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性质
《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风险意识而设置的课程。本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详尽了解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互联网金融立法、互联网金融的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风险控制和权益保护、网络借贷业的法律风险控制、众筹的法律风险控制、"宝宝类"互联网直销基金的法律风险控制、网络虚拟货币的法律风险控制、互联网保险的法律风险控制、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控制、可信电子数据证据的保存方式等详细内容,并可以运用所学内容为投资者和从业者预见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以及为事后的法律解决办法提供详尽的建议和对策。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对互联网金融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社会实际案例,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让知识立体化,同时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与认知面,让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对现实的问题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使学生在学习了互联网金融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与风险意识,理解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理论知识,掌握预见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为日后从事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1能力目标
预见风险、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控制风险;
3.2知识目标
3.3素质目标
4.课程内容标准
4.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框架
序号 | 章节名称 | 理论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理论教学要求 | 实验实训项目 | 实践学时 | 说明 |
1 | 投资者的风险控制和权益保护 | 风险预防的十大门道 | 1 | 了解:投资者的信息维护方式掌握:风险类型理解:风险预防与控制方式 | 实际案例分析 | 2 | |
高利转贷罪的风险控制 | 1 | ||||||
非法发放贷款的风险 | 2 | ||||||
投资者信息保护 | 2 | ||||||
投资者接受适当的投资产品 | 1 | 了解:投资产品类型掌握: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办法 | |||||
投资者的证据保存 | 1 | ||||||
投资者解决纠纷的方式 | 1 | ||||||
核心法规与具体法条 | 1 | ||||||
序号 | 章节名称 | 理论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理论教学要求 | 实验实训项目 | 实践学时 | 说明 |
2 | P2P网贷业的法律风险控制 | 贷款人资金合法性的风险控制 | 1 | 了解:P2P网贷行业风险发展背景掌握:对各类情况的风险控制方法 | 人人贷法律风险控制分析 | 4 | |
黑名单信息披露制度的风险控制 | 1 | ||||||
网贷平台网络安全的法律风险控制 | 1 |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风险控制 | 1 | ||||||
集资诈骗的法律风险控制 | 2 | ||||||
泄漏客户信息的法律风险防范 | 1 | ||||||
其他法律风险的控制 | 1 | ||||||
3 | 众筹的法律风险控制 | 众筹的功能和两大类型 | 1 | 了解:众筹的功能以及类型 掌握:各类众筹所面对的法律风险 | 众筹网法律风险控制分析 | 2 | |
实物回报类众筹的法律风险 | 2 | ||||||
股权回报类众筹的法律风险 | 2 | ||||||
其他法律风险 | 1 | ||||||
众筹合法化的思考 | 1 | ||||||
核心法规与具体法条 | 1 |
4 | “宝宝类”互联网直销基金的法律风险控制 | 常见的法律风险 | 2 | 了解:“宝宝类”互联网直销基金的相关法规 理解:常见的法律风险类型,原因,表现形式 掌握:对常见风险类型的控制方式 | 余额宝法律风险控制分析 | 2 | |
网络安全的风险控制 | 2 | ||||||
相关法规的主要规定 | 1 | ||||||
核心法规 | 1 | ||||||
序号 | 章节名称 | 理论教学内容 | 理论学时 | 理论教学要求 | 实验实训项目 | 实践学时 | 说明 |
5 | 网络虚拟货币的法律风险控制 | 助推洗钱的法律风险 | 1 | 了解:网络虚拟货币相关法律法规 掌握:虚拟货币的法律风险类型 | 撰写网络虚拟货币法律风险调研报告 | 4 | |
恶化金融秩序的风险 | 1 | ||||||
容易被个人、机构或某个国家操控的风险 | 1 | ||||||
持有比特币的法律风险 | 1 | ||||||
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法律风险 | 1 | ||||||
核心法规 | 1 | ||||||
6 | 互联网保险的法律风险控制 | 网络安全的风险 | 2 | 了解:互联网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互联网保险的风险类型以及相关的风险控制方法 | 模拟网上投保机动车辆保险后分析其法律风险 | 4 | |
经营和产品设计风险 | 2 | ||||||
风险控制之道 | 1 | ||||||
核心法规与具体条款 | 1 | ||||||
7 |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风险控制 | 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风险 | 1 | 了解: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第三方支付的风险类型以及相关的风险控制方法 | 支付宝支付流程风险分析 | 2 | |
交易安全的风险 | 1 | ||||||
信用卡套现风险 | 1 | ||||||
资金账户管理的风险 | 1 | ||||||
法律风险的控制 | 2 | ||||||
核心法规 | 1 |
8 | 可信电子数据证据的保存方式 | 电子数据证据的法律效力保障及相关法律规定 | 2 | 了解:可信电子数据的相关法规 掌握:可信电子数据的保存方式 | 电子合同法律效力保障方案设计 | 4 | |
保障电子合同、单证法律效力的方法 | 2 | ||||||
核心法规 | 1 |
策略类型 | 策略描述 |
认知策略 | 1、要求课前预习 |
2、布置思考题,要求通过各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 |
3、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批阅反馈 | |
4、课中采用多种方式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 |
元认知策略 | 1、要求课后认真阅读教材 |
2、鼓励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 | |
3、联系社会现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 |
资源管理策略 | 1、参阅图书馆相关藏书资料 |
2、关注经济活动中的真实案例 |
5.1教学模式及建议
教学方法符合本课程的要求,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教学方法符合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本专业、本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专业知识的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课堂学习内容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会充满活力,同学们才能够学以致用,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
5.2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项目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主要应用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初级阶段,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
创建项目统领,课程内容匹配,知识、技能、态度融合的项目课程体系。以学为主、先做后学、项目教学模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学生的主体意识,以项目为载体,做中学、做中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答疑,做到深入浅出、留有余地,给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课程作业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5.3教师资格
(1)专业资格。必须经过互联网金融、计算机方面的系统化学习,具备深厚的专业理底,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
(2)技术职称资格。必须具有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具备从事相关行业的执业能力。
(3)工作态度。应具备热爱学生、严谨求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职业经历。应来自互联网金融专业工作一线,或每年在相关岗位挂职锻炼三周年以上。
(5)实践能力。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并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专业领域创新的能力。
兼职教师必须了解党和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工作的方针、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身体健康,能在坚持正常工作的同时,承担互联网金融专业教学任务(专业专题讲座、校外实践操作指导等)。
(1)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较高的从业技能水平。
(2)具有5年以上互联网金融专业工作实践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行政领导职务),或者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特殊技能。
(3)相关专业知识功底扎实,并具有相应的实战经验,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独到见解。
(4)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胜任相应的教学工作,并且有能力及信心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
(5)口头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思维敏捷,有个人魅力;具备时代精神,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5.4课程评价建议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考核方式重在考查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核内容为本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避免学生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考查的形式包括:考勤、上课表现、讨论、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等。
课程成绩形成方式建议: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5.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金融类教学服务的网站为本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因此,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