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速铁路桥墩及线路
高速铁路桥下施工过程中,应对高速铁路桥梁进行变形监测;
1)变形监测的范围为下穿处铁路桥孔及邻近桥孔:
杭深平南货联L1线跨丹平公路特大桥25#、26#、27#、28#墩;
杭深正线大树吓大桥5#、6#、7#、8#墩;
杭深平南货联L2线下李朗大桥1#、2#、3#、4#墩。
2)测点布置:
每个桥墩墩顶各布置4个测点,共48个测点。
3)墩台顶位移现场实测的限值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墩台顶位移控制标准/mm
墩顶位移 | 横向水平位移 | 纵向水平位移 | 竖向位移 |
无砟轨道 | 2 | 2 | 2 |
250(不含)~350km/h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目 | 经常保养 |
轨距(mm) | +4 -2 |
水平(mm) | 4 |
高低(mm) | 4 |
轨向(直线)(mm) | 4 |
扭曲(mm/3m) | 4 |
轨距变化率 | 1/1000 |
2.扭曲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1.2其他铁路设备
在工程范围内,尚有高速铁路供电电塔及河岸边坡挡墙,施工过程中应对二者的变形进行检测:
1)测点布置
供电电塔基础上布置4个测点;两段挡墙,每段挡墙顶底各2个测点,共8个测点;合计共12个测点。
2)位移限值
位移控制标准/mm
墩顶位移 | 横向水平位移 | 纵向水平位移 | 竖向位移 | 倾角 |
供电塔 | 10 | 10 | 20 | 0.006 |
挡墙 | 20 | 20 | 20 | 0.004 |
1)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固定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且基准点位于高速铁路影响区外。
2)监测成果资料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观测资料,及时完成每个观测点的时间-变形曲线的绘制。
(2)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变形观测资料,完成监测总结报告,并报送有关单位进行变形分析、评估。
3)报警值建议按墩顶位移限值的75%考虑。
4)变形测量精度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 | 水平位移观测 | |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 中误差(mm) |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 中误差(mm) |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 (mm) |
0.5 | 0.3 | 1.0 |
(1)监测频率应能系统反映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根据沉降变形速率、桥梁特性及既有状况等因素确定。
(2)监测频率宜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类型及影响程度确定且不应低于表 3 规定:
监测频率表
观测阶段 | 观测周期 | 备注 |
施工准备期间 | -- | 施工实施前预观测一周,采集首期观测值 |
工程施工期间 | 不少于4次/天 | |
竣工 1 个月内 | 1~2次/天 | |
竣工 1 个月后 | -- | 根据监测数据收敛情况确定是 否继续监测及频率 |
A.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B. 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C. 出现其他影响高速铁路桥墩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D. 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转化或遇到的其他异常情况。
E. 由于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