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卷 第1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 l of Zheji ang V ocati ona lA cade my of A rt M arch ,2010V o l 8 N o 1
收稿日期:2009 05 24
作者简介:崔斌(1960 ),男,吉林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研究。杨叶青(1977 ),男,山东安丘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人类学研究。(乌鲁木齐 830054)*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 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ED77)
文章编号:1672 2795(2010)01 0082 08
崔 斌 杨叶青
中国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
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文章从艺术硕士(M F A )专业学位教育的概念,国外艺术硕士教育的概况,中国艺术
硕士教育的发展历程、总体特点等几方面对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作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
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有起点高、标准严等优势,也存在招考体系不健全、教学体系不完
善、整体发展不平衡、招生学校水平不一等问题。作者的观点为今后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
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国;艺术硕士教育;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G 3 0 文献标识码:A
R 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D egree
E ducation ofM aster of
F i ne A rts i n Chi na
CU I B i n ,YANG Ye qi n g
Abstrac:t The paper makes a conclusi 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ve l opm ent of the education of M aster of
F ine A rts i n China fro m t he c oncept ,an overvie w of the educat i on abroad ,the devel op m ent history i n
Ch i na and the general c haracteri stics .It holds that t he developm e nt of the educati on of M aster of F i ne
A rts i n Ch i na has advantages of a h i gh starti ng point and strict standar ds ,whereas t he recr u it m ent syste m
is not perfect ,t he teach i ng syste m is m i perfec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s uneven and different enroll
m ent schools have different leve ls .T he paper prov i 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 op m ent of the educa t i on ofM aster o f F i ne A rts in Ch i na .
Key wo r ds :Chi na ;the education ofM aster of F i ne A rts ;retrospect ;prospect
引 言
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我国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其英文名称为M aster of F ine A rts ,缩写为M FA 。M FA 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位,我国的M F A 是学位
第1期崔 斌 杨叶青:中国艺术硕士(MFA )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委员会、教育部于2005年开始设置的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艺术人才为目标,学科领域包括音乐、美术、艺术设计、舞蹈、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所有实践类专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科目录调整工作的进展,艺术硕士教育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回顾中国艺术硕士教育产生、发展的历程,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是今后发展的基础。
一、国外艺术硕士(M FA )教育概况
国外的艺术硕士教育开始较早,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以及我国和地区都设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它们发展较为成熟,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美国是目前艺术硕士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多数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和专业艺术学院都设有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约有30所高校授予影视制作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其中纽约大学(NYU )影视学院、南加州大学(U SC)影视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 CL A )戏剧影视学院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培养影视艺术人才最知名的学府;约有50所高校授予戏剧专业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如耶鲁大学戏剧学院(Schoo l of D ra ma ,Y ale Un i versity)、纽约大学戏剧系(D epart ment o fT heater ,NYU );约有100所高校授予美术和设计专业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如芝加哥艺术学院(Schoo l o f the A rt I nstitute o f Ch i ca go)、耶鲁大学(Y ale U n i versity)等。美国艺术院校协会(The College A rt A ssociation ,CAA )和美国专业艺术和设计学院联合会(The A ssociation of I ndependent CollegesA rt and D esi gn)就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标准有详细的规定。艺术硕士的专业要求十分强调实践性、创作性和应用性,学位授予标准主要看学生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艺术创作技能和表现力。对已获文科硕士(MA )学位者欲攻读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时,专业学分不能相互替代,需要重新补修必要的课程。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我国的、地区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 FA )的学位授予标准和培养要求上与美国基本相同,德国艺术类的硕士教育相当于我国硕士层次的培养模式,称为∀艺术家教育#。
二、中国艺术硕士(M FA )教育概况
(一)设置的背景
我国自1978年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并于1981年开始实行学位制度,有了第一批硕士研究生,1982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这在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可以看做是一个里程碑。中国的硕士教育近30年来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以满足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我们今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外,今后的专业学位教育还将逐渐与特定职业和任职资格相结合,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即只有获得这种学位才能进入某一行业从业。为此,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应用型专门人才,中国开始设置专业学位教育,如医学硕士、工程硕士等。在此基础上,中国借鉴西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和模式于2005年设置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截至2009年10月,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试点培养院校共102所,其中包括专业艺术院校31所、综合类院校等71所。∃8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
