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点段落品析。
明月 , 疑是 霜,
举头望 , 低头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早操
太阳公公起得早,我们一起做早操。
小朋友们排好队,小鸟也来凑热闹。
踢踢腿,弯弯腰,伸伸胳膊跳一跳,
闭上眼睛深呼吸,早上空气真是好。
(1)儿歌中“我们”做操是在______(什么时间)。
(2)连一连。
弯弯______ 腿
伸伸______ 腰
踢踢______ 胳膊
(3)小朋友是怎样做早操的?用“______”画出。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请你也像二、三句那样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四句:______、深树黄鹂、春潮晚雨、______。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_____
(3)最后一句中“横”一字用得极妙,成为炼字的典范。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王安石的一首诗中也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精妙,老师经常拿它来说明写文章要反复修改,斟词酌句。请写出这句诗和诗的题目:______。
4. 默写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去时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5. 阅读《绝句》片段,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绝句》是唐代诗人______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船。提到的四种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____。
(3)写出后两句话的诗意。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你是这样的人
宋小明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情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1)你是如何理解“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这两句诗的?
(2)为什么“不用多想,不用多问”,又为什么“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3)在你心目中,总理是一个______的人。
7. 课外阅读。
数字歌
一头牛,二匹马,
三只小羊找妈妈。
四只鸡,五只鸭,
六只小鸟叫喳喳。
七条鱼,八只虾,
九条小虫慢慢爬。
十个数字真有趣,
小朋友们笑哈哈。
(1)文出现了哪几个数字?
(2)填一填
______头牛 ______只小羊 ______条鱼 ______个数字
8. 读一读,背一背下面这首词。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 山 夜 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晨牧
晨雾浓,似云烟。
谁家的孩子,
打一________呼哨,
甩几________响鞭,
赶一________鸭子往河沿。
没入晨雾中,
人鸭皆不见,
只闻鸭欢呱呱叫,
伴一________牧歌,
轻悠悠,四面传。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写在短文的横线上。
群 支 竿 声
①打一______呼哨,
②甩几______响鞭,
③赶一______鸭子往河沿。
④伴一______牧歌,
(2)照样子,写词语。
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______的情景,从中可以体会到孩子______的心情。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晨雾浓,似云烟”的意思。
(5)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画面?
11. 读儿歌,回答问题。
向日葵,花儿黄,
一天到晚朝太阳。
盘儿大,籽儿壮,
从不骄傲把脸仰。
(1)这首儿歌有______话。
(2)这首儿歌写的是什么植物?
(3)它的花是什么颜色?请在儿歌中圈出来。
(4)看图写一句话。
12.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应的问题。
登鹳雀楼
______,
黄______海流。
欲穷______,
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王之涣写的。其中______这句诗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13. 诗歌鉴赏
“金沙水______云崖暖,大渡桥______铁索寒。”
(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
、
(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和。
(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
14. 背一背,做一做。
静夜思
[唐]李 白
疑
举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举头”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①抬起头。
②低下头。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填序号)
①思念家乡。
②喜欢明月。
15. 课外阅读。
对韵歌
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1)“五”一共______画。
(2)“四”的前面一个数字是______。
(3)“上”的反义词______。
(4)“今”的反义词______。
(5)从“金”往后数第三个字是______。
1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风
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chàn)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1)我发现这首诗很有特点,那就是每节的前两行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风来了的?请你画上“______”。
(3)你怎么知道风来了?请你仿照诗歌写一节。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_,我们知道风来______了。
1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天的书签
秋天来了,
采一片枫叶,
夹在书页里,
时常看它,
美丽的颜色。
摘一朵茉莉,
夹在书页里,
时常闻它,
清香的感觉。
撕一张日历,
夹在书页里,
时常提醒自己,
光阴的流逝。
(1)从诗中找出词语,填一填。
______的颜色 ______的感觉 ______的流逝
(2)连一连。
采______ 一朵茉莉
摘______ 一张日历
撕______ 一片枫叶
(3)填一填。
这首小诗一共有______小节,其中第______小节写了茉莉的香味。
(4)小朋友为什么要撕一张日历夹在书页里?
