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及18古诗二首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3:02:57
文档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及18古诗二首教案

第7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3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和一篇综合活动课《语文园地七》。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大自然奇妙有趣的景象。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儿歌、童话;从内容上看,有的写大自然的景,有的写大自然的现象,有的写大自然中发生的事,其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满童趣。《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
推荐度:
导读第7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3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和一篇综合活动课《语文园地七》。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大自然奇妙有趣的景象。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儿歌、童话;从内容上看,有的写大自然的景,有的写大自然的现象,有的写大自然中发生的事,其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满童趣。《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
                              第7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以“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3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和一篇综合活动课《语文园地七》。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大自然奇妙有趣的景象。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儿歌、童话;从内容上看,有的写大自然的景,有的写大自然的现象,有的写大自然中发生的事,其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满童趣。《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本单元课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六”。“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看图讲故事”。“语文园地六”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五个栏目组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七八岁阶段,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在认识、理解事物或学习时往往要借助实物或形象。在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所在地域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观察、探究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让他们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和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中,激发情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24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古诗二首》和《数九歌》。  

4.主动积累与大自然现象有关的词语。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6.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7.通过多方面、多途径提高学生能力,使他们全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40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到大自然的神奇。

五、教法与学法

识字教学仍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自主识字的方法,通过自学、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等方式能够学好生字。但是,识字量大,巩固识字是难点,要增加汉字复现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在大量的阅读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学习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我本单元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进入情境,浮现画面,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感情。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的积累。

六、单元课时划分:

    18.古诗二首………………………………………………2课时

19.雾在哪里………………………………………………2课时

20.雪孩子 ………………………………………………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18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3.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书写生字。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1.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合作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课时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环节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补充意见
课前活动  指名学生讲故事。讲故事,倾听。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赏插图。(课件出示)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  

    要求:(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危楼高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 .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3.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

“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4.指导第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教师:好,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5.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6.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2)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齐读:“危楼高百尺”。要读出楼的高。学生高声朗读。教师示范,再试一试。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学生朗读。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学生读得很响亮。

学生:高昂地读。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拓展

延伸 

巩固运用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危 惊 敢

加一加:危:“厃+⺋”; “惊”是“忄+京”。

2.教师指导书写:危)   “危”的半包围结构,“厂”的横长一些。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课时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环节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补充意见
课前活动  指名学生讲故事。讲故事,倾听。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板书:敕勒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田字格课件:似 庐 笼 苍 茫 

(板书:似 庐 笼 苍 茫)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2句。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图片)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让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板书:草原的大、美)

   谁来说一说这几句的意思?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指名学生回答。

齐读课题。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指名朗诵

自由读这4句,

学生质疑。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全班交流朗诵。

拓展

延伸

巩固运用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似 苍 阴 野 茫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2.指导书写。

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总结

五、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说一说吧。

交流,汇报。

作业

 1.把这首诗带动作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制作一期以“草原”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敕勒歌

     似      庐      笼      苍      茫

                  草原的大、美 

课后反思

文档

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及18古诗二首教案

第7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以“走进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安排了3篇课文:《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和一篇综合活动课《语文园地七》。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大自然奇妙有趣的景象。从体裁上看,有古诗、儿歌、童话;从内容上看,有的写大自然的景,有的写大自然的现象,有的写大自然中发生的事,其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充满童趣。《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