(二)与普通艺术类硕士教育的区别
艺术硕士教育与普通的艺术类硕士教育有较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不同。
普通艺术类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艺术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所以,艺术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或者艺术实践经历,普通艺术类硕士则不需要。
2 招考形式不同。
普通艺术类硕士的招生考试包括年初的∀统考#和年后的复试,而艺术硕士的招生考试是10月份的∀联考#和次年春天的复试。普通艺术类硕士的∀统考#包括英语、政治以及所报专业的两门专业课,达到分数线后再由招生学校组织专业复试,复试要求相对较为宽松。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艺术硕士初试采取全国联考的形式,无论报考什么专业,考试内容都一样,包括120分的艺术学基础知识和30分的英语阅读理解。艺术硕士对英语的要求较低且不考政治,但复试时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并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实践经历。
3 学制、学费不同。
普通艺术类硕士以全日制脱产学习为主,学制一般为3年;而艺术硕士为脱产或半脱产学习,档案和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形式,学制为2 4年。普通艺术类硕士毕业时除达到一定的学分外关键要提交一篇不少于3万字的学术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拿到学位;而艺术硕士以实践展示为考核的主体,学位论文可以是对毕业作品创作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字数要求不低于5000字。
普通艺术类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硕士生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艺术硕士培养则全部自费,而且学费大大高于自筹经费的普通艺术类硕士的学费,而且不同院校收费标准不一,如中国传媒大学40000元/两年、北京电影学院75000元/三年。
4 认可度不同。
普通艺术类硕士毕业时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艺术硕士毕业只有硕士学位证。由于普通艺术类硕士是全日制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身份普遍认可,但普通艺术类硕士的专业水平无法让人完全满意。作为艺术类的专业学位,艺术硕士在考试选拔过程中要求考生有很强的艺术实践能力,本身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再进行专业的学习与训练,这些学生的艺术表演实践水平通常大大高于普通艺术类硕士的水平,所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专业艺术硕士的认可度都是很高的。
三、中国艺术硕士(M F A )教育的发展历程
多年来,我国的艺术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了大批艺术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特别是艺术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是在2005年设立的,从首届招生到现在仅有四年时间,然而在这四年中,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我国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的转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艺术专门人才队伍,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国艺术硕士教育发展史的回顾有益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一)论证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于中国而言,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是一新生事物,是否有必要在中国开展、是否能∃84∃
第1期崔 斌 杨叶青:中国艺术硕士(MFA )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够开展是需要充分论证的,为此中国学位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会同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几年的调查论证。2004年11月1日,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论证专家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召开,对我国设置和试办∀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通过研讨,专家们认为在我国设置和试办∀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是必要和可行的。
设置的必要性具体可以总结为两方面的原因:
1 应用型专门人才紧缺。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有精湛的技能,又有较高文化与理论素养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为繁荣我国的艺术舞台作出贡献,但目前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中小学专职艺术教师、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师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具有硕士学位的艺术教师比重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培养类型以学术型为主,不能很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这种状况导致许多极富艺术才能的人才失去了专业继续提高的机会;少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主要精力是应付公共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提高专业技艺;大多数进入艺术创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并不具有出类拔萃的艺术才华,因而也很难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成为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一些具有天赋与才能的尖子人才不得不选择到国外同类院校学习深造。因此,在保留原有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增设艺术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设置的可行性也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
1 充足的生源作保障。
目前,全国众多的音乐、舞蹈、戏曲、戏剧等艺术创作团体以及影视机构中的优秀青年艺术工作者、各类院校艺术创作专业的青年教师、大量的艺术专业毕业生,都渴望得到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因此,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拥有充足且优秀的生源保证。
2 成熟的传统教学体系作基础。
近30年来,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艺术硕士(M F A )专业学位的设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我国已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具有了良好的艺术学学科基础并积累了研究生培养的经验。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已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教学与课程体系,教学成果显著;拥有了一大批技艺精湛、学养深厚的艺术教育教师。2000年底,音乐学院在表演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中,划分∀教学研究型#和∀表演型#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硕士专门人才方面示范性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二)中国艺术硕士(M FA )教育诞生
1 文件先行。