1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是一条鱼
我是一条鱼,
从小溪游到小河,
从小河游到大江。
流水给我生命,
浪花给我快乐,
江河给我梦想。
我是一条鱼,
我要游向大海。
(1)儿歌中的这条鱼先从______游到位______,再从______游到______,最后要游向______。
(2)是______给小鱼生命,______给小鱼快乐,______给小鱼梦想。
(3)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小鱼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19. 阅读下列儿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鼠抬花轿 【民间童谣】
八只老鼠抬花轿,
两只老鼠放鞭炮,
四只老鼠来吹号,
“呜哩哇啦”真热闹。
老猫听见来贺喜,
一口一只全吃掉。
(1)儿歌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多选题,只填序号)
①猫 ②兔子 ③老鼠 ④小狗
(2)根据儿歌内容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①四只 ②八只 ③两只
老鼠抬花轿 老鼠放鞭炮 老鼠来吹号
(3)这些小老鼠最后怎样了?请在儿歌中找出来。
20. 读古诗《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谁)在______(时候)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诗中的“山西村”在( )
(4)诗中写景寓哲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1.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
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
才能有创造。
一切创造靠劳动,
劳动要靠手和脑。
(1)人的两件宝贝是______和______。
(2)人们用双手干什么?
(3)人们用大脑干什么?
(4)人们劳动要靠什么?
(5)说一说,你都用双手干什么?用大脑干什么?
22. 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江 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________________。
鱼戏________________。鱼戏________________,
鱼戏________________,鱼戏________________,
鱼戏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田田”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
(3)找出诗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从这首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地方的哪些物产?
(5)请将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译成短文。
江上渔者
[宋]______
江上往来人,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
译文:______
23. 课内阅读。
静 夜 思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 )。
24. 读一读。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主要写了( )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夜晚的景色。通过______可以看出。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4)看看夜晚的天空,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5. 课外阅读。
雨 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泥裤子”指的是______。
(2)小妹妹跟在“泥裤子”后面,心里在想些什么?
(3)小哥哥嘴上说“糟糕“,脸上却欢喜、兴奋和骄傲是因为( )。
26. 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
村居
________莺飞________,拂堤________醉________。
________散学________,________趁东风________纸鸢。
(1)“散学”的意思是( )
A.放学 B.开学
(2)“东风”的意思是( )
A.冬风 B.春风
(3)“纸鸢”的意思是( )
A.风车 B.风筝
(4)这首诗描写了______(季节)的美景。我还读过很多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呢!你看,枯黄的小草又长得郁郁葱葱了,真是“野火烧不尽,______。”高高的柳树如青绿色的宝石般翠绿,条条柳丝在春风中轻轻摆动,这情景让我想到了诗句:“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2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太阳,
流光溢彩。
我们到郊外,
做一回阳光的儿女,
欢腾跳跃,采花摘果。
我们来感受,
大自然真切的呼吸,
重拾书本外的童年。
(1)理解词语。
①流光溢彩:______。
②真切:______。
(2)来到郊外“我们”怎样玩耍?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大自然真切的呼吸,重拾书本外的童年。”这句话的?
28.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练习。
一封家书
妈妈,不知风儿是否将这份情向您传达,
妈妈,我想家。
不知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脆弱,像个傻瓜。
希望您给我个满意的回答,我到底有没有变化。
玩弹球,玩泥巴,过家家,
打水仗,丢石头和捉青蛙,
这一切都已经放下,
唯一放不下的是您和我爸。
妈,以后天气热了,您要注意身体;
爸在外开车,很辛苦,您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还有,您别担心我,因为我已长大,
从前那个不听话、爱打架的娃,
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妈,我真的已经长大,您不要担心,不要牵挂。
好了,写到这里吧,
今年暑假我一定回家,
希望看到一个甜甜蜜蜜、和和美美的家。
(1)照样子,写词语。
甜甜蜜蜜(AABB式)______ ______ ______
(2)你喜欢诗中的孩子吗?为什么?
29. 读儿歌,回答问题。
房子
池塘是青蛙的房子,
草地是虫儿的房子,
大树是小鸟的房子,
山峰是雄鹰的房子。
(1)找出儿歌中是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2)找出儿歌中的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3)模仿儿歌填一填。(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______是______的房子。
30. 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正月初一春节到,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元宵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清明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
(1)这段儿歌一共有______句话。
(2)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干什么呢?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3)扫墓是 节的习俗。( )
(4)文中提到的节日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