T18-2006,Ø22钢丝绳抗拉力强度为1960N/mm2,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为341kN,单块构件最重为1.91T。根据钢丝绳安全系数标准可知,用于起重安装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小于10。根据《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附录B中规定,构件自重设计值为:G=19.1kN*1.2(动力系数) =22.92kN 。

钢丝绳设计可承受拉力为:341/10=34.1kN>(G/2)/sin600=13.23kN。

则钢丝绳满足设计要求。

弓形吊环为6.5T,则65kN>(G/2)/sin600=19.85kN,满足要求。

10.3叠合楼板支撑体系(满堂扣件式钢管)验算

10.3.1立杆验算

立杆钢管截面类型(mm)

Ф48×3立杆钢管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6
钢材等级Q235立杆截面面积A(mm2)

371
立杆截面回转半径i(mm)

16.1立杆截面抵抗矩W(cm3)

3.99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
  1、长细比验算

    l0=h=1500mm

    λ=l0/i=1500/16.1=93.168≤[λ]=210

    满足要求!

  2、立杆稳定性验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14.06kN (已经包括组合系数1.4)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4.100=0.635kN

                N = 14.0+0.635=14.700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85;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00m;公式(1)的计算结果: = 172.5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 = 54.9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07;

       公式(3)的计算结果: = 68.9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10.3.2高宽比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第8.3.2条: 支撑脚手架架体高宽比不应大于3.0

    H/B=2.9/10=0.29≤3,满足要求!

10.3.3架体抗倾覆验算

    支撑脚手架风线荷载标准值:qwk=la×ωfk=0.9×0.16=0.144kN/m:

    风荷载作用在支架外侧竖向封闭栏杆上产生的水平力标准值:

    Fwk= la×Hm×ωmk=0.9×4×0.153=0.551kN

    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覆力矩标准值Mok:

    Mok=0.5H2qwk+HFwk=0.5×3.12×0.144+3.1×0.551=2.399kN.m

    参考《规范》GB51210-2016 第6.2.17条:

    B2la(gk1+ gk2)+2ΣGjkbj ≥3γ0Mok 

    gk1——均匀分布的架体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

    gk2——均匀分布的架体上部的模板等物料面荷载自重标准值kN/m2

    Gjk——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自重标准值kN

    bj ——支撑脚手架计算单元上集中堆放的物料至倾覆原点的水平距离m

    B2la(gk1+ gk2)+2ΣGjkbj =B2la[qH/(la×lb)+G1k]+2×Gjk×B/2=6.62×0.9×[0.15×3.1/(0.9×0.9)+0.5]+2×1×6.6/2=48.708kN.m≥3γ0Mok =3×1×2.399=7.198kN.M

满足要求!

10.4 道路、堆场支撑体系验算

10.4.1荷载取值

1、构件运输车辆

按装单块叠合楼板面积最大的5#楼考虑,叠合楼板装12块、预制楼梯装4块,车自重约20吨,构件总重1.52*12+1.91*4=25.88吨,合计(20+25.88)×1.1=50.468吨。(考虑动荷载1.1)

   按构件运输车辆转向轮不承重考虑(偏安全考虑)。详附图(参照JTJ021- ) 550KN汽车的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

汽车平面尺寸图(单位:m)

则构件运输车辆在地库顶板上的等效均布荷载简算为:50.468/2×10/((1.4+0.6)×(1.8+0.4))=57.35kN/㎡。

本计算按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为0(偏安全考虑),则架体所承受均布荷载为57.35-0=57.35 kN/㎡。

  2、PC构件材料堆场

地下室顶板上堆放PC构件荷载计算如下:

最大叠合楼板均布荷载1.52*6*10*1.1/(4.02*2.52)=9.9 kN/㎡。

叠合楼梯1.91*3*10*1.1/3.4=18.54 kN/㎡。

综上所述:地下室顶板上均布荷载取值为57.35 kN/㎡。

10.4.2单根立杆验算

1、根据荷载57.35 kN/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0.6*0.6*57350 N/m2=206 N/m2

2、钢管面积: A=384mm2

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σ=N/A

σ=206/384=53.77N/mm2

4、立杆受压稳定性:σ=N/фA≤f

长细比   λ=L/i

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6 《建筑施工手册1》表5-17 

λ=1200/16=75

按λ=75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750 《建筑施工手册1》表5-18

σ=206/(0.750×384)=71.69N/mm2<205 N/mm2 

满足要求!

立杆顶撑采用U型托与梁板顶紧。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

1.1脚手架安全等级I级

模板支架高度H(m)

3.25立杆纵向间距la(mm)

600
立杆横向间距lb(mm)

600水平拉杆步距h(mm)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hˊ(mm)

1200支架可调托座支撑点至顶层水平杆中心线的距离a(mm)

300
立杆钢管截面类型(mm)

Φ48×2.7立杆钢管计算截面类型(mm)

Φ48×2.7
钢材等级Q235立杆截面面积A(mm2)

384
立杆截面回转半径i(mm)

16立杆截面抵抗矩W(cm3)

4.12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2)

205支架自重标准值q(kN/m)

0.15
支架立杆计算长度修正系数η

1.2悬臂端计算长度折减系数k

0.7
10.4.3架体长细比验算

    l01=hˊ+2ka=1200+2×0.7×300=1620mm

    l0=ηh=1.2×1500=1800mm

    λ=max[l01,l0]/i=1800/16=112.5≤[λ]=150

    满足要求!

10.4.4架体立杆稳定性验算

    考虑风荷载:

    λ=l0/i=1800.000/16=112.5

    查表得,φ1=0.502

 Mwd=γ0×φwγQMwk=γ0×φwγQ(ζ2wklah2/10)=1.1×0.6×1.4×(1×0.028×0.6×1.52/10)=0.003kN·m

    Nd =Max[R1,R2,R3,R4]+1.1×γG×q×H=Max[35.882,33.949,33.949,35.882]+1.1×1.35×0.15×3.25=36.606kN

    fd=Nd/(φ1A)+Mwd/W=36.606×103/(0.502×384)+0.003×106/4120=190.745N/mm2≤[σ]=205N/mm2

    满足要求!

11施工图纸

文档

PC构件安装施工方案

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PC构件安装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1月15日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孙武路北侧,何家路东侧,沈家路西侧,总建筑面积1593.19㎡,该工程由住宅楼及配套商业组成。其余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工程名称舟山花园三期三区安置房项目1建设单位苏州太湖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设计单位苏州苏大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3监理单位苏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4施工单位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建筑地点苏州市吴中区6总用地面积159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