2005年3 4月,学位办下发 关于申报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和推荐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人选的通知!(学位办%2005&13号),全国各艺术类高等院校及综合大学的艺术院系开始了申报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及推荐全国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人选的工作。2005年3月21日,学位委员会下发 关于下达∋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5&9号),确立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名称、培养目标及学科领域;明确了艺术硕士招生对象、考试方法和课程设置的方案;规定了艺术硕士培养方式、学位论文写作的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下达,标志着中国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85∃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教育的诞生。
2 确定试点学校。
2005年5月30日,学位办下发 关于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音乐学院等32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2005年6月16日,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 关于成立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学位办%2005&38号),决定成立全国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及委员会秘书处。2005年7月8 9日,学位办在北京京西宾馆组织召开全国艺术硕士(M F 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工作会议,宣布艺术硕士(M FA )教指委成立。
3 首届招生。
经过文件的确认和试点学校的确定,首届艺术硕士联考于2005年10月23日举行,共有4497人报考。2005年12月1日,全国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戏剧学院举行。会议围绕 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做好2005年招收艺术硕士复试及录取工作的通知!、 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会议制度!、 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财务制度!、 M FA 教育指导委员会2006年工作要点!等文件展开讨论,确定了关于M FA 资格考试合格标准等重大问题。
2006年6月25日,全国艺术硕士(M F A )专业学位首届研究生入学暨招生宣传发布会在音乐学院举行,向社会各界宣传、推广M FA 专业学位教育。全国32所试点院校共招生1095人,标志着中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真正开端。
(三)中国艺术硕士(M FA )教育不断发展
1 教考体系建设。
2006年1月5日,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资格考试工作会议在音乐学院召开,讨论了2006版 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大纲及指南!和 艺术学基础知识!的编撰工作。2006年5月28日,2006年版 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大纲及指南!和 艺术学基础知识!由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19日,M FA 公共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32所试点培养院校的公共课教师参加会议并对 艺术原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 英语!三门M F A 公共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进一步确立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内容。至此,艺术硕士考试教材、考试标准、公共课教学标准等教考体系基本确立。
2 招生学校与报考人数增加
随着招生和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艺术硕士的招生单位也在不断增加,在原来32所院校的基础上,又新增2所招生单位,即2006年11月2日,艺术学院被批准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5月21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也被批准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至此共有34所院校成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2005年首届招生有4497人报考,2006年报考人数为5984人,2007年报考人数增至6727人,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2230人。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说明了社会对艺术硕士教育的认可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3 中国艺术硕士网站建设。
为扩大影响,更好地加快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在原有网站的基础上,2007年6月在艺术硕士指委会的指导下中国传媒大学对∀中国艺术硕士网#进行了改版,充实了一些新的时令性内容,为人们更快更好地了解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最新动态提供了便利。另外,在7月份召开了首次∀中国艺∃86∃
第1期崔 斌 杨叶青:中国艺术硕士(MFA )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术硕士网#通讯员工作会议,34所试点院校推荐的34名通讯员参加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通讯员工作职责以更充分发挥通讯员的作用。∀中国艺术硕士网#是外界认识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重要平台,它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
(三)中国艺术硕士(M FA )教育逐步成熟
1 教学成果丰硕。
艺术硕士教育以培养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专业艺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所以艺术作品的水平高低决定了艺术硕士教育的成败,为此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文化部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会同各试点学校举办了∀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作品展演及教育论坛#系列活动,以展示中国艺术硕士教育近四年来的成果。
2008年11月29日 12月5日,∀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美术与设计优秀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汇集了19所M F A 培养院校选送的230件(套)优秀美术和艺术设计作品。本次展览受到了业内专家和社会的好评,其中有12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8年11月29 30日,∀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优秀作品音乐会#西乐专场和中乐专场在北京国家歌剧院音乐厅举行,演出了12所M F A 培养院校选送的近50个曲目中的23个曲目。2008年11月30日,
∀全国艺术硕士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2008年12月1日,∀全国艺术硕士音乐教育论坛#在音乐学院召开。2008年12月2 4日,∀全国艺术硕士戏剧、舞蹈优秀作品展演#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来自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的M F A 研究生演出了共计7个场次30多个精选的戏剧、戏曲和舞蹈节目,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国内外20多家媒体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艺术硕士教育自产生以来的丰硕成果,也为艺术硕士下一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各地的实际,不断研究探索一条保证中国艺术硕士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2 培养艺术硕士的院校大大增加。根据2008年学位办关于M FA 新增院校申请工作的相关安排,2009年有85所院校申报艺术硕士培养资格,涉及395个专业方向。教指委组织若干个专家组,于4月13日完成了47所院校申报的129个专业方向的实地考察工作。2009年4月22 24日,全国艺术硕士(M F 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试点院校第四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审核批准新增了所艺术硕士的培养院校。培养院校的大量增加首先说明了艺术硕士教育已被社会广泛认可,社会需要更多的培养单位以加速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其次,各地学院看到了艺术硕士教育对促进当地艺术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再次,艺术硕士教育将极大地推动普通艺术类硕士教育的大发展。所以,可以说艺术硕士教育已成为中国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艺术类硕士教育的一面旗帜。
