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论诚信的建设 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01:17
文档

论诚信的建设 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论文题目:论诚信的建设姓名:xxxx学号:11599902045年级:2011指导教师:张鹏完成时间:2011年7月25日作者声明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特此声明。作者学号:1159990
推荐度:
导读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论文题目:论诚信的建设姓名:xxxx学号:11599902045年级:2011指导教师:张鹏完成时间:2011年7月25日作者声明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特此声明。作者学号:1159990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

论文题目论诚信的建设
姓名xxxx
学号11599902045
年级2011
指导教师张鹏
完成时间2011 年  7 月  25 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学号11599902045
作者签名(手写有效)
20   年   月   日(手填时间)

论诚信的建设

xxx

2011年7月25日

摘  要

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和支柱。现今我国社会信用的普遍缺失使得建设诚信成为时代的强音。由于相关、制度和公务员信用意识等的缘故,可以从加强诚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公开、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诚信运作机制、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等方面来着手打造诚信。

诚信,主要是指各级及其行政决策,本着“主权在民”的思想还权于民,充分体现人民的基本意愿,全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恪守承诺,不失信于民。信用的好坏对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它是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诚信的缺失,会导致社会上企业、个人诚信体系无法很好的建立。因此,打造诚信的任务尤为迫切,成为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诚信;建设

引论………………………………………………………………………6

一、诚信建设的内涵和作用………………………………………6

(一)诚信建设的内涵……………………………………………………6

(二)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7

二、加强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8

(一)加强信用建设是创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前提…………8

(二)加强信用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8

(三)建设信用是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8

三、我国诚信建设的现状…………………………………………9

(一)行政不健全…………………………………………………………9

(二)权力过大,行政过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9

(三)行政人员缺乏诚信思想和观念,存在现象……………………9

四、加强诚信建设的建议……………………………………10

(一)转变职能,深化行政改革……………………………………10

(二)加强对诚信的监督体系建设………………………………………10

(三)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的信用品德………………11

(四)加强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11

(五)大力加强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11

结  语………………………………………………………………12

主要参考文献…………………………………………………………13

引  论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 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 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釉 皆 文化。可见, 诚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个热点, 这无疑对在社会啵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溅信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加强诚信建设, 无沦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还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诚信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一)诚信建设的内涵

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和表率作用,是社会诚信的典范。我们应当明确诚信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行为规范、高效、廉洁的诚信,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具体地说诚信应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路线、方针、、制度措施的制定要科学合理、稳定连续。每出台一项,就意味着与社会立下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必须得到本身的共同遵守,才有诚信可言。越变化无端,社会公众对的信心与信任就越弱,诚信就越低;使用的覆盖面越广,延续的时间越长,的诚信度就越高。 

(二)行政行为要公开、公平、公正。公开、公平、公正是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出台,建立和实施一套规则,就是为了同等地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所有公民,保证遵守对社会契约的承诺。减少行政行为中的暗箱操作和主观性、随意性、片面性等失信行为,进行"阳光操作",监督权力运行,确保行政行为的有序进行,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诚信行为运行机制。 

(三)部门要依法行政按约(章)办事、信守承诺。守约行为是诚信的脊梁。"诚信"要求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和克服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等作风,尽量减少行为失误和违约现象的发生;做到按规则办事,信守社会承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确立行政许可信用;要办事有章,言而有信;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诚信平台,让所有的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要制裁失信,激励守信,要做诚信的模范。 

(四)管理要为社会提供诚信环境。行政管理行为具有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功能,要在其管理职能中,为社会提供诚信环境。应为社会提供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的公共信息产品,提供诚信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信用基础。 

(二)诚信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显而易见,诚信既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政治社会资源,更是一个的为政之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仍是至理明言。就是要靠正确的理念、诚信的人文精神去取信于民,团结人民。因此,诚信建设对和谐社会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诚信建设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之和谐。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信用经济,是一种需要秩序、规则和信用维系其正常运行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经济交易和经济竞争过程中,需要市场主体尊重契约和合同,遵守等价交换、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违背这些原则,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维持,市场经济就不能稳定健康发展。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持、规则的建立、信用的构建,单靠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自身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赖于和信用。 

(二)诚信建设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之和谐。诚信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人民对的接受程度和对治理的认可程度,同时也是对合法性的检验。诚信的行为是守约重诺、为了公共利益的,其行为就具有合法性,其治理就具有正当性。诚信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的治理能力;失信则会导致人民群众对信任的丧失,从而削弱了的合法性和的社会治理能力。

(三)诚信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之和谐。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和诚信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的诚信状况良好,社会就稳定,经济就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就是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评价。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因此,必须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信用建设是创建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首要前提。 

    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划分为、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关键和核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最高信用,建立公众对的信任是建立其他各项信用的前提条件。讲不讲信用,守不守规矩,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一个政党、缺乏信用,就没有号召力,没有权威,并且会带坏社会风气。因此,规范市场一定要先规范行为。面对当前更趋激烈的市场和区域竞争,作为一级,必须以加快信用建设为己任,提高信用意识和规则意识,照章办事,依法行政,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给社会信用做出榜样,才能增强群众对社会的安全感以及对规则的认同感。

