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卮(zhī)酒:一杯酒。卮,酒器。
[1]与“画蛇添足”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字的字义。
(1)蛇固无足(_________) (2)子安能为之足(________)
(3)遂饮其酒(_________) (4)终亡其酒(________)
[4]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5]请你翻译下面的句子。
(1)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写得恰到好处,何必画蛇添足,再加几句呢?
B.曲阜孔府的建筑,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C.他答应我的事至今没有兑现,怕只能画地为牢了。
D.对古典文学缺乏修养,勉强作旧体诗,往往画虎类犬、不伦不类。
[7]这则寓言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竭泽而渔
竭①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②而田③,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薮(sǒu):指野草。③田:通“畋”,打猎。
[1]“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 )。
A.捕鱼 B.捕鱼的人 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D.姓
[2]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 )。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3]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_____的道理。
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金钩桂饵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则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解释下列字义:
①好(______)②饵(ěr)(________)③是(_______)
[2]翻译句子:
(1)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葡萄树的心愿
①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
②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生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
③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烈的情怀,生机勃勃!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这样的奇迹。
④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
⑤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此时,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
(取材于丁立梅的《紫色葡萄慈父心》)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痴望: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高无上:__________________
[2]“奇迹”在第③自然段中指的是: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对父亲照顾葡萄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4]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会想什么呢?请补充在文章的“_____”上。
[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葡萄树也是生命,也有自己美好的愿望。
B.借葡萄树表达父亲希望女儿康复的美好愿望。
C.葡萄树融入了父亲的心愿与女儿的感激。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______) (2)人云(______)
[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小儿不畏虎
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 熟:(_________________)
(2)虎亦卒去 卒:(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妇人和她的两个儿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来到有不同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受到的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然后回答问题。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③执书立窗下,就④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⑤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⑥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②昧爽:拂晓,破晓。③辄:总是。④就:靠近。⑤洎(jì):到。⑥趺(fū):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寓城西宝界寺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者十四年___________________
(3)至今犹存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①,田中有株②,兔走触株,折颈③而死。因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⑥,治⑦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
①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桩。
③颈:脖颈,就是脖子。
④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政:。
⑦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 走: 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_
(3)而身为宋国笑 为: __________
(4) 冀复得兔 冀:_________
[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1)折颈而死。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
(3)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两小儿辩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这篇文言文选自《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 去:________
译:________
[3]用原文语句填空。
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________ 。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4]孔子竟被两小儿“笑”,请你恰当运用名言警句,为孔子辩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与思考。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加点的字。
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弦”字右半部分“玄”读________,“弦”读________。
[2]用“____”画出锺子期听到伯牙琴声时的感受。
[3]假如伯牙弹琴时志在杨柳,锺子期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原文: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释)曩:从前。履:鞋。志:标志。
[1]翻译下列画线词语。
及午________ 至薄暮________
是汝家________ 何不入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__________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__________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
13. 文言文阅读。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饰以玫瑰(__________)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文言文,做练习。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云:“不见。”嘿然大喜,赍(jī)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②县。县官受辞③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①《淮南方》:汉代怀南王刘安,好神仙方术,《淮南方》或许是淮南王所作论方术的书。或作《淮南子》。②诣(yì):前往,去到。③受辞:接受了诉讼状辞。
[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古文的内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穷困潦倒 B.掩耳盗铃 C.一叶障目 D.自欺欺人
[2]用“/”给“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B.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C.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3]本文中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列不能概括他形象的一个词是( )
A.目光短浅 B.利欲熏心 C.贪婪愚蠢 D.聪明绝顶
[4]根据这个故事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做事情要小心谨慎,才不会把事情搞砸。
B.做人要踏实肯干,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行为。
C.不能有迷信思想,偏听偏信不可取。
D.不要被局部的现象迷惑,否则无法认清事物的全貌。
15.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反归取之(________)(2)至之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买履”由于《_____________》一书。同样出自这本书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曝 喙 箝 舍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蚌方出曝:________
②不肯相舍:________
[3]文中矛盾对立的双方及其表现是________,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
[4]依据本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①“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以上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
②文中鹬和蚌对话的语气有威胁的意味.它们彼此以对方弱点相威胁。( )
③这个寓言是战国时楚国的苏代给楚王讲的一个故事,楚王听了这个故事,打消了攻打赵国的念头。( )
④这个寓言的寓意是:自相残杀的结果是任何一方都不会占到便宜,获利的是第三方。( )
[5]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言文阅读。
叶公①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⑤回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⑥施尾于堂⑦。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⑧,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⑨。是⑩叶公非好龙也,好夫⑪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新序•杂事五》
(注释)
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②钩:衣服上的带钩。③写:画。④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⑤屋室雕文: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⑥窥头于牖(yǒu):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窥,探望,偷看。牖,窗户。⑦施(yì)尾于堂:龙尾伸到了厅堂里。施,延伸。⑧还(xuá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⑨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①是:此,这样看来,由此看来。①夫(fú):那,那个,那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钩以写龙 以:__________ (2)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闻:__________
(3)弃而还走 弃:__________ (4)叶公子高好龙 好:__________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弃而还走。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走”即“跑”的意思。请你举出三个带“走”字其含义也是“跑”的意思的成语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遂:________ 亡: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