四、中国艺术硕士(M F A )教育发展的特点
综观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呈现出逐步规范、不断发展的趋势,总体上可归纳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起点高,发展快
中国的艺术硕士教育是在中国传统艺术类硕士教育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调查论证,结合中国艺术教育的实际,借鉴国外艺术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的。截至2009年5月,招生的34所试点院校都是中国顶级的艺术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很强的教学能力,所以一开始中国的艺术硕士教育就是建立在很高的起点上。从最初的32所院校到34所院校,再到2009年4月22日艺术硕士∃87∃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第8卷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后的102所,中国艺术硕士教育无论从院校数量还是教学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自建立之初,中国艺术硕士教育就十分注重教学体系和招考体系的建设,编撰出版了 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入学资格考试大纲及指南!和 艺术学基础知识!作为艺术硕士招考的参考教材,进一步规范了艺术硕士的招考制度。试点培养院校定期以各种形式对 艺术原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 英语!三门M FA 公共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以进一步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内容。艺术硕士的考试教材、考试标准、公共课教学标准等教考体系正逐步向着完善、规范的方向发展。
(三)专业方向逐渐增加
艺术硕士教育学科领域包括音乐、美术、艺术设计、舞蹈、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艺术领域的所有实践类专业。随着教学体系的逐步完善,培养院校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原有专业方向基础上,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逐渐增加新的招生专业,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是艺术硕士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新的要求。
(四)招生院校逐渐增加
艺术硕士教育最初作为试点,随着其逐渐发展成熟,已逐渐从试点转变为艺术类硕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34所院校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艺术硕士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所以,招生院校的增加是必然也是必要的。2009年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扩充为102所,这对艺术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是有益的。
(五)招生、培养标准高
虽然学校在不断增加,但艺术硕士教育是以培养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专业艺术人才为目标的,所以在招生时对报考人员的要求很高,选拔十分严格;各个培养院校以∀精英教育#的模式严格控制招生人数以求更好的教学质量。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各学校的招生名额是经过认真论证后确定的,每年的招生人数基本固定甚至稳中有降,这有力地保证了艺术硕士教育的高水准。
五、中国艺术硕士(M F A )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解决问题才是谋求再发展的关键,中国艺术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提出和亟待解决的。
(一)招考体系需进一步规范
中国艺术硕士的招考十分严格,标准高、选拔严。但是招录形式多种多样,有考试录取、推荐录取和免试录取等,这为那些真正具有很高造诣的艺术人才提供深造机会的同时,也为鱼龙混杂的现象产生创造了条件。因此,严格招考制度,杜绝一切徇私舞弊现象,才能使中国艺术硕士招考永葆纯洁。
(二)教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中国的艺术硕士教育实际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存在很多的未知问题,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各个方向的教学大纲对规范教学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大纲都是总体性的要求,而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分门别类的具体的规划或是指导原则;教学科目的设置尚不完善,针对各专业方向相关学科课程的设置是今后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艺术硕士教育是以突出艺术技能培养为主,但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是艺术技能提升的保证,更是艺术人才德才兼备的关键。∃88∃
第1期崔 斌 杨叶青:中国艺术硕士(MFA )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三)突出拔尖人才且提升整体水平
参加艺术硕士学习的学生中有不少已具备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和知名度的艺术家,他们参加学习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提升学历层次。通过这些艺术家学生的成绩来展现艺术硕士教育的成果是很直接有效的,但是在突出这些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大部分的学生仍不具备艺术家的水准,他们需要认真地加以培养。所以我们不能被华丽的外表迷惑,要踏踏实实地提高艺术硕士教育的整体水平,力求每名学生经过培养都能成为艺术精英,这才是艺术硕士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四)严格审核标准,严控院校数量
2009年中国艺术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召开使得我们看到了大批学校被批准为艺术硕士教育招生单位,这是件好事。但是各个学校出于不同的目的,在达到或接近甚至达不到申请标准的情况下都在积极申请,这必然会使不少不具备资格的学校因各种原因通过了审核成为了培养院校,而与之相应的结果则是艺术硕士教育质量的下降,这个结果无论是机构还是社会都不愿看到的。
(五)严格培养标准,严控招生数量
传统艺术类硕士招生数量大幅增加的突出原因是缓解就业压力,而艺术硕士的考生本身是有工作实践经历的在职人员,不存在就业的问题,只是接受继续再教育、再提高的学习。就这个意义上说,院校应该严格招生和培养标准,严格控制招生的数量,使艺术硕士教育真正成为精英教育。
结 语
在我国设置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是我国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需要,是艺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的需要,更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中国的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中国艺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正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在从艺术硕士教育的概念,国外艺术硕士教育的概况,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等几方面对中国艺术硕士教育的发展作了总结和分析后,发现中国艺术硕士教育有自己的优势,但在华丽的外表下也暴露了诸如招考体系不健全、教学体系不完善、整体发展不平衡、招生学校水平不一等问题,所以结合中国实际提升整个艺术硕士教育的水平,以传统艺术类硕士教育为基础,将中国艺术硕士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中国艺术硕士(M FA )专业学位教育开展四周年之际,回顾艺术硕士教育的建立、发展、现状、趋势,肯定成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国艺术硕士(M F A )专业学位教育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是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