    第二,加强信用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在经济学家更进一步提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确实,信用问题已经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越来越突出,当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权益意识越来越强烈,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提高信用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我市经济结构大幅度转型、经济不断向外拓展、社会结构深刻转化、城区空间结构加速调整、文化资源不断整合的过程中,信用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第三,建设信用是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总是流向稳定、安全、具有良好社会信用的区域。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只有建立良好的信用,带动社会信用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对国内外、区内外资本、技术、人才的聚集效应和吸引力,才能创造出无限商机,促进经济繁荣,从而增强我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一个地方信用水平的高低,已经越来越成为体现投资环境优劣、决定区域经济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同时,良好的信用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郑州市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类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不断涌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对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产生了新的挑战。良好的信用,可以使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有效地动员各类资源,集中全社会力量,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使群众碰到问题时,能够通过及有关部门加以倾诉和解决,群众情绪能够以正常的渠道和理智的方式进行化解,防止过激行为,从而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我国诚信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我国逐步加大了诚信的建设力度, 使在公众中的公信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计划经济公民与不对等地位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还不够长,对诚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诚信建设还比铰滞后,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行政不健全

首先,内部规划不科学,机构设置、人员结构不合理。部门重叠,职权交叉,责任混淆现象普遍。“吃财政饭”的冗员过多,增加了财政负担及产生矛盾和摩擦的几率,降低了和全社会的效率。其次,决策的非可行性。在基层的现实决策中,集体研究决定的是挡箭牌,实是一把手说了算;决策后,结果与初始目标大相径庭;还有的地方决策前不慎重、不严谨,在执行过程中频繁修改变化,致使公众无所适从。 

(二)权力过大,行政过程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

权力过大,不仅使自觉不自觉地插手本不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事情,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使利用权力进行寻租成为可能,而且也意味着他们被赋予了超出其能力的责任,结果必然导致陷入诚信危机。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但有关政权机构彼此之间以及与公众之间确保诚信的法律制度安排,还存在许多空缺,诚信还没有成为法律所认可和保障的道德规则。诚信法规不健全,就不能有效地约束和惩戒失信、激励和保障诚信的行政组织和。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只有将它上升为国家的意志,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组织及其成员的心理约束,规范行政行为,依法承担自己行政过失责任的作用,增强民众对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三)行政人员缺乏诚信思想和观念,存在现象

由于行政人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原因,有的理想信念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薄;有的“官本位”意识浓厚,观念、等级观念、宗法观念根深蒂固;有的受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信奉腐朽的权力观,“用权为民”的执政理念缺乏,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大搞权钱交易。公务员自身素质存在的如上种种问题,使他们在政务活动中注重权力的行使,不注重责任、义务的履行;只强调结果,不注重程序合法,以致违法行政,失信于民。

四、加强诚信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职能,深化行政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改革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品。 

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能。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各级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要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要确保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各级的财力,增强地方特别是基层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合理界定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二)加强对诚信的监督体系建设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信用监督机制, 加强对的监督,推进行为的民主化、法治化、责任化, 防范失信行为发生。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和司法监督。处理好党与关系,确保 监督权力正常行使,强化监督的力度( 包括质询权、调查权等) ,建立专职制。真正实现司法权的, 使司法机关从人财物方面于同级行政机关, 实现司法机关系统的垂直领导。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各级的监督和评判,鼓励公民和企事业等法人、新闻媒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工具依法对以及进行实质有效的监督,对于及诚信方面的失误,尤其是现象进行揭露,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严惩打击报复举报者的,为诚信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的支持,和约束失信行为,督促取信于民。  

(三)加强全社会诚信观念建设,强化行政人员的信用品德

加强诚信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理念,真正形成“人无诚信,不可立世”的社会氛围,这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更是诚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行政人员,不仅要把信用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而且要把信用作为从政、为政的行为规范和根本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信用行政。为此,加强对行政人员的诚信道德建设,增强其信用意识和观念,使之内化为从政、为政的行为准则,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进行社会管理而非随意行政,遵循诚信、公正、平等、效率的基本原则,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从而夯实信用的道德基础。

(四)加强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加强诚信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是衡量是否诚信的重要标准,是建立诚信的必备条件。各级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法律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五)大力加强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建设廉洁、务实、高效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监督。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信用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各级和领导干部应该改进会风、文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力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旗帜鲜明地反对、惩治和预防。要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作风建设力度,做好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制度上有效地规范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在思想上引导和帮助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结  语

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和灵魂,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发挥其示范和表率作用,成为社会诚信的典范。和谐社会的安排最终取决于上的安排。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形成以诚信机制为核心的社会资本,诚信机制的逐渐完善需要社会各界的长期不懈努力。所以,和谐社会不是几句口号和几篇文章就能实现的,和谐社会也不会凭空而来,也坐等不来。而作为部门理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强化诚信意识,牢固树立人民公仆观念,通过在各级中开展以"提高素质"为基础、"优质服务"为宗旨、"依法行政"为核心、"界定责任"为重点、"创新"为导向的诚信建设,全面提升管理的水平、全面塑造廉洁高效的形象、全面树立"言必行、行必果"的威望,取信于民,取信于世,扎扎实实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新华别专题.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o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7_5.htm.

[2]  王良.社会诚信论[M].党校出版社,2003.6.

[3]  赵爱玲.当代中国诚信建设[M].山东人民出版杜,2007.

[4]  王和平.论信用的地位与作用[J] .新东方.2002(8) .

[5]  马国清, 彭爱群.诚信缺失的危害与治理.[J]. 理论界 2006(9). 

[6]  孙宏丽.规范信用秩序与构建诚信[J].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2002(10).  

[7]  张旭霞.现代诚信及其建构的对策性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02.

[8]  任森春.论信用制度与政政作用[J].财贸经济,2OO3(3).

[9]  汪玉凯.公共管理基础问题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1(11).

文档

论诚信的建设 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小论文论文题目:论诚信的建设姓名:xxxx学号:11599902045年级:2011指导教师:张鹏完成时间:2011年7月25日作者声明本毕业小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小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小论文(设计)成果归浙江工业大学所有。特此声明。作者学号:115999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