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丹东)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了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 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Na2CO3溶液 | 该样品为b处溶液 | |
|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 |
2.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实验操作如下:
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 ,发现溶液为无色,于是甲同学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NaCl和HCl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 猜想二成立 |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液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 (写化学式)。
【探索与拓展】有一份有Na2SO4、NaCl两种物质组成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将样品全部溶于蒸馏水中配制成119.3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104gBaCl2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3.3g白色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该滤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9%。试计算:(均需计算过程)
(5)所用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所得样品的质量。
4.王林同学对一位高中同学说的“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同时为了给农民做技术指导,于是利用所学知识对碳酸钾(K2CO3 )、氯化铵(NH4Cl)两种化肥的相关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帮助他补充“①②③④⑤⑥⑦”处的内容,以完成实验报告:
【探究过程】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 |
K2CO3 | NH4Cl | ||
一、分别取适量固体K2CO3 、NH4Cl配制溶液 | 得到澄清溶液 | 得到澄清溶液 | 两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
2、分别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变蓝 | 变红 | K2CO3溶液显 ① 性。 NH4Cl溶液显 ② 性。 |
3、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 | ③ | 无明显现象 | K2CO3可与稀H2SO4反应 |
4、分别另取配制好的溶液进行实验(如图)并闻气味 | 无明显现象 | ④ | NH4Cl+NaOH===NaCl+ H2O+NH3↑ |
A. 稀HCl B. 水 C. CaCl2溶液 D. 酚酞溶液。K2CO3与NH4Cl两种化肥 ⑥ (填“能”或“不能”)混用,理由是 ⑦ 。
答案
1.(1)稀盐酸 (2)
【探究过程】 ①溶液变红 ②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又有白色沉淀产生 Ca2+、H+ 【反思评价】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1)红 搅拌
(2)【实验探究】猜想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有气泡产生 |
3.(1) 【资料查阅】 碱 (2)CaCl2、HCl (3)Na2CO3 、NaCl (4)CaCO3 【归纳总结】Na2CO3 (5)20% (6)20.5g
4.碱 酸 有气泡产生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 不能 ⑦碳酸钾呈碱性,会与氯化铵反应,降低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