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老山界导学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04:20
文档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陆定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传统;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缴(ji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蜷(quán)呜咽(yè)咀嚼(jué)盛饭(chéng)落得很远(là)2、解释下列词语:惊惶:惊慌,恐惧。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攀谈:本文是
推荐度:
导读《老山界》导学案陆定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传统;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缴(ji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蜷(quán)呜咽(yè)咀嚼(jué)盛饭(chéng)落得很远(là)2、解释下列词语:惊惶:惊慌,恐惧。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攀谈:本文是
《老山界》导学案

陆定一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传统; 

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  缴(ji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 蜷(quán) 呜咽(yè) 咀嚼(jué ) 盛饭( chéng ) 落得很远( là )

2、解释下列词语:

惊惶:惊慌,恐惧。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弯曲。 

呜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3、老山界介绍:

瑶山,又名越城岭,土名老山界,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境内(资源县,兴安县,龙胜县,灵川县交界之地)和湖南省边境上。号称“华南第一峰”,最高海拔2142米,北面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 

4、填空:

 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家。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党。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宣传、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建国后,是第八届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回答下边问题:

1、整体感知文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答: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

答: 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3、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地点人物活动 

  下午 

瑶民家瑶家大嫂攀谈,宣传红军,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天黑

半山腰红军战士准备爬山
  夜里

山脚下红军战士夜行军
  半夜

山路上红军战士半夜露宿
  黎明以后

雷公岩红军战士

医务人员

翻越雷公岩
 下午 

山顶红军战士任务完成,征服老山界
4、本文结构是怎样安排的呢?

第一部分(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11——32)红军翻越老山界。           

第三部分:(34段)写作者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

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答: ①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  走路难

     ② 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  ——  睡觉难

     ③ 饥饿  ——  吃饭难

     ④ 伤病员多,敌人追击  ——  处境难

2、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面对走路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面对睡觉难,红军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面对吃饭难 ,红军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面对处境难,红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四、当堂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难度系数☆☆)

点缀( ) 呜咽( ) 酣然入梦( )

咀嚼( ) 盛饭( ) 落得很远( )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从句中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空缺的横线上。(难度系数☆☆)

①她拿出仅有的      (A。一点B。一袋C。一碗)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A。害怕B。担心C。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A。凭着B。鼓着C。靠着)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A。沉重B。笨重C。繁重)的队伍战胜了。 

3、选出与加点词含义相同的词所在的句子。(难度系数☆☆)

①准会疼死人。( )

A.不准他来。 .钟走得不准。

C.以此为准。 .这几道题十分钟准能做好。

②我已经落得很远了。

A.反而落个不是。 .这里落了两个字。

C.谁也不愿落在后面。 .他们两个落伍了。

4、下列语句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难度系数☆☆)

  A. 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败的关键。

  B. 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使他的大学学习生活很轻松。  

  C.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D. 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5、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难度系数☆☆☆)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的一些下层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二)阅读训练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1.“在“之”字拐的路上”,红军战士为什么非要“一步一步地”才能上去,而不能三步并作两步?

答:                                                             。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答:                                                             。

3.将下列四个句子的序号,按原文顺序依次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A.像波涛在澎湃          B。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C.像山泉在呜咽          D。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4.文中写了“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后,又描写了复杂的声响,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                   B。是红军战士的幻觉。

C.用复杂的声响反衬山间深夜的寂静。       D。前后矛盾。

5.“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中“抢”是否说红军吃饭时相互争夺?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答:                                                                       。

6.学了本文之后,对照你自己,谈谈红军战士身上有哪一种人格精神魅力最能吸引你、打动你?

答:                                                    。

参:

一、基础训练:

1。zhuì  yè hān  jué  chénà 2。①A②C③B④B3。①D②C4。C5。C

二、阅读训练:

1.“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这里通过红军战士行军的谨慎和行军速度慢,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2.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而能镇静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3.DBCA4.C5.“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吃饭的速度快。“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6.本题是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可从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的乐观主义精神,即红军精神入手。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文种重要词语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传统;

二、重点探究:

1、阅读精彩段落欣赏 :场面描写: “之”字奇观

(1)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一奇观的?

答:  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2)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答;烘托出红军英勇豪迈的乐观主义英雄气魄。 

2、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学生朗读 “山腰露宿”两段,回答下面问题。 

(1)、“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 “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2)、作者半夜醒来“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3)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答:庄严、奇伟。 寂静

(4)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

答: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方,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像是近在咫尺,而且响亮宏大,变化多端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5)如何理解“像山泉在呜咽”这句话?

答:它的原意应该是形容凄切的流水声,这种解释与同篇洋溢的乐观主义精神相悖,所以此处取“流水声若断若续”的解释为宜,好像山泉时而流时而止,这样一来,整个乐观主义的基调又不至于失去统一。

(6)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

答:“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7)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答:红军战士镇定豪迈,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3、体会下面横线的词语的意义,它们有何表达作用?

(1)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

答:瑶山有三十里高说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为下文红军的不怕困难作了铺垫。

(2)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答: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答: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4)远远地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身手呢?

  答: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豪情。

4、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课堂总结:

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也靠运用精到的语言,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红军战士的赞颂。

课后反思:

 课文层次分明,学生对内容理解比较到位,但语言组织不很细致,仍需改进。

文档

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陆定一(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传统;2、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惊惶(huǎng)苛(kē)捐杂税缴(jiǎo)点缀(zhuì)酣(hān)然入梦蜷(quán)呜咽(yè)咀嚼(jué)盛饭(chéng)落得很远(là)2、解释下列词语:惊惶:惊慌,恐惧。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缴: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攀谈:本文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